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宝宝的大小解训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国论文,宝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于宝宝的大小解训练,不同国家的家长有着不同的方法。如果说东方民族倾向于“及早训练”的话,那么西方国家则更看重“顺其自然”。到底哪种方法更适合宝宝,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一下。
在美国,儿科专家坚决反对强制训练宝宝大小解和对尿床的宝宝进行批评和体罚。在他们看来,5岁的宝宝尿床属于正常现象,批评和体罚只会适得其反,增加他的心理压力。他们认为,训练宝宝大小解要以保护宝宝的好奇天性为前提,用多种方法进行正面鼓励,比如在宝宝尿“裤”后可以过一会儿再给他换新尿片,同时告诉他干的比湿的舒服。美国的宝宝在2岁或更大一些时开始使用商家推出的全套训练用品(包括1个漂亮的音乐便盆、20条传感尿片以及给宝宝的卡通画册和给父母的指导小册子)进行快乐的大小解训练,到4岁至4岁半时才完成训练。
日本的妈妈认为,过早把尿会让宝宝紧张,为日后的心理发展留下隐患,因此她们会在宝宝2岁以后开始进行大小解训练。一般来说,她们会在午睡前后让宝宝坐尿盆,宝宝可以随时起来,也可以扶着尿盆玩儿。如果宝宝尿在地板上,妈妈也不能责骂,而要擦给宝宝看,让他知道这样做会给妈妈增添很多麻烦。
澳大利亚的宝宝是围着尿片长大的。家长普遍认为自由大小解是只有在这一阶段才拥有的一种人生快乐,实在不该剥夺,而且宝宝被把着大小解的姿势有违自然规律,看上去很痛苦,他必然会大哭大闹地反抗。等到了两三岁时,宝宝有了更多的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能通过语言和家长交流,慢慢摘掉尿片就成了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当然,也有一些宝宝五六岁时仍会尿床,家长不会把这看成多严重的事,宝宝也不会因此受到责骂。
英国一位对宝宝的自控能力颇有研究的儿科护理专家罗杰丝女士则认为,当宝宝能感受到自己的裤子湿了或脏了的时候,他就已经到了该进行大小解训练的时候了。而且,宝宝还必须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指令性语言。这样的话,当家长把他带到便盆跟前的时候,他才能明白家长到底要求他做什么。如果宝宝的理解能力已经达到了某个阶段,可以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他就能与家长配合,自己把裤子脱下去或提起来。
宝宝虽然可以很容易地感觉到大便弄脏了裤子,但由于一次性尿片有较好的吸水性,使他不容易感受到潮湿带来的不适。对此,罗杰丝女士的建议是:把手绢垫在一次性尿片上,让宝宝感受到尿湿的滋味。或者干脆改用尿布,看他是否觉得裤子湿了不舒服而要求换一块尿布。
一旦宝宝有了可以开始进行大小解训练的迹象,那么,真正开始着手训练的最佳时机应该是一个宝宝与家长都能安静地呆在家里的时候——绝不是要外出度假或要送他去托儿所的时候。而且,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选择他比较配合、不逆反的时期,同时确保所有照顾他的人都能步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