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培森[1]2001年在《杭州市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供需结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体育产业属朝阳产业,它的发展必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业是体育产业的核心部门之一,该产业部门的发展不仅会提升体育产业的级位,而且还能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杭州市政府在“十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建“经济强市”、“文化名城”、“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目标,并且强调在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将体育产业作为重要的发展内容,这必将使杭州市的体育产业,特别是体育健身娱乐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然而,随着中国“入世”,国内外资金的流入将改变现有的市场结构,“入世”后的杭州体育健身娱乐业如何发展必将成为众人所关心的问题。 本课题以微观经济学的供求及产品市场理论为依据,通过对杭州经营性体育健身娱乐部门的调查,以及市区居民体育消费意识、消费行为、对现有服务质量评价等分析,得出杭州市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供需结构特征为:(1)杭州市经营性体育健身娱乐部门的投资资金以本地资金为主,内资及外资引进力度不够;(2)杭州市经营性体育健身娱乐部门以附属及独立两种形式存在;(3)杭州市经营性体育健身娱乐部门的服务质量基本令人满意,但经营方式单一,;(4)经营性体育健身娱乐部门的分布基本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符,但总体而言人均占有率较低,仍具较大的开发潜力;(5)市场管理水平不高,缺乏指导性投资;(6)在市场尚未成熟阶段,缺乏政策的扶持,较大型的体育健身娱乐部门生存艰难;(7)居民体育意识较高,但体育消费行为受习惯影响较大,新的体育消费点难以维持;(8)影响居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因素为个人兴趣、项目的吸引力、场所内的气氛、服务的质量、经济收入水平和闲暇时间等。本文提出了在中国“入世”后,杭州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宏观发展策略:(1)完善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规制;(2)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3)转变政府职能;(4)加强专业人才培养;(5)深化体制改革;(6)体育、文化与旅游发展相结合;(7)提倡体育生活方式。
何培森, 丛湖平[2]2003年在《杭州市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供需结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杭州市经营性体育健身娱乐部门的调查 ,初步了解市民的体育消费意识、消费行为以及在现有服务体系内的供需结构特征 ,揭示了资金来源、投资方式、企业性质、服务质量、经营方式、总体发展规划、市场潜力、管理水平、法制建设等方面的不足和问题 ,提出了若干宏观发展策略。
褚一龙[3]2016年在《杭州市健身服务业现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近几年杭州市整体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在吃穿住行上的消费显着上升,这对杭州市体育健身服务行业中的供应与需求影响巨大。目前杭州市体育健身服务业发展达到了迅猛之势,然而服务相关水平依然需要改善。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的不断查证演算,通过数据从而分析杭州市体育健身服务业供应与需求特征加以分析,推导出消费者在意识行为方面,消费者消费目的与习惯方面,体育产业企业投资经营策略,资金来源方面,所有制形式等等关系的结论。同时,针对杭州市体育健身服务业供给与需求,研究它们在结构特征上的联系与关联,提出相对应的建议,从而完善在供需方面的不足,为杭州市健身服务业未来的完善与进步指引道路。本次调查研究结果如下所示:在杭州市内,内资私营企业占据了健身服务供方市场的主导地位,且主要以小规模形式生存发展,分布以区域特点为主,通常采用的经营模式为培训+服务二合一模式,但健身项目不够多元,不能满足大众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2.杭州市健身服务业的消费现状与诸多因素有关例如年龄,职业,收入,爱好等,从这些方面着手调查研究日趋多元化的健身消费结构。3.杭州市体育健身服务业需求市场的影响要素包括:不同健身项目的价格产品、、客观人群经济收入、闲暇时间段主要分布、社会大众健身趋势、服务质量、收效是否显着、消费者文化水平。4..杭州市体育健身服务业供给市场的影响因素包括:体育健身项目收入高低、企业内部自我管理水平、政府的政策指导、产品本身的质量、所选场地的地理位置(周围居民区的数量,交通水平)。5.杭州市体育健身服务业为得到更长期久远的发展,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政府调控以及强化自身管理水平,丰富各个健身项目,完善配套设施,深入宣传全民健身理念。
徐昱玫, 郁桦, 任育良[4]2015年在《大众体育需求对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影响研究——以上海市徐汇区为例》文中提出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通过对上海市徐汇区居民和娱乐区健身娱乐场地及场所的调研,探究健身娱乐市场现在所存在的问题,研究大众体育需求体育对健身娱乐市场未来发展的影响,调查分析徐汇区大众体育需求和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发展现状,探讨促进徐汇区体育健身娱乐业发展的措施。
