伊拉克战争与世界潮流_伊拉克战争论文

伊拉克战争与世界潮流_伊拉克战争论文

伊拉克战争与世界大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势论文,伊拉克战争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伊拉克战争在世界引发的矛盾之多在冷战结束后是空前的。其冲击波和震撼力远远超出伊拉克范围,也超出了中东地区范围,对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全局及其走向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只有以全球视觉,才能真正看清美国发动的这场战争的实质底蕴。

一、伊拉克战争揭开国际反霸斗争新阶段,称霸与反霸是当前世界主要矛盾

就性质而言,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强权政治特点已成不争的事实。从法理上说,美国打这场战争绕过了联合国,严重违背了国际法和国际基本行为准则。从动机看,美发动这场战争表面是出于对所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的关切,实质则是为垄断伊拉克石油资源,谋求对中东的独家支配地位和建立单极独霸的世界格局。这场战争表面上是美英联合作战,实际上是美国主打,英国只充当配角;英国参战对战争进程无实质影响,其目的也不是同美国分享霸权,而是取悦美国,以稳坐美国麾下的“二主子”交椅。从道义看,这场战争是美不顾国际社会和参战国内部强大反战压力强行发起的,军事帝国主义色彩非常突出。这些性质特点不会因战后联合国在伊拉克重建问题和其它问题上可能发挥的作用而改变。

这场战争揭开了国际反霸斗争的新局面。称霸与反霸作为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矛盾,虽然一直在制约着其它各种国际矛盾的发展,但这种作用在过去有时比较隐蔽,如“9·11”事件一度使称霸与反霸的矛盾被掩盖在反恐浪潮中。伊拉克战争则使称霸与反霸问题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导意义充分显示出来。这场战争牵动了西西矛盾、东西矛盾、南北矛盾、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阿拉伯国家内部的矛盾和有关国家内部的矛盾,关系到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国际秩序发展方向,在世界各国引发了强烈社会反应。这场战争汇聚问题之多,折射的矛盾之广,波及范围之大,冲击力度之强,均超过了冷战后其它任何一次事件。这一切清楚地显示,“9·11”事件和国际恐怖主义只是霸权主义的副产品,影响国际关系发展的主导性因素仍是称霸与反霸之间的矛盾,是世界格局之争。围绕世界格局的各种深层问题,国际各种力量正加速重新分化组合,世界各类重要关系如欧美关系、美俄关系、俄欧关系、美国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等都在经历重大调整,国际地缘政治和利益分配格局也正发生深刻变化。

冷战后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与现行国际秩序之间出现的矛盾和张力,是产生国际格局之争的基本原因。布什政府的军国主义和单边主义对外政策,既是这种基本矛盾的结果,又是强化国际格局之争的直接原因。伊拉克战争后,世界格局之争会更加激烈,斗争形式也会更加多样。

二、国际关系显现新特征

伊拉克战争反映出了国际关系的一些重大新特征。

首先,由于这场战争,单边与多边之争正在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深度。伊拉克战争使关系世界局势走向的各种深层问题一一浮出水面。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国际法体系在国际秩序中的基础地位问题等,早在战争开始前就成为主战和反战双方争执的焦点,战后这种斗争将更加突出。美国在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上显示的新殖民主义倾向,更把这种斗争推向新的深度。战前,美为减轻反战压力,还不得不对开战的合法性问题有所顾忌。战争基本结束时,受战略和经济利益驱动,美对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的态度则进一步偏离国际法。美国务卿鲍威尔以美为此次战争付出了各种代价为由,公开表示美要主导战后伊拉克的政治安排,垄断对伊拉克自然资源的处置权,而联合国的作用只限于为伊重建开支票,以及为此次战争补办合法化手续。对联合国要求恢复对伊拉克的武器核查的要求,美更是极力推诿回避,而这对于美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合法性至关重要。美在此奉行的是典型的强权政治和殖民主义逻辑。殖民主义在二十一世纪重新抬头,是历史的逆流。

国际关系变化的另一个特点是美直接介入地区军事冲突的频率上升,和平与发展时代的局部战争被赋予新的内涵和意义。从冷战结束到科索沃战争之间八年中,美大规模海外用兵只有1991年的海湾战争,而且师出有名,得到联合国授权。但最近几年来,美国海外用兵和涉美重大暴力事件的频率明显上升。从科索沃战争、“9·11”事件、阿富汗战争,到目前的伊拉克战争,前后相距不到四年,美在海外大规模用兵已达三次,本土遭受重大攻击一次。其中,只有阿富汗战争可以称得上自卫,另外两次战争在法理和道义上均有重大争议。这种变化趋势中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其一,美偏离国际法直接发起和主打的局部战争,比没有大国直接介入的局部战争带有更深的国际背景,对国际关系具有更强的冲击力,对和平与发展时代的国际安全与稳定具有更大的破坏作用。其二,美制定和实施“先发制人”战略冲击和损坏国际政治和安全体系,成为引发动荡与冲突以至战争的引爆点,还可能在今后引发一轮全球性的国际军备竞赛,对未来世界局势带来严重影响。

