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语言学从心理的角度出发研究语言,包括:言语感知;词汇提取;句子加工;语篇理解。网络语言也正在影响人们的生活,流行语、神回复使观者回味无穷。本文将结合心理语言学语篇理解的理论来分析网络神回复,找出其中的语篇理解的机制,用理论结合新颖的语言现象,探讨其中精妙之处。
关键词:心理语言学;语篇理解;网络神回复
一、引言
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活动中的心理过程的学科,它涉及人类个体如何掌握和运用语言系统,在实际交往中使语言系统发挥作用,以及为了掌握和运用这个系统应具有什么知识和能力。神回复这里指不可思议的,稀奇高超的,网络上的基于某个问题或者某种现象,给出的出人意料的解答或者解析即为网络神回复。
二、语篇理解
语篇(discourse)指的是实际应用中的语言单位,不受语法句法约束,是在一定语境下表达完整意义的自然语言单位。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心理语言学是研究个体言语交往中的编码和译码过程。语篇理解就是获取语篇的意义。语篇理解依赖于语篇连贯。衔接作为语篇连贯的重要内容,在语篇理解和信息加工系统中有其特定的制约和激发机制。
三、如何理解网络神回复
网络神回复,善于点出语篇中的精妙,让读者也想象力大开,或是调侃,或是针砭时弊,总能一语惊人,回味无穷。而理解这些神回复需要建立语篇理解衔接的策略,语篇理解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它需要识辨词语、对句子结构进行语法分析、提取句子的意义、对语篇信息进行表征等(贾志高,2002)。
神回复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你幸福吗?
2012年中央电视台的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一位村务工人员面对记者的提问时说:“您幸福吗?”。这位务工人员轻描淡写地答道:“我姓曾。”采访画面一经播出,立刻引起了无数网友们热烈关注。“你幸福吗?”问句背后却蕴含着一个普通中国人对于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等方方面面的感受和体会。千千万的回复中,只有这位清徐县北营村务工人员“曾大哥”牛头不对马嘴的回复被关注,被称为神回复。语篇各部分之间的衔接关系,以及语篇和理解者的世界知识之间的关系都会影响语篇的成功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很明显,这位务工人员的没有真正理解“你幸福吗?”这句话,而是在词汇衔接中,已知信息和先行词的匹配通过同音词的词汇复现的手段表现出来。他的回答是是“您姓福吗?”的衔接回答。而偏偏这个轻描淡写的回答,语言上没有任何联系,但歪打正着把人们从思考问题的严肃中拉回现实,忍俊不禁。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些神回复的例子:
问:为什么假期这么短? 回:因为假期没有上午。
问:如何吐槽一部电影很烂?
回:影厅座位有17排,每排32个座位,天花板上共有48盏灯,荧幕的左下角有个黑点总是出现,频率大概是1分20秒一次。
推理和联想是语篇理解中词汇衔接的两个重要策略。推理是语篇结构的内在特征,推理是在已知和未知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的心理过程,它能使读者对语篇中已知和未知的信息形成心理模型,并通过已知信息推导出未知信息。这里的已知信息包括两层意义:1)目标句中的已知信息能和语篇中另一个句子的先行词直接匹配,即已知信息曾显性;2)语篇中没有明确的先行词能和目标句中的已知信息匹配,已知信息曾隐性。
神回复例子中的(1)就是依靠推理策略进行衔接的,属于已知信息中的第一类——已知信息曾显性。在语篇理解中只要寻找目标句中的信息,并将其与具体的先行词匹配就可。通过问句可以知道“假期”和“句子”已经成为目标句子中的先行词,因此,理解回复语篇相对容易,直接匹配出相应信息。神回复中的例子(2)则属于已知信息中的第二类已知信息曾隐性。问句和回复并不相关,违反了语用学领域中的会话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准则——说话要有关联,因此语篇中就没有明确的先行词能和目标句的已知信息匹配。但是稍作推导就可以得出结论,也可理解神回复的精妙、回味之处。例(2)中观众一定觉得电影不好看,才会关注影院中电影以外的其他东西。回复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从侧面说出看似不相关的其他方面使读者推理出问题的答案。
问:有什么赞扬让你比较尴尬? 回:人不可貌相。
联想是通过人脑中的世界知识的连接构建语篇的词汇衔接。心理语言学理论认为,语篇中的各个句子是通过各种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手段组合起来的,语言手段包括局部的连接手段(即cohesivedevices)和整体的连贯,而非语言手段则主要依赖于人脑中的世界知识的连接作用。联系和推理的不同之处在于,所有的推理有一个隐含的假定,即目标句中有一部分是和上面有联系的,存在着已知信息。而联想不直接依赖语篇中的已知信息,它需要读者对世界知识的理解。神回复例子中的(3)就需要听话人联想出比较合理的衔接关系,此时我们的联想所依据的主要是世界知识,该世界知识便是“人不可貌相”是指不能只根据相貌、外表判断一个人。又了这样的知识后再听到这句话的赞扬,一定很尴尬。
四、结语
心理语言学发展到今天,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方法不断更新,研究成果也不断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语言理解是心理语言学集中讨论的热门话题,网络语言也正在影响人们的生活。用理论结合新颖的语言现象,探讨和发现语言文化中的精妙之处。
参考文献:
[1]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贾志高.推导在语篇理解中的连贯构建功能[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6).2002.
[3]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1994.
[4]苗兴伟.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的发展及应用评介[J].外语与外语教学,(2).2004.
[5]张德禄.语篇连贯研究纵横谈[J].外国语,(6).1999.
作者简介:
徐枫,女,1992年12月,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李桓甲,女,1990年10月,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论文作者:徐枫,李桓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8
标签:信息论文; 连贯论文; 语言论文; 心理论文; 语言学论文; 句子论文; 西华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