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案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与探索_案例教学论文

审计案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与探索_案例教学论文

审计案例教学模式改革思考与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模式论文,案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审计案例教学法是审计专业教师提炼和采用审计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将审计理论知识以案例的形式描述给学生,让学生进入情境现场,通过学生进行审计工作的实际操作,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突破教学中的难点。这种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案例讨论更加积极,增强学生对理论的学习兴趣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及理论基础

(一)案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审计学》是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和其他课程相比,理论性和实践性均比较强,而且和其他学科有一定的联系,建立在会计、经济法等课程之上。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只注重课堂理论教学,不能把理论和实务很好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经常出现学生因听不懂而不愿听,甚至产生厌学心理的现象,“审计学难教,审计学难学”几乎成了教师和学生及其他审计学习者的共鸣,如何改变审计教学和学习中这一尴尬的状况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一门课程有无兴趣是学生能否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不适应审计教学的实际需要,必须对现有的审计学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而案例是现实问题的一个缩影,案例教学就像一座联系社会生活和审计学课堂的桥梁,案例的引入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逼真的练兵场,能使鲜活的社会生活、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迅速反映到课堂上来,使边“干”边学习,一方面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案例教学这种亲验型、参与型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把理论和实际更好的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已被越来越重视和接受。虽然我国部分高校也进行了案例教学在《审计学》教学中的应用的探索,由于受课程课时数、任课教师素质、学生实践的环境以及现有的案例教学资料等因素的影响,案例教学仍然是目前高等审计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案例教学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因此,必须对现有的案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二)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当前审计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培养出的学生只有理论知识,工作实践能力不强,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学生普遍反映课堂上跟着老师的思路似乎听得很清楚,课后好像什么都没有学。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是课堂的主动参与者,而是被动灌输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多年来,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学者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作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探索,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学习效果的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正是他们努力研究和探索的结果。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把学生作为信息的加工主体,而不是把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学生是主体,强调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和对知识的主动发现和探索。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不是被灌输的对象。教师在学生意义建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生意义建构过程中的促进者。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是中心,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指导者。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的目的。”而案例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正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之上,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多学科教学中。

