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五十四中学 830000
摘 要:哲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其他学科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性,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更不知如何去灵活运用,高考时短又紧,我们常常叹息“学生不勤奋、素质低、能力差”。目前,我们更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找到一条提高政治学科教师备考哲学复习部分的指导能力的有效方法,让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体悟哲学,运用哲学道理来思考解决现实的问题,使自己终身受益!
关键词:哲学 高考 问题 策略
一、关注“三观”,注重知识内容的精准化与体系化
所谓的“三观”,就指的是知识的考查主要从微观、中观、宏观角度进行考查,即考查知识的区位范围,从微观角度来讲,学生必须理解每一个哲学概念与观点,及单个哲学原理。以唯物论来讲,例如:什么是哲学中的物质,特点是什么,意识的产生、生理基础、本质、能动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指的是什么等等,每个区位的知识点都要做到精准化地理解,做到理解深刻、到位。重要的是哲学的中观区位,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四个范围或某一课的内容(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等内容),对相关知识重组构建,学生对所对应的单元题和课题都必须清晰而不混乱。纵观这些年的高考,我们发现多数是微观原理、观点的考查。例如:
2014年全国II卷第39题第(2)问运用实分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本草》过程中的作用(10分)。
2015年全国II卷第39题第(1)问,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10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016年全国II卷第39题第(1)问,十八洞村扶贫实践是贯彻精准扶贫思想的成功案例,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12分)。
根据材料,问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的宏观整本书知识构建的题是非常少见的,基于此,教师既要注重知识点的传授,更要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在脑海中时刻形成和浮现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学生在拿到一道哲学题目后,才能准确地从脑海中搜索相关原理与方法,才能防止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现象。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如下步骤:
1.将老师讲授的概念、观点书写在笔记本上,并在抽象的概念旁,以言简意赅的方式记录体现这一内容的故事、成语、关键词等将能联系起书本概念的典型内容记录在旁边,以备温习时回忆、联系。
2.学生自己构建书本知识体系;以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框架式整合,并对应标清单元题和课题。
3.对每一部分的重要原理进行集中编述口诀,例如唯物论:物决意,意能动,律普客,自客观,物动静。从而帮助学生区分、记忆。
4.进行哲学关键词句的收集与测试,使学生增强对材料中关键词的敏感度。
二、明确“题型”,区分试题题型的常规化与差异化
哲学题型的考查主要有三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主要表现为体现了什么,什么哲学依据,给我们怎样的哲学启示或方法论建议?其常规答题格式就是三段式,世界观+方法论+材料,只不过问为什么类的题型时,材料的结合是在世界观部分,做到个性的材料与世界观理论部分共性的有机统一。怎么样类的题型则是在材料部分侧重方法论的结合,前面2011-2016年的新疆所在考区的哲学考题都是常规类的答题模式。在考试中不是所有的题都不加以辨别地上去就进行常规答题的三段式,例如:2012年乌鲁木齐市高三二模26题第(1)问:从唯物论的角度,分析A市在探索农村发展模式的过程中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还有2013年乌鲁木齐市高三二模26题第(2)问:有人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保持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就是要善于调整经济与生态之间固有的内在关系,使其和谐共存”。运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评析这一说法。这两类题都不能在答的过程中用常规类答法。这些题在教学中都是差异化题型,从范围上,属于微观考查,学生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思考这一区域的哪一个知识点能精准地解决这个问题,或哪个概念能验证或驳倒这个辨析的观点,结合知识理论娓娓道来阐述就好。我将非常规考查的题型总结为三类:重要问题类(6个);辨析类(抓句中关键词锁定考点;两方辩证分析);微考类(例如:从认识主客体的角度,分析认识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原因;从意识本质的知识)。
基于考查题型的常规化和差异化,进行常规类题型和非常规题型的收集汇总,进行专项训练,增强学生对不同题型的掌握,在练习中理解、掌握、运用原理进行分析、结合材料。
三、培养“能力”,注重教法与学法的生活化与多样化
2017年思想政治《考纲》要求我们要具备获取和解读信息、运用和调动知识,能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的能力;而在实际的考试中,部分考生答题用错了知识范围,的确让人感到惋惜,可是仍有一部分考生用对了范围,却不知道怎么将原理和材料一一对应结合起来,经常会出现,几层答案都用的一段材料或者是随便抄材料进行答题的囫囵吞枣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我常用生活化的情境,包括时政热点,学生身边的事例,还充分利用网络名人的事迹、态度、观点来影响学生,还可以通过哲理小故事(将主人公有意换成学生)、漫画或成语典故、名言警句、诗歌、音乐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活起来。
在授课中有的教师讲,有的学生讲,自己总结不断地来提升对哲学抽象内容的理解。我要求学生不是光听,而是在知识点的笔记本上将自己便于理解的事例或关键词写在知识点的下方,以便于什么时候复习都能回顾和联系、抽离出当中的哲学道理;以至于遇到类似的材料分析试题时,能用哲学观点去轻松解答。
作为一线教师,应本着提高教学效能的原则,积极探索教材、教法,不断地使学生从盲目的被迫式的学习中走出来,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让自己这份职业有更坚定的信仰、有更厚重的意义。
论文作者:侯禹彤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1月第2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4
标签:哲学论文; 题型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材料论文; 唯物论论文; 知识点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11月第29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