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120例临床诊疗研究论文_张秀范

原发性高血压120例临床诊疗研究论文_张秀范

黑龙江省漠河县人民医院 165399

【摘 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诊疗方法。方法 抽选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诊疗效果观察及患者满意度评估。结果 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个性化针对性治疗方案,更有利于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治疗;诊断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不能发现导致血压升高的确切病因,则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高血压人群中多数为原发性高血压,但明确诊断原发性高血压,需首先除外继发性高血压[1]。原发性高血压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造成的。2005年美国高血压学会(ASH)提出,高血压是一个由许多病因引起的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的心血管综合征,可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与结构的改变。因此,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的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现抽选我院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诊疗效果观察及患者满意度评估,阐述如下。

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其中男性患者66例,女性患者54例,年龄55~71岁,平均年龄(59.2±2.6)岁。其中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或/和舒张压90-99mmHg)63例,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或/和舒张压100-109mmHg)32例,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或/和舒张压≥11090-99mmHg)15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10例;65岁及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1例,伴有肾脏疾病、糖尿病、病情稳定的冠心病高血压患者26例,脑卒中后的高血压患者16例。

2检查

2.1体格检查

仔细的体格检查有助于发现继发性高血压线索和靶器官损害情况,体格检查包括:正确测量血压和心率,必要时测定立卧位血压和四肢血压;测量体重指数(BMI)、腰围及臀围;观察有无库欣面容、神经纤维瘤性皮肤斑、甲状腺功能亢进性突眼征或下肢水肿;听诊颈动脉、胸主动脉、腹部动脉和股动脉有无杂音;触诊甲状腺;全面的心肺检查;检查腹部有无肾脏增大(多囊肾)或肿块,检查四肢动脉搏动和神经系统体征。

2.2实验室检查

2.2.1基本项目

血生化(钾、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尿酸、肌酐);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尿液分析(尿蛋白、糖和尿沉渣镜检);心电图。

2.2.2推荐项目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餐后血糖(当空腹血糖≥6.1mmol时测定)、同型半胱氨酸、尿白蛋白定量(糖尿病患者必查项目)、尿蛋白定量(用于尿常规检查蛋白阳性者)、眼底、胸片、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以及踝臂血压指数(ABI)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3选择项目

对怀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需要可以分别选择以下检查项目:血浆肾素活性、血和尿醛固酮、血和尿皮质醇、血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MN)及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血和尿儿茶酚胺、动脉造影、肾和肾上腺超声、CT或MRI、睡眠呼吸监测等。对有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应的脑功能、心功能和肾功能检查。

3诊断性评估

(1)确定血压水平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2)判断高血压的原因,明确有无继发性高血压;(3)寻找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

4基本治疗原则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常伴有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需要进行综合干预。抗高血压治疗包括非药物和药物两种方法,大多数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坚持治疗。定期测量血压;规范治疗,改善治疗依从性,尽可能实现降压达标;坚持长期平稳有效地控制血压[2]。

5治疗方法

5.1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主要指生活方式干预,即去除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高血压患者(包括正常高值血压),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降低血压、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改善生活方式的主要措施包括: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控制体重;不吸烟;不过量饮酒;体育运动;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5.2药物治疗

高危、很高危或3级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确诊的2级高血压患者,开始药物治疗;1级高血压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数周后,血压仍≥140/90 mmHg时,再开始降压药物治疗。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五类,以及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固定配比复方制剂。此外,α-受体阻滞剂或其他种类降压药有时亦可应用于某些高血压人群。钙通道阻滞剂、ACEI、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及其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降压治疗的初始用药或长期维持用药,单药或联合治疗[3]。

6结果

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获得临床满意疗效,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出现。

95例1级2级高血压患者,血压(收缩压/舒张压)降至140/90mmHg以下;21例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收缩压控制在150mmHg以下;26例伴有肾脏疾病、糖尿病、病情稳定的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实施个性化治疗方案,将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16例脑卒中后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7讨论

目前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某些先天性遗传基因与许多致病性增压因素和生理性减压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多因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的孪生子女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提高,尤其是单卵双生者;父母均患高血压者,其子女患高血压概率高达45%,相反,双亲血压均正常者,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仅为3%。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目标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与死亡的总体危险。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逐步降压达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个性化针对性治疗方案,更有利于达到临床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顾勇,牛建英.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其诊疗对策[J].中华内科杂志,2009,(6):441-442.

[2]李立明.原发性高血压研究方兴未艾、任重道远[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3):165-166.

[3]赵连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现代概念[J].新医学,2004,35(8):454-458.

论文作者:张秀范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1

标签:;  ;  ;  ;  ;  ;  ;  ;  

原发性高血压120例临床诊疗研究论文_张秀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