二、审计案例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审计案例教学的现状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也开始研究案例教学,有一部分高校实施了案例教学在《审计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赵正强(2003)从审计案例教学的意义、审计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审计案例教学选择内容的原则等几个方面对审计案例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姜野、李兆华(2005)通过分析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以及审计课程的特色,提出了创新审计教学的一种比较好的模式是案例教学。余玉苗(2007)提出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学生对审计课程不感兴趣是审计学课程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的主要原因,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审计学不感兴趣的占54.9%;认为“教学方法单调、缺乏生动案例”的占82%;认为在课堂上“增加生动案例”是提高学生学习审计积极性的有效措施的占95.9%。调查问卷的结果也表明要增加学生学习审计学的兴趣,在审计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非常必要。陈小林(2008)提出的审计学案例教学是把审计教学过程划分为几个环节,并初步分析了各个环节应关注的问题。王如燕(2009)指出应当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选择案例,并且要重视案例的系统性与实用性,在课前、课中、课后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何芹(2009)从另一个角度即审计案例教学的现状及教学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和学生都已经充分认识到审计案例教学的重要性,都认为案例教学非常重要,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但是教师和学生对审计案例教学效果评价不一。教师普遍对案例教学效果比较满意,而学生对案例教学效果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只占12.1%。这些文献对于推动审计教学改革和完善审计案例教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目前大多数审计案例教学仅仅处于案例教学模式的尝试阶段,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只是在课堂上理论讲解中简单描述了几个例子,分析讨论也不深入,并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只是作为补充和点缀。这种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审计专业人才,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无法满足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的实际需求,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审计案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二)审计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审计学案例教学中还存在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1)适合教学的审计学案例库建设问题。审计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的实践表明,选择合适的审计教学案例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但是由于我国审计案例教学实施的时间还不长,加上审计资料具有很强的保密性的特点,很难获取实际生活中发生的案例资料,适合教学的案例较少。已实施审计案例教学的高校选用的审计教学案例有的脱离实际经济生活,甚至是教师根据理论知识编造的,有些就是会计差错的更正,这样的教学案例与实际经济生活脱节,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也不能满足审计案例教学的要求。有的案例虽然是经济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例,但由于选用的教学案例太陈旧,加上经济环境以及审计准则变化,已不适应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虽然进行了案例分析,但没有亲临现场的气氛,没有进行实务操作的感觉,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选择、收集整理高质量的适合教学的实际生活中发生的审计案例。(2)教师自身素质问题。要成功实施案例教学除了选择恰当的案例,还对任课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教师审计实践经验丰富和知识面的宽广。在审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占主动,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鼓励学生进入案例当中,以案例为中心,紧紧围绕案例主题,积极思考,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使课堂讨论不偏离主题,朝着教学目标的方向前进。然而目前高校的审计授课教师一方面缺乏实践经验,很多老师是出了学校又进学校,很少亲历审计一线,缺乏实践经验,缺乏感性认识,而审计这门课的实务性很强,多年的审计教学经验使我深刻认识到如果从来没有审计实践经验,有些审计理论教师自己都不能完全理解,更不用提通俗易懂的传授给学生了。另一方面有些审计教师知识面比较窄,对相关的金融、法律等知识欠缺,在案例分析中分析不够全面,不够深入。(3)课时的限制问题。成功实施审计案例教学还要充分的课堂讨论,而现有的审计课时普遍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而目前各高校审计课程的教学课时大多在54~72之间,据多年审计教学的经验,在传统教学方法下,在现有课时内只能完成审计教材中审计理论和部分审计实务循环的教学内容,更不用提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生动的审计案例,进行充分的课堂讨论,进行案例教学了。因此教学课时少也是限制实施审计案例教学的一大障碍。(4)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问题。教育制度是教与学的方向标,从小学到大学的应试教育使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作为被动者接受老师灌输,而不是计较主动去学习思考的习惯。学生学习一门课程通常是为了取得较高的分数为以后保研或毕业出国申请到比较好的学校等等,这导致学生只看重高分而不顾实际能力的培养。学生实质上并没有真正领会案例教学的意图,并没有转变自己的角色——变“被动”为“主动”,最终造成对案例素材的理解不够透彻,课堂讨论不激烈,不能全方位积极主动参与,虽然课堂上选用了案例,但课堂上仍然以老师为主,学生不积极主动,达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5)学生实习基地及校内审计模拟问题。审计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要掌握好一定要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校内模拟审计是对审计实践各环节进行一次模拟审计,通过模拟审计可使学生在学校就体验审计全过程,加深对所学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但由于对审计案例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等,没有购买适合教学的审计软件而导致学生不能进行校内模拟审计。审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审计实习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际问题当中,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弥补在校内理论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同时运用所学理论解决了实际问题,使他们感到所学知识对社会的有用性,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实习参与完整的审计业务,可以熟悉实际审计工作流程与具体审计方法,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等。为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审计工作的需要打下基础,然而很多高校对此不够重视,导致一些学生想去实习而找不到合适的实习单位,或虽然找到了实习单位因为没有老师指导及审计的保密性的特点,在实习单位并没有接触实质性的审计工作,只是做了一些勤杂工,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学校要积极为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创造条件,可以通过在校内建立模拟审计实验室及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等。

