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提问刷新语文课堂论文_杨玉玲

让提问刷新语文课堂论文_杨玉玲

甘肃省武威市第七中学 733000

一、提问要有趣味性

课堂提问可以在关键处设置悬念,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可以在平淡处引出新奇,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可在“迷宫”里亮起指路明灯,使学生在顿悟后领略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例如我在进行《隆中对》的教学时,有些女孩子说自己不喜欢这篇课文,不喜欢历史。我纳闷:这么有意思的历史怎么就不感兴趣呢?于是我想采取一些措施,力图在这堂课上让她们深深喜欢上《三国演义》。我的策略是在教学中穿插相应的故事,用故事、悬念去调动情趣,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一开始,我带着学生们一起把课题补充了一下,明确了两位主人公:刘备和诸葛亮。先交流了对诸葛亮的了解,在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中,感受到诸葛亮的确是个奇才,然后让他们到文中去找哪些语句中反映出诸葛亮是个奇才。同学们找到了许多处,又拿文中其他各类人与之作了比较,看出诸葛亮是个高士、雅士、奇才。七七八八、讲讲议议,竟然也临近下课了,于是我讲到了诸葛亮这样一个人才,和当时的大军阀刘表又攀上了亲戚,为什么就不去投靠刘表呢?而刘表为什么又不去邀请诸葛亮呢?恰到此时,铃声响起,“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教室里一片哗然:“不要啊!不要下课!”呵呵!我只能说不好意思,我不违反教学常规:“下课!”之后,我观察发现,学生们回家看《三国演义》的多了,课间议论三国的也多了起来。故事激发了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需要心理,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阅读探究的兴趣。兴趣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提问要有层次性

提问在明确目的之后,还要针对问题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在逐步引导中如剥茧一样明白问题的实质,进而总结规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讲解《背影》时,我先后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文章的题目是《背影》,那么同学们说一下文中写了几次背影?”“哪次最好?”“你认为哪次“背影”写的最生动?”“为什么作者极力描写背影呢?”“文中还写了其他‘背影’,请你找出这些体现父子深情的句子?”这一系列问题很有层次性,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深入理解。因此提问要有一定的坡度梯度,就是提问设计时,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新的台阶。设计问题,必须在问题的难易度上下功夫,让人人有思考的机会,个个有答问的条件,每个学生的答问都能显示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正如特级教师钱梦龙所讲:“先问一些比较易懂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尝到解决问题的乐趣,然后逐步加大难度。这样,同学们就好似登山一样,过了一个高峰,又有另一个高峰在自己的面前了,于是他们登高的兴趣会越来越浓,课堂气氛也就越来越活泼了。”

三、提问要有时机性

问题要选择最佳时机,力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提问的时机迎合了教学的需要并与教学视角相吻合,我们就可以称之为“最佳时机”。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进入“愤悱”状态,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有了疑问,就会产生求知欲望,就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或课前设疑、引人入胜,或课中置疑、波澜跌宕,或课后留疑、回味无穷,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求状态。

如在教《再塑生命的人》时,当学生了解海伦·凯勒的不幸遭遇后,就应该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海伦·凯勒是怎样面对这一切的,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句子知道的?这一问,无疑放飞了学生的思维翅膀,学生就得认真地看书,寻求答案。通过学习、思考、讨论,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海伦·凯勒是个刻苦学习,不向命运屈服的人。这种课中置疑提问,是针对学生急于知道主人公命运的“愤悱”状态下提出的,学生的情感处于“高原地带”,不一睹为快都难。教学实践证明:提问时机过早,学生因对教材认识缺乏准备,只会使教师启而不发;时机过迟,问题已解决,提问成了马后炮。所以,提问要选择最佳时机。

四、提问要有广泛性

提问的一个目标就是帮助教师监控学生的理解和参与情况,衡量教学成功与否,所以教师必须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对问题做出反应,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回答的平等机会。有效的提问应该是问一个问题,暂停,以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思考并产生答案,然后选一个同学来回答,特别是没有自愿举手的学生。但是,多数教师还是让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这就导致了问题的不公平作用和回答的不平等机会。为了保证问题发挥平等的作用,让每个人都有课堂参与的机会,教师可以用些叫答技巧。比如教师可以在每张小卡片上写下每个学生的名字,然后随机抽一张卡片来让学生参与,这样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和教师交流并取得成功的机会,并且也为教师提供了掌握学生是否理解所学知识的机会。同时为了维持他们对课堂的参与,要让所有学生都保持警觉,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被叫到。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促使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我们教师只有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对话,“问”出精彩,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论文作者:杨玉玲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月总第19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5

标签:;  ;  ;  ;  ;  ;  ;  ;  

让提问刷新语文课堂论文_杨玉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