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我国与国外中小学师生比和教师周课时数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论文,研究报告论文,课时论文,师生论文,国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何正确衡量和看待我国与国外中小学师生比和教师周课时教(即工作量)的高低,是一个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不能简单、孤立地去看待师生比和教师工作量的高低,而应该全面、综合地考虑其因素。从教育大概念来说,有它相同之处和可比性,但由于各国教育目标、教育体制、教育模式的不同,加之师资培养的来源、途径和待遇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实施教育的手段、方法、责任、任务等不同,由此产生的结果自然也就不同。因此,不仅要看到显性的因素,还要找出它的隐性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
一、我国与国外中小学师生比、班额、周课时数的比较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93年统计年鉴》中部分国家中小学教育主要指标的分析,现将我国与部分国家中小学师生比、班额、周课时数的比较如下:
表1 部分国家、地区中小学师生比 (1990-1991年)
国别与师生比国别与 师生比
地区 小学 中学地区小学 中学
美国 17.2 17.2加拿大 1514
英国 22.2 15.6意大利 12 8.7
日本 21波兰1719
法国 1614.9罗马尼亚1714.8
德国 23.3 19.2匈牙利 1212
韩国 3324 墨西哥 3017
中国 2215.2台湾27.2 22.4
表2 部分国家中小学的班额比较(1990-1991年)
国别小学 中学
最大限度平均数最大限度平均数
美国2425.6
加拿大 2024
日本30.3 36.5
奥地利3125 3531
丹麦2821
英格兰 2516
芬兰 2520 3632
法国 3023 4029
德国 3023 2522
意大利3025
荷兰 3225 3624
挪威 2819 3024
苏格兰3320 3015
西班牙4030
瑞典 2521 3024
瑞士 2219
中国 8450 7850
表3 部分国家中小学教师周课时数比较(1990-1991年)
国别 小学中学
周时数节时数 周时数节时数
奥地利 20-24 4520-24 45
丹麦 27 22高中 45
美国2545
法国 21 15-18 55
意大利181850
日本 1916
中国14-18 4512-14 45
德国 284523-27 45
英国 35-40 35
表4 部分国家中小学课时数及义务教育年限(1993年)
国别 每个学习日的平均课时数 每学年的上课日义务教育
小学 中学小学 中学 年限
阿根廷180 150 7
奥地利 4.5 6-7 237 237 9
比利时 4.55 182 182 12
巴西3.54 180 180
英国6 7 190 190 11
丹麦5-7
7 200 200 9
法国6 6 180 180 10
德国5 7 200 200 12
希腊4-5
7 175 175 9
匈牙利 56-8 170 170 10
墨西哥4.5-5 4-6 188 188 9
挪威5 6 190 190 9
葡萄牙 5-6 6-7 172 172 9
西班牙 5 7 175 175 8
瑞士5-6 6-7 195 195 9
美国7 7 180 180 10
中国7 7 220 220 9
表5 部分国家公共教育经费比较
注:“…”表明数据不明
上述五表的主要教育指标中可以得出结论:表1中我国与西方和欧洲十国、日本、韩国以及台湾地区中小学师生比的比较居于第七位;在国外中小学班额朝小型化发展的趋势下,表2中我国中小学的班额居于第一位;表3中我国中小学教师周课时数是偏低的;表4中我国中小学每年上课日时数是居前的,由此反映出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负荷并不低;表5在公共教育经费中教育总经费占GNP指标上可以看出,中国所占比例仅2.3%,与其它国家相比正好低50%左右,可见我国在很有限的财力下办面广量大中小学的“大教育”的效益是不低的。
二、我国与国外中小学师生比和教师周课时数不可比因素浅析
(一)与国外中小学教育体制、目标、模式的不同