三、伊拉克战争使主权在国际法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再度凸显,国家主权观念没有过时,美强权摆脱不了国际公理的制约,动摇不了国际关系的法理基础

伊拉克战争严重冲击了国际关系的法理基础。《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体系的核心是尊重和维护国家主权的独立、平等和不受侵犯。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全球性的治理与合作问题日益突出,在经贸、环境、管理等领域里和某些安全问题上,国家之间的合作力度加大,出现了所谓主权的“部分让渡”现象。西方一些人士借此鼓吹新干涉主义,提出“人权高于主权”。科索沃战争前后,主权虚无论一度甚嚣尘上。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布什主义特别是“先发制人”理论出笼后,西方不少国家感到损害国际关系的法理基础可能殃及自身利益,欧美分歧与日俱增。伊拉克战争更使“先发制人”的危害暴露得淋漓尽致,欧美矛盾也因此发展到了二战结束以来的新高。

目前,国际关系的法理基础问题已经成为国际、西方和美国内部讨论未来国际秩序时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国际法体现的公理面前,美强权政治将面对一系列两难问题。第一,在对外关系上是否能够接受霸权的代价,即孤立于世界。通过伊拉克战争,霸权主义正将美置于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困境。俄罗斯最近有评论指出,美对其单边主义给它国利益造成的损害若继续置若罔闻,则世界各国必将用“不合作”对美实行“软遏制”,使美孤立于整个世界。美国《新闻周刊》3月24日发表系列评论文章,对这种前景表示认同,同时提出,孤立于世界将意味着美国自动放弃其世界领导地位,因为没有领导对象的领导是没有意义的。(注:法理德·扎卡里亚:“傲慢帝国”,美国《新闻周刊》2003年3月24日。)第二,在国际秩序问题上是否愿意为“先发制人”战略付出代价,即无序和混乱。美《新闻周刊》的评论十分深刻:目前,能够阻止美“先发制人”战略的惟一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世界的无序状态。没有任何法理依据能使国际社会接受“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荒唐秩序。因此,如果美自己不能或不愿去一一阻止别国效法自己,就只能接受无序的后果。而世界的无序状态将最终损害美自身利益。第三,在经贸、安全等众多领域是否能够接受单边主义的代价,即放弃美在多边体系中的利益。美在世界多边体系中的既得利益远远大于其单边主义所带来的局部利益。权衡利弊得失,美单边主义存在难以回避的局限。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国际舆论和各国政策将会使上述问题对美形成的压力加大,潜移默化地影响国际关系的发展。最近,在圣彼得堡召开的俄、法、德三国首脑会议上,俄国总统普京明确表示,伊拉克战争的消极后果是冲击了国际法体制;新雅尔塔不符合俄罗斯关于如何建立新世界关系的看法。德国总理施罗德称:“我们不需要雅尔塔”。法国总统希拉克则表示:“希望世界是多极的,而且每一极在解决问题时都应采取平衡各方利益的、可以保障和平与民主的办法”。(注:俄塔社圣彼得堡2003年4月12日电。)

美中短期内不会因此放弃其强权政治、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战略,在伊拉克重建、中东和平进程等部分具体问题上,甚至还可能变本加厉地搞新殖民主义统治。美霸权主义在有所得的同时,必为新的问题所困。总体看,近代以来国际关系逐步形成的法理基础不会因伊拉克战争而废毁,反倒可能经过这次战争而得到加强和世界更多的重视。

四、联合国权威受到空前冲击,但其地位和作用更显突出

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地位,关系到国际关系的政治基础。此次美英对伊拉克用兵对联合国权威的冲击,比起科索沃战争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正因如此,这种赤裸裸的霸权行径也在国际社会引起了空前的震动和反弹。伊拉克战争结束后,联合国作为维护现行国际关系体制的主要舞台,其作用会受到更多关注。

联合国将被法、俄、德等反对美对伊动武的国家视为抵制美单边主义的主要阵地。鉴于目前国际力量对比状况,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单独阻止美霸权主义。通过正式联盟同美国抗衡也不利于有关国家的利益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制约美国惟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非正式的协调,对美形成所谓“软遏制”。联合国固有的法律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为抵制美霸权主义和避免同美正面对抗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合法场所。未来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联合国即使不能完全阻止美军事强权,至少也能使美在政治上面临国际制约。此次在伊拉克问题上,有关各国正是利用了这个阵地,使美国在政治和外交上陷于空前孤立。未来,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会更加重视加强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在圣彼得堡会晤上,俄法德三国首脑均继续强调维护联合国在国际关系中的核心地位。阿拉伯联盟、欧盟最近均发表声明,强调联合国应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中发挥中心作用。

美对联合国则会继续持实用主义态度,有用则来,无用则走。在伊重建等问题上将竭力排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但在总体国际秩序问题上,美彻底抛开联合国,另起炉灶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此举必陷彻底孤立,大概英国对美也会敬而远之。而且,联合国对美仍有利用价值。如在朝核问题上,美国可顺水推舟,将难题转嫁联合国。

