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拥抱“新常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常态论文,中国资本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2015年国内外经济形势 2015年,世界经济总体上仍然在低位徘徊,全球经济复苏将再现低迷,美国稳健、欧日疲弱的格局仍将延续。美国将逐渐在退出QE之后启动加息,而欧洲和日本都将继续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依旧充裕,而资本流动将发生重大改变,美元牛市格局再现。根据上海社科院《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以下因素将深刻影响2015年世界经济增长: 首先,美国升息或将引发新兴经济体外资的大量撤离,并可能重创多国货币,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不利影响。其次,地缘政治的持续恶化导致俄罗斯经济动荡加剧,以石油为主的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下跌,将使全球经济陷入低利率、低通胀、低增长三者相互加强的恶性循环。第三,欧洲货币政策的不平衡性或将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第四,日本经济政策的结构性困境及其有效性将增加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第五,新兴经济体启动的结构性改革与创新或将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新动力。据此预测,2015年世界经济增速将达到3.34%,整体呈现微弱复苏的发展态势,美国经济将增长3.71%,英国将增长3.13%,欧元区将增长1.22%,新兴经济体(E22)将增长325%。 反观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内生动力依然不足,在“三期叠加”和地产周期大拐点的冲击下,部分国有企业、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以及小微企业将面临盈利能力下滑幅度超过其承受能力的冲击,金融改革与强势监管将共同推动中国“去杠杆化”,整体性通货紧缩的压力加大,经济增长将继续下行,预计2015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将下调到7%。总需求不足导致通胀将继续低位运行,工业领域的通缩持续,CPI也难有大幅反弹。地方债务清理、压缩过剩产能、房地产去库存,将增大2015年的经济金融风险。 保增长和防风险将成为2015年中国经济政策的主线;低增长、低通胀的环境下,政策具有放松的空间和需求。2014年11月,中国央行的降息结束了关于货币政策取向的猜测和疑虑,预计2015年仍将有至少1次降息和多次降准,财政政策也将更加积极,提高赤字水平和赤字率,以对冲地产投资下滑和地方资金不足导致的增长压力。2015年的保增长政策将体现出中央发力、提前布局的特点,重点仍放在房地产放松和基建项目加码,通胀将呈现前低后高态势。经济平稳将为未来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预计国企改革、土地改革、财税改革、金融改革都将得到渐进推进。 二、新常态下的中国资本市场 2014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分析了经济新常态下的9个趋势性变化,明确了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中国的实体经济与代表虚拟经济的金融业,2015年的中国资本市场正受到以下因素影响: 1.全面深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落实力度将对资本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改革是系统工程,继三中全会对于市场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明确后,2014年的最大看点就是四中全会对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的明确。市场化的推进和改革需要法制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在反腐“新常态”后,2015年政策的重心将进一步转移到经济领域改革政策的落实,包括国企改革、土地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以及金融改革等方方面面都会加速推进。如果说2013年是改革达成共识之年,2014年是改革深化之年,那么2015年则是改革落实之年。一系列改革将从中长期降低中国经济的风险,为中国经济找到新的增长点,提高供给端的效率,创造新的需求,这必将继续为资本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利好。 2.宽松的流动性与稳增长政策为改革提供的平稳经济环境对资本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2014年A股之所以有高收益,很重要的原因是政策不断通过结构性的和总量宽松货币政策引导融资成本下行,以使得整个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都可以有相对宽裕的流动性。在新一届政府领导不断强调经济“新常态”,并接受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宽裕的流动性和稳增长的政策,更多的是防控金融风险的系统性爆发,防范经济大幅波动的风险,而不是走向过分强调增长的以房地产和基建投资拉动经济的老路。稳定的经济环境、宽裕的流动性和下行的无风险利率是股市和经济转型的必要条件,而这一切所依靠的大环境是实体经济价格偏低,通胀无忧,同时房地产价格没有快速反弹。展望2015年,世界和中国经济周期可以给予中国的货币政策这样理想的环境。当然也要警惕经济的超预期衰退,以及通胀和资产价格泡沫超预期所带来的风险。不过综合来看,2015年的宽松流动性和稳增长政策,将是股市表现的重要利好因素之一。 3.证券市场改革和制度建设对于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像诸多改革措施一样,证券市场的改革同样将加速推进。2014年,资本市场的改革在短期为资本市场聚集了人气,比如沪港通的落实为资本市场带来了增量资金,在长期则有利于中国股市健康发展并支持实体经济,比如新三板、并购重组取消审批以及退市制度的进一步明确。展望2015年,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将进一步落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注册制改革的加速推进。注册制的改革将使中国的资本市场更有效率且更加健康,虽然其推出在短期内可能对资本市场产生扩容压力,但是在中长期却明确了未来直接融资市场在中国经济中低位的显著提升,中国的股权时代进一步到来。2014年在资本市场聚集了人气后,2015年注册制的推出也会在改革的同时,兼顾对于市场影响的平稳性,同时资本市场的规范和开放将进一步深化。因此,2015年资本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将利好于一、二级市场的发展和走势。 4.“走出去”的国家战略选择对于股市将产生积极影响 APEC主题以亚太地区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旨在让亚太地区“经济更有活力、贸易更加自由、投资更加便利、道路更加畅顺,人与人交往更加密切”,这个过程中,中国将以区域规则的制定者的角度展现。