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重庆 北碚 400715)
摘要: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此次报告赋予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新格局。
关键词:人力资本 城市竞争力 城市人才政策
人才强国战略根源于加快建设创新型中国,“三个更加”的人才政策统一于加快推进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亦应在创新发展要求下打造地区新增长点,形成地区发展新动能。人才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增强国家竞争力、城市竞争力的第一资本,自2017年以来全国一、二线城市“抢人大战”愈演愈烈,层出不叠的城市“人才新政”聚焦点就在此处,但这些积极、开放的城市人才政策是否能够提高城市竞争力,真正为城市发展带来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红利,其有效性还需进一步的探究。
一、人力资本投资和城市竞争力作用机理
人才在地区和城市发展中起到火车头的作用,是各类创新和新的经济增长的源泉。城市竞争力没有直接被测量分析的性质,我们只能通过它投下的影子来估计它的质和量,其中重要一环便是制度环境,即政策导向。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角度来看城市人才政策,人力资本投资是效益最佳的投资,它带来的收益率超过了对一切其他形态资本的投资收益率,这充分显现出了当前一、二线城市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的目标针对性和未来预期性,以此来扩大城市的经济竞争力。
(一)人力资本投资有助于提高城市竞争力。人力资本理论中关于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决定因素的观点为各城市存在着的竞争力差异提供了一个较为满意的解释。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带着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自发向高收益城市流入,且人才资本投资不受制于城市发展界限的束缚,可以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吸引、接收和整合多样的生产要素来弥补城市价值创造中的不足,从而提高城市竞争力。
(二)城市竞争力影响着人力资本投资。城市竞争力决定人力资本投资的物质基础,城市竞争力的高低决定人力资本投资的体系。城市竞争力不仅为人力资本投资提供了经济条件、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而且也对其提出了客观需求,即一定时期内的城市竞争力水平与人力资本投资之间应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伴随城市竞争力水平的提高,人才资本投资会加大,从而增加城市的人才资本存量,人才资本存量的经济价值释放过程会使城市发展获得更大的价值增量,自然会更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二、影响城市人才政策有效性的“三力”分析
人力资本投资不仅能为本城市发展带来货币收益和经济效益,提高城市竞争力,而且也会给本城市以外的其他城市带来影响,同时还能促进其它生产要素效能的发挥,即产生外部性。当前,人才政策作为人力资本投资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载体,是吸引人才的“强磁铁”,对影响城市人才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三力”分析,“三力”主要包括:人才政策吸引力、人才流动力、人才政策竞争力,从而探究可能影响其正外部性(即有效性)实现的干扰因素。
(一)“争快”—就人才政策的吸引力来看。在全国范围内人口红利衰减的背景下,各城市以“搭便车”的形式依托政策内容,如户口、补贴、住房等形式吸引青年人才、中高层次产出型人才等来快速积累和获取提高城市竞争力的知识和技术,短期内具有一定效用,即产生边际城市净产值大于边际人才净产值,但是知识和技术所具有的特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也会使人才的流动性加强,城市间人才政策的同质化会使得政策吸引力逐渐减小甚至消失,若不能通过产业、环境、发展潜力等对其加以补偿,最终城市还是无法充分享有生产性资本所带来的收益,政策的有效性也就大打折扣。
(二)“争多”—就人才政策引发的人才流动来看。人才作为城市间人才政策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靶点,其流动能力是探究人才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人力资本投资具有外部“两重性”,它表现出来的正、负两个方面,使得政策有效性实现变得更为复杂。一方面它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某些外在的负面影响。比如,在此番争夺中,强势城市对西北部城市的人才“虹吸效应”愈发明显,各城市依托人才政策的争夺处于零和博弈,西北部人才流出,强势城市虽然看似处于优势,但流入也可能会为当前城市发展带来一些就业岗位匹配、城市稳定压力和社会冲突等公共服务短缺问题,进而有损整个社会范围内的人才资本的形成,这样不平衡的投资对社会经济产出只有水平效应,没有长期增长效应。
(三)“争强”—就人才政策的实质竞争力来看。首谈城市的经济整体实力和产业优势,它决定城市的发展定位、产业结构和发展潜力,这就进一步把人才政策从是否能吸引进人才细化为吸引进什么层次、什么类型的人才,充分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就如北京、上海出台的人才政策,政策对象直接瞄准高端人才,政策目标对齐高精尖产业项目,政策措施同步产业发展规划。如果城市定位不准,不问专业、不问需求的盲目引才,不充分考虑政策的有效性,会为城市发展带来一系列连锁问题,如在住房方面,短期爆炸式人口增长引发恐慌式购房需求,不仅加大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而且容易被投机,导致变相炒房,引发当地楼市供求关系失衡。
三、构建更加有效的城市人才政策的建议
(一)细化城市人才政策内容,增强“人才政策吸引力”。一个城市的人才政策必须要协调发展,各方人才才能产生“共振”,发出“共鸣”。应切合城市发展实际,创造性地制定“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人才政策,具体围绕人才投入、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保障、产出等环节内容,注重人才结构,构建功能齐全、配套合理、相互促进的具有鲜明特征和地区特色的人才政策系统,增强人才政策系统的针对性和整体性,发挥政策持续吸引力,避免运动式的人才引进。
(二)明确城市人才政策目标,平衡“人才流动力”。政策精准找人,“以需求才”,不盲目追求“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而是根据城市发展实际需要招揽人才。政策精准用人,“因势设岗”,人才重在使用,应在使用中培养,为使用而引进,以使用来激励。政策精心留人,由“引”向“留”倾斜,“用钱砸”的做法治标不治本,长远中人才更看重的是成长空间,城市应找准关键点,如就业机会、公共设施和整体环境,走可持续人才发展之路。
(三)注重城市发展定位和产业结构,提高“人才政策竞争力”。产业发展和人才之间的吸引,就如“鸡生蛋,蛋生鸡”的循环往复,脱离了产业,人才政策是无效的。产业是基础,优质的创新型产业更是吸引人才的竞争要素,城市应注重自身发展比较优势,把人才政策与城市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同步谋划、同步推进,依据产业基础、产业定位和产业资源容纳能力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下人才,以此形成产业链的良性循环,真正发挥政策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全文)[J].新华网,2017.
[2]张伟东.论人力资本投资的正外部性与公共政策选择[J].新学术, 2007(3):90+111-113.
[3]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编.“双创计划”引领江苏新跨越[M].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148.
作者简介:黄英歌(1995年7月—),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研究方向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论文作者:黄英歌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1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人才论文; 城市论文; 政策论文; 竞争力论文; 人力资本论文; 有效性论文; 资本论文; 《知识-力量》1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