值得注意的是,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为加强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效率,联合国改革问题在国际上也更显突出。在圣彼得堡举行的俄法德三国首脑会晤上,普京强调应该使联合国“拥有解决全球的政治和安全问题的有效手段”。(注:俄塔社圣彼得堡2003年4月12日电。)预计未来主张单边主义和主张多边主义双方在加强对联合国的利用时,对联合国改革问题也会更加关注。联合国在国际政治中的标志性意义会更加显著。

五、加强地区合作是制约美霸权主义的重要手段

伊拉克战争将使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地区合作的作用,因为这次战争使地区合作被赋予新的背景和意义。

在许多国家看来,布什政府对外政策在伊拉克战争中暴露的极端单边主义、军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倾向,使美国在世界上多年来极力标榜、刻意塑造的所谓“仁慈”的超级大国形象几乎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专断、残酷和贪婪的超级大国形象。从政治上看,这是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失败,其损失也许是美军事上的胜利难以弥补的。美试图通过伊拉克战争收到杀一儆百的“示范”效应,也许会使一些国家噤若寒蝉,但同时也会使更多的国家未雨绸缪,加紧寻找防范和制约美国的办法,此其一。

其二,对大多数国家来说,国际力量严重失衡使对美进行硬制衡或单独抗衡既不可能也不欲为,而必须对美加强软制衡和走联合自强之路。加强地区多边合作,推进区域化进程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同其他的软制衡方式相比,加强地区合作有其特点和长处。地区合作一般都是由国际大背景和各地区具体形势特点两方面因素逐步促成,形式多样,内涵丰富。这种合作方式包容力强,各国对内可继续保持对外开放性,对外则可显示和依托地区内聚力。近年来在经济和社会政策领域,参与地区性合作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应对全球化机遇与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政治安全领域,这种方式使参与国有相互借重之实,但无合纵连横之名,有助于促进国际政治民主化,同时避免世界走向集团对抗。加强地区合作,虽然不能从根本上阻止美单边霸权主义的某些行动,但对迟缓、制约美在有关地区的强权政治将发挥一定作用。

与此同时,美国也会从其全球霸权战略出发,密切关注世界各种地区性合作的调整和变化,对其施加干预和影响。单极与多极主张的碰撞在区域化问题上的意义会有新的发展。

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利用地区合作来加强对美制约。阿拉伯联盟最近通过决议,要求联合国宣布中东为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地区,目的是要发挥集体力量,通过联合国在政治上对美在中东地区的单边强权施加压力。这一行动对于伊拉克战后重建、缓和美国和叙利亚当前的紧张关系、中东和平路线图等敏感问题均会有影响。

伊拉克战争也再次给欧盟政治外交一体化和加强自主防卫能力等问题提出了新课题。欧盟能否通过吸收新成员和协调内部矛盾与分歧,加强对美制衡能力,对世界格局影响举足轻重。

这次战争对亚太地区各种类型的多边合作也带来了新因素。朝鲜核问题的紧迫性愈加突出。围绕朝核问题及朝鲜半岛局势,东北亚安全结构可能发生较大调整。当前国际形势也给东盟地区论坛、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和南亚地区安全形势提出了新问题。

六、国际形势和国际地缘政治正在酝酿深刻变化

伊拉克战争使国际关系出现几类新的因素,直接影响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

(一)大国关系和地区关系的调整可能会更加频繁。伊拉克战争对欧美、美俄等大国关系带来巨大冲击,欧美矛盾尤其突出。预计战后有关各方出于共同利益需要,可能会在联合国作用、伊拉克利益分配、中东和平进程等问题上争取达成一些妥协,以争取修补受损的双边关系。最近欧、俄领导人对战后对美关系的一些表态,已经显示了这方面的迹象。但是,这些修补工作需要相当的过程,而且也难以使某些深层矛盾完全弥合。大国关系的调整会使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增添变数。此外,有关地区性合作的发展变化也将给美国主导的某些国际军事政治同盟的定位和作用带来影响,如北约、美日同盟、美澳同盟等。

(二)文明冲突问题更加严峻。伊拉克战争后,如何处置美国同阿拉伯世界之间、以及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之间的关系面临考验。双方在这方面有大量修补工作要做,这对中东和世界其他一些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有直接影响。受各种因素影响,“9·11”事件后美国领导的国际反恐联盟可能走向解体,国际反恐形势可能发生新的变化。

(三)新形势下局部战争的特点将使武器扩散问题受到更关注,解决某些地区热点问题的国际压力可能加大。除中东地区外,朝鲜半岛和南亚地区是当前比较突出的热点地区。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相关国家和地区面临考验。

(四)国际能源形势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国际能源战略格局未来可能发生重大变化。伊拉克战争后,美国控制伊拉克石油资源可能削弱欧佩克组织在国际能源中的传统地位,导致国际能源战略格局的新调整,对未来国际战略和世界经济形势产生深刻影响。

标签:;  ;  ;  ;  ;  ;  ;  ;  

伊拉克战争与世界潮流_伊拉克战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