以“一路一带”为代表的国家战略将为国家的高铁、基建和核电等产业带来新的历史性机遇。在转型关键时期的中国,这种“走出去”和“区域共同繁荣”的战略选择,对于中长期中国基础设施输出和中国制造业产能化解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中国经济转型和升级的平稳过渡提供了保证,对于进一步提升国家股权资产的估值具有重要意义。 5.并购重组与企业转型仍将是2015年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热点 近两年国内持续升温的并购热产生的大背景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受经济增速和总需求放缓的影响,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空间不断地受到挤压,并购和外延式扩张成为很多企业实现增长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转向并购。另外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各行业内部分化普遍加剧,经营困难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其中有一些甚至濒临破产,它们是潜在的并购对象,为龙头企业开展并购创造了机会。并购重组正在发挥着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作用。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有着诱人的发展前景,在2015年将继续成为投资的热点,吸引社会资本纷纷入场,会有更多的企业试图通过并购快速进入到新兴领域。今年并购重组市场的活跃发展,除了经济内生的转型需求外,也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在简化审批程序,改善金融服务支持和落实财税政策等多方面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持,为兼并重组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总体判断,全面改革的进一步落实、宽松流动性和稳增长政策创造的平稳经济环境,以及资本市场改革和制度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将为2015年一、二级市场的走势带来积极影响,机遇显著大于风险。展望2015年,在短周期下行的过程中,中国的房地产周期大拐点以及全球范围内的通缩,给了中国货币政策施展的空间。降息通道的开启,中国的货币政策和改革政策重新站在了十字路口,未来有三种可能的路径:其一,政策无用,随着世界经济周期回落,中国经济继续波动向下,且波幅增大,风险加大;其二,再次走向资产价格普涨,价格上涨从而约束条件再次上升的模式,目前看在通缩的背景下这种顾虑为时尚早,需要进一步观察;其三,改革深化,在资产价格企稳而非过热的背景下,经济企稳,且利率中枢下移,经济结构僵局有所好转。三条路中,只有第三种情况可以使牛市趋势稳固和持续,因此可以说2015年将是真正检验中国经济和中国市场的一年。 三、新生态下的证券行业 从2011年到2014年,证券业收入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以融资融券为代表的资本中介业务快速崛起,成为券商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数据,2014年行业融资融券业务利息净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比重已达17.1%,而2011年的占比仅为1.7%。与此同时,经纪业务佣金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明显下滑,由2011年末的51%,降到2014年末的40%,未来几年,行业收入结构还将进一步优化,过分依赖经纪业务、自营业务的局面将得到改善。 融资融券、股权质押回购等息差类业务更加依赖于资金推动,对于券商的资金有较高的需求。因此,与这类业务发展相适应的是行业资产规模与杠杆率的扩张。2012年至2014年,券商发行债券金额由531亿元迅速增加到6431亿元。2012年末行业杠杆率为2.48倍,2013末上升至2.76倍,2014年进一步提高到4.44倍。2015年,融资融券、股权质押回购等息差类业务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另一方面,券商也在通过IPO、再融资等手段补充资本金,2014年下半年,监管部门出台了鼓励证券公司补充资本的指引,这进一步激发了券商补充资本的积极性,目前已公告的上市券商2015年股权融资额约2000亿元,是2012年的10倍。因此,盈利模式的改变正在使增加负债与补充资本成为证券行业的新常态。 息差类业务,或者说类贷款业务的大发展是2012年以来证券业创新的标志之一,然而我们也要看到,这类业务的技术含量不高,更加类似于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这类业务也无法改变行业同质化竞争的现状。 2015年开始,证券业创新将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目前来看,这一阶段已表现出较大发展潜质的创新业务包括柜台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股票期权业务、新三板业务、国际业务、直投业务等,这些新型业务大多考验的是证券公司的定价能力、交易能力,能更好地体现证券公司的投行本质。这些业务将是决定证券公司转型与发展成败,区分优秀券商与普通券商、大型券商与小型券商的关键,也将是未来几年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 创新业务发展的同时,传统业务也在进化。2015年,IPO注册制改革方案将出台,并购业务也在兴起,这些都给券商投行业务带来了发展空间,同时也在考验券商的定价能力与销售能力;居民财富的积累、新型产品的涌现推动金融行业进入泛资产管理的时代,股市赚钱效应再现,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和资产管理规模将有较大发展;自营业务也不再仅仅是股票和债券,外汇交易、大宗商品交易逐渐对券商放开,FICC业务将解决券商自营靠天吃饭的问题;非现场开户叠加一码通,经纪业务未来几年都将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佣金率持续快速下滑在所难免,在行业总收入中的比重也将进一步下降,但从国外的经验看仍将是券商重要的收入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经纪业务线还承担着融资融券、新三板等业务载体的角色,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门。 在证券业创新第二阶段与传统业务转型完成后,证券行业将基本改变过去20年主要依赖经纪业务与自营业务,靠天吃饭的局面。各项业务取得均衡发展,行业收入结构优化,利润来源多元化。券商的盈利能力也将明显改善,并更加稳定。同时,行业同质化竞争的局面也将初步改变,资本实力、人才队伍与业务模式构成券商核心竞争力的三个最重要因素。各家券商将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行业集中度将显著提升,行业新竞争格局初步奠定。中国资本市场迎来“新常态”_中国资本市场论文
中国资本市场迎来“新常态”_中国资本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