胡小玲[5]2015年在《浙江省城市居民体育健身服务市场供需结构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据统计法将研究的内容进行描述性统计以及分析。然而,本文主要研究有:浙江省城市居民体育健身服务市场供需方的特征、浙江省城市居民体育健身服务市场供需的结构评估、浙江省城市居民体育健身服务市场供需方结构的问题分析、浙江省城市居民体育健身服务市场供需结构优化建议四大主要内容。本文以霍华德-谢思模型为理论基础对浙江省城市居民体育健身服务市场供需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尼科西亚模式为理论基础依据结合社会学知识对体育健身服务市场供需结构进行评估。在对供需结构进行评估后,发现了供需双方中所存在问题,并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浙江省城市居民体育健身服务市场中,消费者的需求与健身服务企业的供给有着明显差别,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选址不合理,违背“有效经营半径”;专业人才欠缺;产品的创新度低,同质化严重;经营方式单一;服务质量不佳;信息传播媒介传统等。消费者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消费价值观与动机不明确;经济收入分配不均;闲暇时间利用不合理;消费偏好局限性强;接受信息来源的渠道不全面等。最后,根据浙江省城市居民体育健身服务市场中所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便于整个体育健身市场的发展提供参考。
武振雷[6]2011年在《宁波市体育健身服务业供需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宁波市体育健身服务业供需水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阶段宁波市体育健身服务业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服务质量却有待提升,出现区域分布不平衡、健身项目单一、定价不合理等问题,因此通过本研究调查宁波市体育健身服务业的供需特征,分析影响体育健身服务业供需的因素,提出宁波市体育健身服务发展的优化建议,不仅为宁波市体育健身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建议,而且对体育健身服务业的发展也有现实意义。本研究选取了20家不同规模的宁波市体育健身俱乐部作为供方的研究对象,随机抽取300名参加体育健身的消费者为需方的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对宁波市体育健身服务业供需特征进行分析,了解人们的消费意识、消费行为、消费动机、消费习惯,揭示企业资金来源、投资方式、所有制形式、经营方式等问题;通过对宁波市体育健身服务业供给市场与需求市场影响因素两方面的研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求为宁波市体育健身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1.宁波市体育健身服务业供方市场以内资私营企业占主导,企业规模以小型为主,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特点,较多采用服务与培训相结合的模式,经营项目较单一。2.宁波市体育健身服务业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呈现多元化趋势,消费需求随着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3.影响宁波市体育健身服务业供给市场的因素包括:收费高低、政府政策、管理水平、生产要素的价格、产品及环境因素、场所的地理位置。4.影响宁波市体育健身服务业需求市场的因素包括:产品价格、社会因素、经济收入、闲暇时间、消费者的个人偏好、职业、相关产品价格、服务质量。5.宁波市体育健身服务业应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提高自身的经验和管理水平,提供多样化的健身项目,实现集团的规模效益,以价格机制来调节供需平衡,抓好相关配套设施健身。
蔡宝家[7]2007年在《区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休闲时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休闲时代的到来”将为休闲体育产业提供发展机遇,体育休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将成为时代潮流,从区域视角研究区域休闲体育产业,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采用规范与实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方法,根据体育自身特有的规律,从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角度探索区域休闲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以建立区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理论、构思东部地区休闲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在正确认识东部地区休闲体育产业“内、外环境”的发展现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原则提出东部地区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理论构思,为东部及其它区域体育事业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观点和成果包括:一.本文把区域休闲体育产业定位为区域休闲体育本体产业和区域休闲体育相关产业的上属概念。并对它们做如下界定。区域休闲体育产业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遵循比较利益原则,开发具有区域休闲体育自身价值功能的经济活动的企业集合或系统。区域休闲体育本体产业:指遵循比较利益原则,开发具有区域特色休闲体育服务(或劳务)价值功能的经济活动的企业集合或系统。区域休闲体育相关产业。指为区域休闲体育活动提供生产要素或以区域休闲体育自身价值功能为载体向社会提供服务的经济活动企业集合或系统。二.区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社会指标体系是为反映在全面建设小康时期我国各区域在发展休闲体育产业而对应其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而设立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指标集合。指标集合由社会结构、经济效益、人口素质、生活质量、基础设施与环境五大类构成。叁.区域休闲体育产业的基本结构形态包括:产业间的社会再生产结构、需求结构、投资结构、就业结构、技术结构、区域配置关系以及产出结构。区域休闲体育产业结构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技术变动、区域政策、供给因素、需求因素和国际贸易等。四.体育资源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地域性、变异性和动态性、季节性和时效性、文化性的特点。