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导调评估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陈佳怡 谢功健
训练基地在提高部队实战化水平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导调评估队伍是基地的骨干力量,在演训全过程实施实战化导调、精确化控制、专业化指导,加强其建设是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当前导调评估队伍建设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基地是紧贴作战任务、作战对手、作战环境的“准战场”,是部队战斗力生成的“孵化器”,通过专业化的组训机构和训练方法来实现最大化的训练效益。各类训练基地保障跨区演习、重大演训、集训考核等任务中,导调评估队伍经过实践锤炼,积累了经验、提升了能力,但面对部队转型建设新要求、面对练兵备战新形势,自身短板与不足也日益突显。
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散养户采取“集中免疫与适时补针”相结合,规模养殖场按程序进行免疫注射。在抓好春秋两季强制免疫工作的同时,要严格落实防疫工作责任制,切实落实免疫、监测、检疫和应急管理等各项防控措施。另外,要抓好布病、结核病、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和小反刍兽等外来动物疫病的防控。要引导养殖场逐步做好动物疫病的净化工作,如牛羊布病、结核病、猪伪狂犬病的净化工作。发现动物疫情严格按“早、快、严、小”的要求处理,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2]。
一是导评能力不过硬。导调评估队伍由干部、士官、文职人员组成,负责演训活动的设计、组织、导调、裁决和讲评,在提高部队战斗力上起着倍增器作用。但从问卷调查看,基本战法不熟悉、兵种知识不掌握、导调流程不精通、战场感知不敏锐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对战术演习中如何有效进行前指、基指、预指、后指等指挥所导调,主攻、助攻、前沿攻击、纵深攻击等方向导调,以及侦察、穿插、机降、运动保障等特种分队导调缺乏理性认知和感性体悟。
二是专业掌握不全面。从目前编配情况看,导调评估队伍未按专业区分,所有人员要掌握炮兵、航空兵、装甲兵、工程防化兵、通信兵、电子对抗兵、侦察兵等不同兵种专业知识,要了解陆、海、空、火箭军、战支等部队基本战术理论和联合作战,同时结合多样性任务展开针对性训练。在这方面存在的差距还比较大,缺少通用复合、一专多能、多专全能型人才。
重视基层建设,践行“枫桥经验”源头治理的理念。人民法庭地处基层,贴近群众,是基层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全市法院在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实践中,注重夯实基层基础,积极开展“枫桥式法庭”创建活动,为群众提供站点式司法服务,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和纠纷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2008年5月—2013年5月,全市23个人民法庭共依法审结民商事案件56285件,执结案件14283件,平均调撤率由2008年的65.4%上升至2012年的71.3%,二审改判发回率由5.3%下降至3.9%,矛盾化解率逐年提高。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四是信息素养有欠缺。人员对信息支撑网络化、训练空间多维化、部队行动可视化、指挥控制一体化的驾驭运用还不熟悉,对4G规范标准、5G前瞻技术的硬件设施建设、有效数据采集、作战效能分析、体系裁决评估做不到实时准确、自动精准。
从主观上看,一是缺为战研战的静气。有的内心急躁、心猿意马,想个人私事多、谋强军大事少,议军改红利多、讲不忘初心少,谈生活享乐多、抓精武强能少,精力过于集中在思后路、后院、后代上。二是少攻坚克难的勇气。有的在困难矛盾面前,缺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和决心,在基于任务能力训练转型、体系联合训练转型,突出新型作战力量训练、人与武器结合训练、紧贴实战化训练等新问题破解上有等待、依赖、观望情绪。三是欠锐意进取的朝气。有的心无压力轻飘飘,自我满足、自我原谅、自我放纵,没有打仗责任感、强能恐慌感,四平八稳、守旧守成,知识停留在院校毕业状态、思维固化在传统导调套路、工作满足于一般导评任务,对武器性能知识、作战极限效能、战法战术运用关注不够、学习不够。
从世界一流军队看,导调均是由真正懂作战懂训练的优秀军官和士官组成,经过专业培训后,对应参训部队各要素组成若干业务组实施全过程精确导调。破解当前突出问题,打造一流导评队伍,应对症用药、综合发力。
二、原因分析
三是实践操作历练少。某训练基地调研数据显示,现岗导调评估干部中有作战部队经历的比例不多,有作训部门经历、作战部队连主官经历或师以上机关经历的比例更少。从未接触过演习导调相关任务的也占一定比例,实践岗位锤炼不足,大项任务参与不多,在组织实兵演习、红蓝对抗、战备拉动中不懂不会的问题突出。
2和尼康F卡口镜头群比,数量上富士X系列镜头并不占优,但质量上富士镜头的起点很高,包括最近发布的200mm f/2。
五是党建工作相对弱。当前训练基地导调评估中心没有编配政治干部,在日常管理和工作落实中因党务常识缺乏、政工经历不足,易出现重行政轻党务、重用人轻育人、重突击轻经常等倾向,组织功能弱化、政治教育生硬、心理服务缺位、文化活动单一等问题多于其他编有政治干部的单位。