我国与国外许多国家一样,正在实行普及九年基础义务教育,同时也正朝着世界各国共同的教育多元化和教育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但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体制的不同,必然反映在教育体制、目标、模式上的不同。从教育体制上看,一些发达国家是多种的办学体制,公立和私立学校并存,而我国基本上是单一的体制;从教育模式上看,国外的教育形式已开始朝“小型化”方向发展,班额一般在25-30人,而我国平均50人以上,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的班额普遍是60人左右,最多可达70-80人。而且公立学校都有国家规定必须达到的办学条件,私立学校更要有超过公立学校的特色见长;而我国基本是以国家统一办学的体制“一统天下”,由于受经济条件和其它因素的制约,公立学校的条件悬殊又很大。从教育目标来看,国外公立学校的义务教育的目标是“完成式”的,并不承担升学的压力,我们的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必须是基本或全部“达标式”为目标,承担着繁重的学生升学的压力。
由于教育体制、目标和模式不同,一些国外的学者认为,义务教育使学生达到何种程度是学生的事,不是教师的事。相反,我国的义务教育则要求学生必须达到初中毕业水平。在解决“有书读”与“读好书”的问题上,国外公立学校只承担学生“有书读”,至于“读好书”是私立学校的事,教师教学生只是教过算数;而我国的学校既要承担学生“有书读”,还要承担各层次学生“读好书”,教师教学生要教会为止。象英国、美国等国家的学生实行自动升级制,学生没重读一说。然而我国的学生实行重读制,无形中增加了教师压力。
(二)衡量教师工作量的尺度不同
通常情况,办学效率的指标之一是在教师周课时数上体现,如香港教师平均每周24节课,日本24-28节,而我国则12-14节,从显性的教学工作量数据看,似乎我国人均效益不如国外,但我们需要的是全面、综合地来看一个教师的工作量,换言之,要正确掌握好这把度量教师工作的尺度,有必要从我国教师工作量所包含的三个要素来分析:
1.工作时间——年工作时间40周,周工作时间5天半,日工作时间8-10小时,课时数12-14节。
教师呆在学校的时间比一般国家的教师要长,国外学校中教师没有办公室,只有简单的休息室,教师上完课便可以回家,而我国教师除上课外,还需要做大量其他非教学工作。
2.工作空间——包括学校、家庭、社会。
国外教师的工作空间就是学校,而我国的教师除了参加各种社会、政治活动外,还要家访。
3.工作任务——教学工作量、职务工作量、集体活动量、教育教学延伸工作量。
从工作任务来看,教学工作是显性的工作量,而教育教学延伸工作量则是隐性的工作量。
(1)显性工作量的分析
与国外相比,显性的教学工作量可再分为显性与隐性工作,以下四个方面属于显性教学工作量中的隐性工作部分。
①班额的不同。国外采用小组式的教学方式,而我国采用的是兵营式的教学方式,平均班额为50人,最多时可达三位数。班额的多与少说明教师工作量的多与少,两者是成正比的。
②备课量的不同。国外教师教学依赖于统编的教学参考书,同时教学辅助手段齐全,而我国的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备课。国外统编的教学参考书和教学辅助手段的配套表明,他们在这方面已从个体操作转向大工业模式生产。
③批改作业量的不同。国外教师不布置课后作业,作业一般在课堂内完成,学生可以对参考书上的答案。美国已开始采用磁卡作业。而我国教师课内讲足课,课外学生做作业、教师批作业。
④辅导量的不同。国外教师只管教学生,对学生的成绩上不封顶,下不包底,即使有差生也是有专门的心理教师进行咨询疏导工作,而我国的教师既管教,又管导。
(2)隐性工作量的分析
所谓隐性工作量就是通过各种非教学的教育活动形式组织起来的课程,如中小学课外活动(包括课外自习、班队活动、文体活动、兴趣小组等)、社会实践(包括参观游览、社会劳动等)、校园环境,其教育内容不是以教学的方式结合而成,而是通过非教学的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染和熏陶,陶冶其心灵,修正其行为,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但国外教师则无此职责,而是由社会或专门的社区人员负责处理。
(三)培养师资的背景、条件、环境不同