影响区域休闲体育产业布局的因素有: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等。五.东部地区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是发展呈非均衡现象。其中,休闲体育本体产业相对于其前、后向关联产业的发展水平处于较低阶段;而休闲体育本体产业中的健身娱乐业和体育竞赛表演业以及体育中介服务业都处于较低的阶段。六.对2000~2004年共5年为一个跨度的东部地区社会经济外环境的进行动态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结果: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广东和江苏6个省(市)得分处于平均水平线(平均分为134.12分)之上,排在前6位,其他地区略低于平均分,而海南距平均水平线较大,仅得64.66分。七.以休闲体育产业链“供需”关系为视角,对东部地区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内、外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叁大区域应选择体育竞赛观赏业和体育健身娱乐业作为区域休闲体育主导产业;提出如下构思:即,东部叁大经济圈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应形成“一核多极”的发展模式,即,以“北京为核心,辅以天津、沈阳”为“增长极”辐射整个环渤海经济圈;以“沪为核心,辅以苏州、杭州”为“增长极”辐射整个长叁角经济圈;以“广州为核心,辅以深圳、珠海”为“增长极”辐射粤其他地区、琼、闽的格局,最后实现整个东部地区休闲体育产业的共同发展。八.综合分析比较珠叁角经济圈各城市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内、外环境”。笔者认为,珠叁角经济圈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应形成以体育竞赛观赏业和体育健身娱乐业为主导产业的“一核多极”的发展模式,以深圳、珠海为“两极”辐射整个珠叁角经济圈,各地市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体育产业品牌项目。
董声[8]2008年在《社会转型视野下洛阳市少儿乒乓球培训市场的调查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一届叁中全会以后,特别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尽管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人们还要经受新的阵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亿万人民的这一历史选择,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国的体育体制,特别是基层业余体校的培养模式也随着社会的转型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过去专业竞技体制下建立的各级体校的数量正在逐步减少,而其他培养形式则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在我国学习乒乓球的少年儿童的数量十分的巨大,这就为少儿乒乓球培训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更主要的是国家推行体育市场化改革,鼓励业余体育培训多样化,因此各种形式的少儿乒乓球培训班在各地纷纷建立了起来,少儿乒乓球培训就成为了目前我国体育培训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洛阳作为上世纪70年代培养过黄亮这样的世界冠军以及一大批的省级乒乓球专业人才的城市,乒乓球竞技水平比较高,并且由此带动了广大的市民群众对乒乓球运动的热爱。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洛阳市就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少儿乒乓球培训为主要业务的培训市场。到目前为止在洛阳市区共有各类性质不同,规模不等的少儿乒乓球培训班24个。本文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洛阳市少儿乒乓球培训市场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社会转型的视角分析培训市场在现阶段出现的新情况,总结优势和不足,从而为洛阳市少儿乒乓球培训市场在社会转型期的健康发展提供建议和对策,为河南省及全国的少儿体育培训市场的研究提供借鉴。本文对洛阳市少儿乒乓球培训市场调查研究主要包括其总体现状研究、学员的状况、教练员及陪练员状况、培训班场地设施及区域分布等方面。分析了在社会转型阶段洛阳市少儿乒乓球培训市场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有:1、转型期少儿乒乓球培训模式多样;2、转型期一些培训班存在不符合市场公平竞争原则的情况;3、转型期学员打法有单一化发展趋势,主管部门缺少相应的调控手段;4、转型期培训市场是学生较理想的课余体育场所;5、转型期少儿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收费制度不健全、不合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有潜质队员的发展;6、转型期培训市场发挥了一定的全民健身功能。通过对家长和教练员的问卷调查,发现“人们对孩子全面发展的观念、家庭收入水平以及人们的体育意识的增强”成为当前影响洛阳市少儿乒乓球培训市场发展的叁个最主要因素。针对洛阳市少儿乒乓球培训市场在转型期的特点,笔者提出了如下发展对策:第一、转变教练员的观念提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第二、规范和加强少儿乒乓球培训市场的管理;第叁、加强对少儿乒乓球培训服务的营销组合策略研究。