地球上的各个生态圈都是相互联系、互相依存的,一个地区发生变化,另一个地区就会受到相应的影响。极地的变化势必会对全球气候、生态环境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了解清楚才能未雨绸缪,做好应对之策。中国科学家正在为此努力着。
三、提升导调评估队伍建设质效的对策建议
2007年秋天,我被北大保安大队录用后,我就告诉自己,我来此的目的就是学习。为此,我第一个报名申请入读北大平民学校,如饥似渴地参加各门课程的学习,同时又是那么渴望得到北大教授,特别是名教授的点拨。
从客观上讲,一是员额编制局限。导调评估单位未编政治干部,在任务重、头绪多的情况下,强固思想根基、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新质人才、建强“四个一线”等经常性政治工作容易打折扣。二是人才选拔受限。导调评估队伍应来源于部队且高于部队最终指导部队,但从干部、士官和文职人员入口看,从作战部队交流的干部士官懂导调、会指挥、过得硬的很少;新毕业学员融入基层、熟悉部队、胜任岗位的成长周期长;文职人员招录刚刚起步,队伍参差不齐,来源不容乐观,制约了整体人才水平提升。三是成长渠道有限。一方面是培训机会少,能力素质提升基本是本级内部自训,缺少院校专业培训、重大任务跟训;另一方面是人员出口窄,调理员干部一般编配到副营,后期仍面临内部转岗选择,此外目前缺少优秀导调评估干部交流到其他部队任职的出口。四是培训资源有限。目前全军尚无统一的导调训练教材和专业的培训机构,调理员培养仍多靠以老带新、口口相传、经验传授、演习跟训等方式,存在训练内容不系统、导调流程不规范、教员力量不过硬等问题,制约了调理员训练实效。
一要选准干部、建强组织,提升政治工作的生命力。针对未编政治干部的实际,在配备导评单位副职时可重点考察有政治工作经历、担任过营连主官的政治干部,加强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增强政治领导力量。同时,着眼干部党员人数多、技术干部职级高的实际,着力提升党组织“三个能力”,踩实两项重大教育步骤,严格组织生活制度,破除太平思想、清除安逸迷雾、根除和平积弊,引导“三支队伍”在实战实训、严战严训中扛红旗、当标杆,形成钻战研战、向上向善、拼搏奋斗的生动局面。
二要打破界限、加大交流,畅通人员流动的主渠道。我军可借鉴发达国家部队经验,增加专职导调人员数量,提高质量。在上游,完善优秀学员进入基地的激励政策、院校一线战役战术教员与部队交流任职机制,以及军兵种军事素质过硬干部的定期换岗锻炼制度,把好入口关,从源头上力争做到优中选优,为基地驻训部队提供过硬的人才支撑。在下游,力争走开训练基地与作战部队交叉培养、交流任职的路子,选派基地潜力大、素质好的导调人员到上级机关锻炼跟训,赴军内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军兵种部队交流学习,不断优化结构、丰富任职经历、积累实践经验,解决进得来、出得去、用得好的渠道问题。
三要综合施策、提升能力,锻造素质全面的生力军。围绕精通作战对手、精通合同战术、精通导调裁评、精通对抗训练“四个精通”目标,健全培养方式,完善岗位锻炼、送学培训、交流代职、任务历练“四位一体”培训模式,形成常态培养机制。加强实践操练,结合跨区机动演习、实兵对抗演习、首长机关考核拉动检验等重大演训活动,分层次安排编想定、抓导控、搞裁评、练保障,在任务一线摔打锤炼。开展多岗跟训,结合年度大项任务安排调理员到其他军种训练基地跟训,通过演习见学、参与筹划、组织实施和课题研究,建设专家型、联合型导调评估队伍,更好地为参训部队服务。
四要健全机制、科学考评,点燃人才成长的动力源。科学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培训与锻炼、补充与储备、引进与淘汰、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强化制度激励,进一步完善训练绩效档案,并围绕使命任务完成情况,制定和落实具体可行的奖惩措施,激发官兵刻苦训练、精武强能的工作热情。探索导调等级评定,参照特战部队做法,确定调理员等级,综合任职时间、重大任务、研究成果、从事专业、阶段考核等要素,进行加权评定,在演习活动中根据等级区分具体调理任务,综合表现纳入等级考评指标,在干部晋升、士官套改中作重要参考,通过建立这种考评机制,调动调理员参训研训的积极性主动性。
五要紧盯前沿、互联互通,建立信息时代的数据池。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坚持“实战牵引、信息主导、开放共享”原则,实现多个场区联动指挥、多种手段实时调理、多维空间无缝监控、多种能力科学评估。建立资源共享数据池,着眼联合作战样式,整合各军兵种训练基地信息资源,共享演习导调组织方式、导调方案、导调文书以及复盘结果等信息资源,由导调单一军兵种演习向导调多军兵种联合作战演习转变。整合导调信息平台,构建集导调指挥、信息处理、图像中继、导航定位等功能于一体,具有快速开设、机动组网和异地同步等特点的机动导控系统,综合集成一体化指挥平台、多维战场感知、复杂电磁环境构设、战场景况显示等导调信息系统,在技术体制、软件标准、数据接口上实现与作战部队信息交互、功能衔接、系统融合,达到实时获取作战指挥信息、感知部队演练态势、导调部队行动实施,实现部队训练质量效果评估由“事后评判”向“即时评判”转变、由“人工粗放型”向“智能精确型”转变。
【作者系陆军边海防学院讲师、69089部队政治工作部主任】
标签:作战部队论文; 一体化指挥平台论文; 作战指挥论文; 队伍建设论文; 几点思考论文; 陆军边海防学院论文; 69089部队政治工作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