三、审计案例教学改革的对策措施

(一)建设审计教学案例库 选择恰当的案例是审计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搜集和编写的案例要满足教学目的和要求,要能启发学生思考,给学生留下的思维空间越大,教学效果就越好。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分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他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其实际工作经验。但审计案例的编写依靠任课教师的个人努力是不行的,而需要审计教育界共同努力、互通有无,才能建立建立适合教学的审计案例库。案例库的建设可以采用以下模式:(1)各个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审计署的审计公告及其他新闻媒体上或私下通过其他渠道精心选择编与适合教学的审计案例。(2)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借鉴各个高校当今精品课程的做法,各高校将本校教师收集整理的审计教学案例资源上传至网络平台,从而实现校内、校际间的案例资源共享。(3)由于审计的性质决定了审计资料的保密性,可以实行校企合作,高校可与会计师事务所、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机构等实施联合,在联合过程中学校通过对经济生活中实例进行选择改编可以得到适合教学的真实的审计案例,而会计师事务所及企业可以得到理论的指导,达到双赢的效果。(4)建议每年由省审计学会或中国审计学会等主办,各高校承办开一次审计案例教学改革方面的会议,为大家提供案例教学经验的交流平台,收集整理各高校新编的审计案例,不断充实建立的适合教学的审计案例库。选择编写的案例应具备以下特征:(1)真实性,审计案例是对审计后的经济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加工后的产物,只有根据实际发生的审计事例编写审计案例,才生动,才有深度和广度,才能反映当时历史条件下所具有的特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主观臆造的“案例”没有深度和广度,读起来不生动,感到不实际。(2)代表性,在设计案例时,要从经济生活中大量的实际例子中选择具有一般代表性的案例,以有利于学生理论的理解,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3)适用性,审计案例不是机械地反映和再现审计实务的整个审计过程,而是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的需要进行筛选和提炼再加工的过程,以探索审计程序、方法的内在规律性,从中找出被审计对象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进一步完善审计理论。(4)时代性,审计案例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经济生活中实际事件的反映,选用经济生活中实际发生的案例作为审计教学案例,可以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感觉到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认识到所学理论对社会的有用性,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审计案例应该及时地反映已经变化了的形式和新的动向,才能发挥好审计案例的积极作用。

(二)提高教师素质 审计案例教学对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包括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两个方面。目前从事审计教学的老师一般都是硕士、博士毕业,理论水平相对来说都比较高,而缺乏审计实践经验。如果审计教师从来没有参与审计,没有审计实践经验,有些审计理论任课教师自己甚至都理解不透,更不用提通俗易懂的传授给学生了。一方面学校应采取各种措施,提供各种机会,提高教师审计实践能力。例如采取一定的方法把实务工作换算为课时量,鼓励教师去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大的企业做兼职或带学生去实习,这样通过实践,既积累了审计实践经验,使教师的实践水平得到提高,又收集到了审计案例教学中需要的一些经济生活中的实际的案例资料,一举两得。还可聘请具有一定执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在课堂上对一些审计实务循环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结合其实际审计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了解到实际审计过程,可以弥补任课教师教学的不足,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教师自己要通过各种方式积极主动的提高自己,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始终站在专业知识的最前沿。只有师资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提高了,教师在讲课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比如讲引言时引入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审计,使学生了解审计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启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才能把案例的重点、难点向学生阐明清楚,对学生的发言做出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深入思考的问题,从而达到案例教学的目标与效果。

(三)科学安排课程 为保证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顺利进行,保证有充足的课堂讨论时间,应适当增加审计学课程课时量,或者把审计学这门课分设为审计学基本原理与审计案例分析两门课程,两门课程之间应注意适当衔接:或者采用课前提前把案例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积极准备,课堂上主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但前两种相对来说比较可行,最后一种方式容易造成学生课下没积极准备,课堂上又没有时间思考,讨论不深入,教学效果不好,达不到预期的案例教学的目的。

(四)更新学习观念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及现行的审计学教学模式下,老师是课堂的主角,占主动地位,学生在课堂上是被动的接受者。因此,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在课堂上增加生动的实际生活的案例,增加学习兴趣,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用所学理论解决了实际问题,使其感到所学知识的有用性,使其愿意学习,主动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进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案例教学目的。通过主动参与案例讨论,还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五)建设实习基地课堂上结合案例进行理论讲解后,让学生在校内审计模拟实验室对审计实践各环节进行一次模拟审计,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将理论应用于实务,使学生在学校就能能体验审计的全过程,了解从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制定到最终出具审计报告的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程序。这为只有课堂理论知识,没有接触过审计实务工作,对审计工作没有感性认识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因此要建立模拟审计实验室。审计实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了解学校和社会的差异,尽早适应社会大环境。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实际工作的需要及所学理论知识对社会的有用性,激发他们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尽早熟悉将来可能承担的工作。学校要主动与一些大的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相联系,建立审计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规范的实习场所,并配备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实习指导老师对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在实习期内,使每位学生至少参与一个实务循环过程的审计,如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等。熟悉实际的审计工作,为毕业以后走上社会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打下基础。案例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及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但必须创造条件用好这种教学模式,才能实现案例教学的目的,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标签:;  ;  ;  ;  ;  ;  ;  ;  ;  ;  ;  

审计案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与探索_案例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