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黄雪云

衡南县中医医院 湖南衡阳 421101

摘要: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实施胺碘酮治疗)45例,对照组(实施利多卡因治疗)45例,对比2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41/4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11%(32/4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5/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89%(13/45)(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具有疗效理想,安全可靠的特点,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

室性心律失常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因而成为了导致预后不良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1]。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常用的一种方法为静脉滴注利多卡因,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人的室性心律失常症状,发挥延缓病情发展的效果,但近年来在利多卡因的广泛应用下,发现其可引发精神异常、严重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等诸多不良反应,因而限制了其进一步推广。据相关研究[2]显示,相较于利多卡因,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能够有效提升疗效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可以显著提高病人的存活率。为此,我院进一步探讨了两者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0例均为我院自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36~81岁,平均(51.10±1.97)岁;室性心律失常类型:室扑室颤12例、室性心动过速9例、室性早搏24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37~81岁,平均(51.11±1.96)岁;室性心律失常类型:室扑室颤13例、室性心动过速8例、室性早搏24例。2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静脉滴注50mg利多卡因(生产企业: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60194)治疗,之后若病情需要给予1~4mg/min静滴维持,若无效,半小时之后给予50mg静脉滴注,若有效给予1~2mg/min静滴维持,但注意1h内利多卡因的总剂量不可超过30mg,24h内总剂量不可超过1200mg,持续维持治疗的时间为2~3d。观察组静脉滴注胺碘酮(生产企业: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4923)治疗,将胺碘酮150mg加入到生理盐水中稀释到20ml之后15min静脉滴注完成,随后给予1mg/min静滴维持,6h后将用量减至0.5mg/min,观察到患者的病情好转之后停止静脉给药,此时口服胺碘酮治疗,200mg/次,3次/d,治疗一周之后每次的剂量不变,但频率减至2次/d;治疗2周后在每次剂量不变的基础上将服药频率减至1次/d。

1.3评定标准

若室性早搏发生率减少超过90%,同时短阵室速及成对室早消失则评定为显效;若室性早搏发生率减少超过60%,同时成对室早发生率减少超过80%则评定为有效;若室性早搏发生率减少低于40%,且仍然有短阵室速或成对室早出现则评定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100%-无效率。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对比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45例患者中,显效23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41/45)。对照组45例患者中,显效17例、有效15例、无效1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1.11%(32/4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5.8743,P<0.05)。

2.2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5/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89%(13/45)(P<0.05)。详见表1。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危急病症,其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胸闷、持续胸骨后疼痛、心电图特征性改变以及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等。一旦发病,患者的心脏传导通路及起搏点等电生理特征将发生改变,极易诱发心律失常,导致加重心肌缺血、坏死的程度,致使心功能进一步受到损害,将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产生严重威胁[3]。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上通常给予利多卡因治疗,其不仅属于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局部麻醉药,同时其还可作为头晕头痛以及耳鸣的治疗药物,因而其具有多种药效。但利多卡因的作用时间相对较短,因而其整体疗效并不十分理想。而胺碘酮属于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随着临床加大对胺碘酮的研究,发现其具有较长的半衰期的特点,同时其可以通过有效抑制心房及心肌传导纤维的钠离子内流而起到减慢传导速度,减低窦房结自律性的作用,且不会影响静息膜电位与动作电位高度[4]。胺碘酮还属于一种钾离子通道阻滞剂,可以通过非竞争性拮抗肾上腺受体而起到减少外周血管内阻力,减少心肌耗氧量,扩张冠状动脉,减缓心率的功效,且不会对心率的变异性产生影响。此外,据唐红梅[5]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显示,胺碘酮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对甲状腺、胃肠道、心、肺功能产生影响,因而具有安全可靠的优势。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在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充分表明,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胺碘酮治疗,疗效理想,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国天,陈永生,梁海军等.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56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632-2633.

[2]程杰.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30-31.

[3]陈晓丽.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5):107-108.

[4]毕立雄.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12):1706-1707.

[5]唐红梅.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8):65-66.

论文作者:黄雪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

标签:;  ;  ;  ;  ;  ;  ;  ;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黄雪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