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运城供电公司 山西省 044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力生产业务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电力生产的安全和风险管控方面也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在当下的电力生产环境中使用,已经不能够覆盖现场的作业过程。为了避免现场人员的遗忘、疏忽以及违规操作,在确保现场作业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如何规范现场化、情景化以及知识化的作业过程,是当前现场作业的难点,为了解决现场作业中的标准化,可以现场作业的信息化手段,构建移动作业系统,将“体系化、规范化”的工作要求延伸至作业现场,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关键词:信息技术;电力生产;标准化作业;应用
引言
生产是电力企业的重要工作环节,电力企业负责区域的供电,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促进用户的用电量不断增加,电力企业需要不断更新技术,提高电力企业生产的能力,满足用户的用电需要,传统的电力生产不能满足用户需要,信息技术在电力生产中的应用,尤其在电力生产现场标准作业中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电力企业生产能力提高。
1以往电力生产现场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以往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在电力生产现场进行标准化作业时需要详细记录工作流程、实际操作,会涉及各种图表和数据,工作烦琐任务量大,一般工作人员都是采用纸质记录的方式,虽然该方式便于携带,但在实际记录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影响工作质量及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像工作人员在记录数据时由于采用纸质记录的方式,致使工作人员在拿到指导书时往往是滞后的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且由于是纸质记录很多时候一旦记录不当的,或因为单位内部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致使信息保存不当或资料被破坏,有时也会因为工作人员马虎大意致使信息记录有误,或工作人员交接不当都会出现失误,无法保证工作质量。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力企业开始进行改革,以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推动电力企业稳定运行,迫切需要将移动技术运用到现场作业中,实现了电力生产现场标准化应用,全面调控电力企业生产运营的整个过程,推动企业良性运转。
2电力变电运行中运用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的优势
2.1先进性和开放性
数据仓库技术使数据有了更加广泛的来源,便于使用,方便与MIS等系统接口,系统的构造和Internet模式进行了结合,应有前景良好。
2.2实用性强
信息管理技术有利于变电运行中二次部分各类数据源的共享和使用,尤其是对于变电保护技术工作人员来说,有利于提高系统分析和数据统计的工作效率,有利于提高保护运行水平。
2.3可靠性高,易于维护和升级
方法库和数据仓库的采用使得整个信息管理系统运行集中于网络中心规则库和数据库,不再在各级用户之间分散可靠性,即使其中一个客户的工作站突然损坏了,也不会对系统其他部分的性能造成影响,并且很容易恢复,软件开发人员只需改变方法库就可以进行升级换代,既方便又快捷。
3移动作业系统主要功能
移动作业系统是基于信息技术设计的,能对电力企业生产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其主要功能实现,为电力企业生产进行技术支持。
3.1手持移动客户端(PDA)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移动客户端的使用,对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都提供了快捷方便。在电力生产现场采用手持移动客户端,有效的促进电力企业的生产。可通过主系统的任务发布接口将多项作业任务下载到移动设备中,并能在移动设备中填写和保存记录,最后通过数据同步连接接口将记录回传到主系统中;利用移动客户端,符合现代科技水平发展需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
3.2数据交换服务
数据交换是移动作业系统的主要功能,根据数据交换,提高其工作性能,数据交换服务部署在一组专用服务器上,负责接收移动终端设备上传的数据;提供与各大核心业务系统的数据交互服务;管理各种用户权限、设备准入等。数据交换服务在整个系统中起到联结作用,处理逻辑如图1所示。
图1数据交换服务的处理逻辑
3.3数据同步交换接口
数据同步交换接口负责同步主服务器与移动设备中的数据信息。接口提供的方式通常有三种:第一种方式是应用程序使用webservice的方式直接调用IIS提供的web服务;第二种方式是直接访问移动作业服务器上的数据库;第三种方式是使用socket的方式通过TCP/IP协议与驻守在移动作业服务器端的服务程序代理执行。
3.4系统业务流程实现
系统业务工作需要一定流程,最终目标其促进电力企业的生产,提高其工作效率。具体的业务流程如下图2所示。
图2移动作业系统业务流程图
4系统应用效果
电力生产现场标准化移动作业系统自20l0年启动建设至今,已在运城供电公司输电、变电和配电专业陆续投入应用。通过扩展开发移动终端数据上传与下载、作业标准下载、作业任务推送、作业任务统计分析以及综合查询等模块,实现任务执行、作业记录填写、缺陷,隐患处理、基础数据获取与存储等功能,为运城供电公司下属各供电公司的现场作业标准化提供有力支持。系统应用以来主要有以下效果:1)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业务人员负担。移动作业系统实现与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同步和共享,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和业务信息,直接下发作业任务并带到T作现场,降低作业过程中信息收集和记录的T作量,并可直接上传到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中,从而减轻生产人员的T作负担。移动作业系统的快速上传和智能化、情景化的功能,减少了输电运行管理人员约30%的数据重复录入T作量,变电站巡检工作数据录人的时问平均减少50%。2)提供新的现场作业监督管理手段,进一步提高现场作业规范性。移动作业系统通过电子化作业方式,替代人工纸和笔的作业方式,使现场作业信息的记录更加及时、准确。移动终端对作业标准的固化和执行,可以使现场工作人员准确地对生产作业各环节运行状况进行检查、维修、记录、汇总、分析和处理,并通过系统固化的方式,如实记录现场操作的时间、操作人员、操作内容,为各个工作步骤做留痕处理,提高了输电、变电和配电现场作业的规范化程度。3)系统的广泛应用,整体提高输电、变电和配电等专业的生产管理水平。通过系统推广,全面规范各供电公司的生产作业过程,统一各单位输电、变电和配电运行的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版本,杜绝各单位无序、重复、零散的信息系统建设现状,对电网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信息技术凭借着其强大的功能和优势,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扮演这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将有新的技术应用到电力生产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及生产安全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成洋.信息技术在电力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4(30):56-56.
[2]曾雪琪.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实际应用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7,(1):37-37.
论文作者:相晓东,相晓鹏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8
标签:作业论文; 现场论文; 系统论文; 电力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方式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