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方法对临床效果探讨论文_张晖

张晖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医院五官科 河北张家口 075100)

【摘要】目的:探讨对患有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使用伊曲康唑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7月到2018年8月在本医院眼科接受治疗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抽取出54例进行观察。随机分成对照组(n=27,两性霉素B滴眼液+氟康唑)与实验组(n=27,两性霉素B滴眼液+氟康唑+伊曲康唑),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患有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使用伊曲康唑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优秀,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更快,且安全,推荐。

【关键词】两性霉素B滴眼液;氟康唑;伊曲康唑;真菌性角膜炎

【中图分类号】R7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5-0090-02

真菌性角膜炎是临床眼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病程长且前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导致病情加重,还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且具有较高的致盲率。临床上治疗该疾病多以手术治疗联合药物治疗为主,以往多但单独使用多烯类药物,如两性霉素B滴眼液,稳定性不佳,治疗效果不理想,笔者认为可使用唑类药物进行治疗,如氟康唑、伊曲康唑,遂进行本研究分析其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7月到2018年8月在本医院眼科接受治疗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抽取出54例进行观察。随机分成对照组(n=27)与实验组(n=27)。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6:11;年龄为30到61岁,平均(33.12±8.52)岁;病程为2.1周到11.3周,平均(6.01±1.46)周。实验组:男女比例为15:12;年龄为29到63岁,平均(33.24±8.49)岁;病程为2.5周到8.54周,平均(5.98±1.52)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中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差异极小,P>0.05,提示研究可进行。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结束后使用抗菌与抗病毒药物。

对照组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滴眼液+氟康唑(商品名:瑞眸舒 氟康唑滴眼液,生产企业:长春迪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3769)治疗,前者的浓度选择0.15%,后者的浓度选择为0.3%,交替使用,间隔时间要超过10分钟,每小时使用一次[1]。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伊曲康唑(商品名:易启康 伊曲康唑胶囊,生产企业: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767)进行治疗,每日一次,口服,餐后服用,每次200毫克[2]。

两组患者均治疗一个月。

1.3 评价标准

(1)评价两组患者用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或消失,涂片送检结果显示为阴性)、改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涂片送检结果显示为阴性)和无效(与显效标准和改善标准不符)作为评价标准,前两个标准为治疗有效,二者占比之和为总有效率。(2)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到临床症状改善所用时间,并比较。(3)记录两组患者服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2.0负责研究中两组患者各项数据的对比与处理,由t检验负责计量资料(x-±s),由χ2检验负责计数资料(例/百分比)。以0.05和P值的大小判定两组患者比较数据是有统计学意义,后者大则无,前者大则有。

2.结果

2.1 评价两组患者用药治疗的临床效果,表1中内容为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30%)高于对照组(70.37%),且有明显差异(P<0.05)。

2.2 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表2为记录表,实验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低于对照组,且有明显差异(P<0.05)。

2.3 用药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讨论

真菌性角膜炎是临床眼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是由致病真菌感染所导致的,发病缓慢,且病程长,最多可达三个月,多发于农民群体中。通常引发该疾病的致病真菌有曲霉菌、酵母菌、念珠菌属、镰刀菌等,除此之外,稻草、树枝刺伤、局部抵抗力下降等也会引发该疾病。多发于春秋农忙时期。该疾病在早期时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因此很容易被患者忽略,进而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期,还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不仅使得病情更加严重复杂,提高了治疗的难度与效果,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失明,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威胁极大。

以往临床上治疗该疾病多使用抗生素与抗病毒类药物,但由于该类药物的滥用,患者已经产生耐药性,因此这些药物的治疗效果不佳。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当前临床上治疗该疾病多以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为主,通常使用手术刮除患者的菌丝组织与坏死组织,然后辅助以药物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当前临床上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最常使用的药物是多烯类药物与唑类药物,前者具有特异性,可与麦角固醇结合,使真菌的细胞膜受到影响,进而使真菌的发育受到抑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单独使用该类药物存在一定的缺陷,如稳定性差、穿透性不佳等;因此为例提高治疗效果,笔者认为可以将两类药物联合使用。本次研究中共有三种药物,一是两性霉素B滴眼液,其属于多烯类药物,稳定性不佳,很容易受到光照与温度的影响,导致药效降低[3];二是氟康唑药物,该药物属于唑类药物,具有广谱抗菌性,具有抑制致病真菌繁殖的作用;三是伊曲康唑药物,该药物属于唑类药物,其选择性较强,具有阻滞致病真菌繁殖的作用,可有效杀死真菌。前两种药物滴于眼球患处,可使药物直达病灶,药效发挥迅速,最后一种药物采用口服,可以有效的提高药物的稳定性与持久性,三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可以使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有效的减少了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使患者早日康复,同时安全性高。为分析其治疗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对比研究,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四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有明显的差异(P<0.05)。几组数据充分说明了对患有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使用伊曲康唑治疗的优秀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对患有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使用伊曲康唑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优秀,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更快,且安全,推荐。

【参考文献】

[1]王志光.伊曲康唑治疗39例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8,24(14):162-164.

[2]王俊姝.伊曲康唑胶囊与两性霉素B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6):45.

[3]忻丹丽,沈降,潘飞.那他霉素联合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20):73-75.

论文作者:张晖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7

标签:;  ;  ;  ;  ;  ;  ;  ;  

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方法对临床效果探讨论文_张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