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主要对旋挖桩施工中的质量控制难点进行研究与讨论,从多方面入手为提高旋挖桩施工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旋挖桩;施工;质量控制
1.旋挖桩施工技术与现状分析
旋挖施工技术发展至今已经相对成熟,其与传统的人工挖孔桩施工存在着较大差异,从成桩质量来说,旋挖施工所消耗的施工时间比人工成孔施工要少的多,并且对由于施工人员不用到井下进行作业,因此不容易出现施工安全问题,最大限度上的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并且在一些地形较为复杂或是岩层较为坚硬的地,人工挖孔难度较高,而旋挖桩所受到的外界影响因素较小,有着更强的适应性,更由于其有助于施工效率的提升以及施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较小等优点,所以被广泛的应用开来,深受施工单位的喜爱,逐渐得到了我国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现阶段有很多地区的工程项目建设都是采用旋挖桩施工方式,该技术已经成为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2.旋挖桩施工技术难点的把控
2.1钻孔质量与清孔的控制分析
旋挖钻孔与传统的施工设备相比,其价格肯定是比较高的,所以施工单位应做好设备管理工作,对设备进行养护维修,有预见性的看到旋挖设备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钻孔是一个技术活,如果相关人员没有按照规定办事或是经验不足的话,很容易出现孔位偏差、成孔深度不足以及塌孔等问题,影响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因此,相关人员在每次施工之前都应对连接销子进行检查,不能直接拿出施工钻斗,避免造成销子的损坏,并且在采用旋挖桩施工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在选用跳挖桩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到跳挖桩与一般挖桩方式在施工顺序上的差异,尊重其特殊性,跳挖桩主要是选用先成孔后成桩的顺序进行施工,因此在挖孔施工开始一段时间内,由于挖桩深度比较深,所以下层泥土会对产生一定的压力,并且在成桩的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桩身浇筑完成时间较短,因此强度不足,所以如果孔洞四周的压力超过混凝土抗压强度时则会出现缩径问题,但是选择跳挖桩施工则能很好对缩径与塌陷问题进行把控,从而提升施工效果。
(2)我们还要对挖孔深度与挖孔位置进行把控,挖孔深度与挖孔位置是保障成桩质量的必要前提,因此施工人员一定要进行着重把控,在护筒定位之后,及时标记其位置,以免安装桩机时出现较大的误差数值,但是并不是一点误差都不允许,我国国家规范中规定误差在30mm以内是属于可允许的误差范围,相关人员还需做好各方面的检查工作,如回填土密实度等等,在施工过程中还应随时关注成孔深度,并对其深度进行着重把控,施工人员不能完全依赖旋挖设备上的电子数值显示,一旦数值出现错误那么就会对整个工作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并且这种问题还很难排查,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在旋挖过程中做好把控工作,采用人工测量的方式对成孔深度进行把控,并做好记录工作
(3)当遇到泥浆护壁成孔时,出现此类现象通常情况下是由于清孔泥浆所选比重不适合,或是因为钻斗完成钻孔任务后向上提升的过程中不小心触碰到的孔壁,从而导致孔壁上的泥土掉落到孔底,影响成孔深度的同时也会大大提高二次清理的难度。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如果采用人工方式测量成孔深度,那么我们就能在按照原来的习惯去将数值与机械电子显示数值持平,而是应该在低于显示数值时着手清孔工作,并且在清孔过程中更要小心谨慎,不要碰到孔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般情况下采用人工方式测量孔深不是必须有人下到井中进行测量,而是通过相应的测绳进行把控,但是如果挖孔深度超过地下水位线或是孔洞内部有水,相关人员就需要考虑到测绳缩水的问题,因此在放下测绳前首先应对其进行预湿,避免因缩水严重而产生较大的误差。
(4)成孔垂直度的把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常情况可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可通过加大桩机与地面接触的面积提升桩基的稳定性,避免因桩机摇动而产生挖孔误差;其次在的施工前要再次确定挖孔定位,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对此进行检验,做好垂直度把控。
(5)保障嵌岩深度
在挖孔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观察进尺速度,软土层中可适当加快,而在硬土层以及中砂层中应适当的放缓,由于黏土层容易出现缩径问题,因此还应适当增加扫孔洞次数,而当进入风化层之后,相关人员首先要做的就是取样研究的,结合地址勘察图和施工现场的钻孔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对成孔深度进行测量。进入风化岩层后,就要停止施工进行取样,与地质勘察单位在现场放置的钻孔岩样进行比对,随后对钻机进入岩层的深度进行测量,确保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2.2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
钢筋笼在旋挖桩中有着重要作用,那么为了保障钢筋笼的制作质量,相关人员首先要对钢筋笼间距、长度、保护层厚度等一系列数值进行推敲与确定;其次更要注重对运输环节的把控,用支架对钢筋笼进行固定,避免因运输问题而导致的钢筋笼变形;第三,在安放钢筋笼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都是直接使用吊机进行作业,但是如果保护层厚度不达要求则会产生很大的形变量,那些由于保护层厚度不足而出现不可恢复变形的钢筋笼坚决不能使用,必须按照报废进行处理;最后就是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做好钢筋笼连接工作,从各个方面做好质量把控工作。
在钢筋笼下放过程中,最常见的就是保护层厚度问题,这点在控制起来有些难度。为了更好的解决该问题,相关人员可在每节钢筋笼上设置一些保护垫,从而起到改善保护层厚度的作用,通常情况下保护垫要在钢筋笼两侧均匀布置,并且为了避免保护垫出现偏移,还可直接将其固定在钢筋笼之上。在安放钢筋笼时要保证钢筋笼与桩孔之间的垂直度,并对下放速度进行把控,避免因下放速度过快而导致的钢筋笼摆动碰撞孔壁的问题,相关人员至少要用两个吊环来固定钢筋笼,确保钢筋笼下放与安装质量。
2.3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为了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导管进水问题,相关人员应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有预见性思考可能导管进水的成因,对导管进行重点检查。另外,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还会出现卡管问题,其主要原因有混凝土导管中存在杂质、导管连接处存在裂缝等等,这些都会导致导管堵塞,针对这类问题,相关人员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连接处的检查,保障混凝土在导管中能正常通行,如果混凝土凝结在导管中,施工人员可通过加入缓凝剂等方法的减缓混凝土硬化速度,为设备修理争取更多时间。
2.4成桩质量分析
首先为保障成桩质量必须要做好材料把控工作,对进场材料进行检查,看看是否有合格证书,合格证书与材料是否相符等等;其次,要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把控,其要结合旋挖桩的具体需求而定,每个桩中的配合比都要控制好,做到准确无误并记录在册;第三,为了进一步避免出现混凝土卡管等现象,相关人员还应保障混凝土搅拌时间,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在抽出导管时力度要适中,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旋挖桩的优势所在,现阶段旋挖桩已经得到了广泛运用,从实践角度出发,旋挖桩更适用于软土地基,其能够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张有着很大帮助。因此,有关人员应重视起来,不断积累经验,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完善旋挖技术,为我国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李金凤.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5)
[2]庞春飞.土建工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探讨[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4)
论文作者:吴柏成,聂绍坤,丁江勇,廖威,刘兰波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7
标签:钢筋论文; 过程中论文; 混凝土论文; 导管论文; 深度论文; 人员论文; 钻孔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