教师的素质可以表现在学历上、传授知识能力上。国外在认定教师资格上把握严格,如日本将硕士毕业教师定为具有“专修合格证”者的内容;美国已有将任用资格提高到硕士学位程度的趋势;英国师资教育须达到大学水准,已经变为一种公认的事实。而我国在学历达标上还有很大差距,导致了教育教学上的局限性。在传授知识能力上,国外小学教师采取包班上课,中学教师能担任两门学科,许多发达国家的初中教师至少能上三门课,而我国教师所学专业单一,没有扩展余地,这也是我们的不足。国外这种做法有利于安排教师的课时量,从编制管理的角度看,体现出节约、高效的原则。同时国外教师的高课时量、高待遇、高地位是同步上升的,由此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师范行列,是一种良性循环;而我国却与之相反,我们的师范生源原本是优秀以下的,在他们中较好的学生在毕业时已流失,仅存的一部分师范生勉强来到学校从教,学校为此要不断培养这些师范生,以求能尽快胜任。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待遇不高,地位一般,工作辛苦。由于师范院校生源质量不断下降,中小学教学难度加大,工作也就更辛苦,于是优秀生源更加紧缺,难以进入良性循环。
韩国根据小学对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教育大学(培养小学师资的学校)课程设置采用综合设置的课程模式,同时根据中学多学科对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的特殊需求,师范大学采取分专业设置课程的模式;而我们的师范教育(特别是师范学校)仍处在传统的、基础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师范生还需要根据工作需要再进修,这既浪费了教育培训的经费,又浪费了人力资源。
此外,国外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储备教师,统筹解决地区临时缺编和缺课的现象,对我国教师整体超编,学科缺编来说,可以借鉴地区统一调剂使用储备教师的做法。
三、建议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认为,不同的国情所形成的教育体制、模式和目标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待结果,不能一概而论。其中有些是认识的问题,有些是把握度的问题,有些确是存在不足需要改进的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在衡量教师工作量的尺度上要科学、合理,既要考虑到显性的教学工作量,也要考虑到隐性的教育工作量,以显性为主;既要定性分析,又要定量分析,以定量分析为主,有必要建立数学模型。
(1)课时工作量的计算(以个人为单位)
由四个变量组成:班额、备课量、批改作业量和辅导量。
(2)教师非课时量的计算(以学校为单位)
由四个变量组成:班级数、设置情况、设施面积、软件发展数。
(3)计算工作量公式
班额数×节课时间数×周课时数=教师工作量
2.重视学科教学,强化社区教育
首先是缩小班额,小组式教学的教育模式是发展趋势,我国班额人数之最,并不能说明效益高,相反由于长期以来教育经费不足,教育设施匮乏,师资严重短缺,使得庞大的中小学教育难以支撑,教育质量也偏低,缩小班额势在必行;其次作为专任教师主要是重视学科教学,要增加授课时数和任教学科数,教育的其它功能要淡化;同时要强化社区教育,一些教育的其它功能可以纳入社区教育,而社区教育的人员编制应与学校相分离;最后,扩大教师自由度,取消坐班制,教师在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后可以合理支配自己的时间。
3.提高师资的质量,改进师范课程设置
要吸引最优秀的学生进入师范学校,就势必要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营造全社会都崇尚教师职业的氛围。其实教师地位的高与低是度量一个国家经济水平的高与低,师资培养的重视与否是可以预测一个国家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好与坏。各级政府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师范学校设置的课程要有超前意识,至少要与课程改革同步,决不能滞后,否则使毕业生到了学校再进行不应有的重复培训或者出现所学的课程用不上,而需要的学科没学过的现象。一名合格胜任的教师应该是能适应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需要,从管理角度看,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节约、高效之目的。
*本研究在调查和写作过程中得到了黄良汉、杨国顺两位老师的指导,在此谨致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