刘丽丽[9]2012年在《商业健身俱乐部健身操课程设置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2010年10月,《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健身休闲体育”。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增强,商业健身俱乐部作为我国健身休闲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全国发展迅速,健身俱乐部之间的商业利益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对健身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健身操课程作为商业健身俱乐部会员参与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的形式、内容的新颖性与普适应,以及它的发展趋势,对商业健身俱乐部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本研究以长沙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健身操课程设置为研究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探讨长沙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健身操课程设置的相关情况,旨在为长沙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健身操课程的发展提供参考。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推理法等方法,分析了长沙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健身操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了影响长沙市商业健身俱乐部课程设置的因素,其主要结论如下:长沙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健身操课程主要分为意念-控制伸展类课程、传统有氧健身操类课程、有氧舞蹈与形体舞蹈类课程、异域风情类课程,以及动感单车类等五类课程。每类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类课程设置的比例与数量差别明显,其中意念-控制伸展类课程、动感单车类课程、有氧舞蹈与形体舞蹈类课程、异域风情类课程等新兴课程的数量较多,所占比例较大,传统有氧健身操类课程相对较少。影响长沙市商业健身俱乐部课程设置的因素主要包括教练员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和个人魅力;会员的兴趣爱好、对健身效果的期盼与价值观念;经营管理者对课程设置的经济利益、社会效应、后续发展的考虑;以及健身俱乐部自身的地理位置与所处位置居民的消费观念。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对长沙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健身操课程设置产生影响。长沙市商业健身俱健身操课程设置要从明确目标方向,重视教练员培养与俱乐部的经营管理等多个角度着手,要积极引进新兴项目,尽可能满足不同人群健身、健心的需要;注重课程内容的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与观赏性,促进健身操会员的身心和谐发展。提升教练员的职业技能与加强教练员的专业技能训练;及时与健身操会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切实需求;深入调查健身俱乐部周围的实际情况,提高经营与管理的效率。这些不仅关系到健身俱乐部健身操课程设置的实效性,而且把握着整个健身俱乐部长远发展的命脉。
仝小棠[10]2008年在《北京市健身俱乐部会员满意度的现状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健身俱乐部普遍采用会员制的管理模式,各家俱乐部纷纷招募会员,会员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健身俱乐部的竞争实力。但问题也接踵而至,俱乐部都以招募会员为己任,对会员的满意度没有充分的重视,造成部分会员流失,影响了俱乐部的长期发展。本研究以北京市青鸟健身俱乐部、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浩沙健身俱乐部等10家健身俱乐部的会员满意度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四种研究方法,对北京市健身俱乐部会员满意度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结论如下:1、北京市健身俱乐部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对会员的管理缺乏人性化。2、女性会员多于男性会员。会员学历、收入与健身消费成正比。会员的健身动机主要是锻炼身体、塑造体形和缓解工作压力。3、会员对健身场地、健身器械、健身空间、健身俱乐部经营项目、价格及教练员满意度较高。但对俱乐部中健身配套设施与健身服务的满意度相对较低。4、会员对于俱乐部处理健身突发事件满意度较低。建议如下:1、健身俱乐部应重视市场定位,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2、健身俱乐部应建立起完善的会员管理体系。对会员的基本信息有充分的掌握。提高健身俱乐部的服务质量。建立相应的会员投诉部门。3、改善俱乐部的硬件设施,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4、健身俱乐部应该对健身教练员进行培训与职业规划,重视采纳教练员的意见或建议,提高教练员收入。5、规避会籍顾问流动带来的风险。对来访登记与接待人名单、回访效果情况,一式叁份以便存根。6、健身俱乐部要通过对风险的识别、预测和衡量、选择有效的手段,有计划地处理风险。
参考文献:
[1]. 杭州市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供需结构问题研究[D]. 何培森. 浙江大学. 2001
[2]. 杭州市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供需结构研究[J]. 何培森, 丛湖平. 中国体育科技. 2003
[3]. 杭州市健身服务业现状研究[D]. 褚一龙. 中国矿业大学. 2016
[4]. 大众体育需求对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影响研究——以上海市徐汇区为例[J]. 徐昱玫, 郁桦, 任育良. 体育科研. 2015
[5]. 浙江省城市居民体育健身服务市场供需结构的研究[D]. 胡小玲. 宁波大学. 2015
[6]. 宁波市体育健身服务业供需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 武振雷. 宁波大学. 2011
[7]. 区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D]. 蔡宝家. 上海体育学院. 2007
[8]. 社会转型视野下洛阳市少儿乒乓球培训市场的调查研究[D]. 董声. 河南大学. 2008
[9]. 商业健身俱乐部健身操课程设置调查分析[D]. 刘丽丽. 湖南师范大学. 2012
[10]. 北京市健身俱乐部会员满意度的现状研究[D]. 仝小棠. 北京体育大学.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