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效果对比论文_王付建

(资阳市人民医院骨科 四川 资阳 641000)

【摘要】目的:对比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6年1月收治的85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经随机抽签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5例通过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30例通过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X线透视次数、VAS改善率、椎体高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采取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可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和X线照射次数,可将其作为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首选治疗方式。

【关键词】单侧入路;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5-0141-02

骨质疏松,属于进行性、全身性代谢性骨病征。临床主要特征: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骨强度降低[1]。骨质疏松引发的骨折为最严重的病症,当前多发生于老年人群中,而这一病症的出现也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属于临床方面比较常用的治疗方式,现被临床方面所广泛应用。但是,临床方面对于单侧入路、双侧入路存在较大的争议。为此,本次研究,分别采取单侧和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5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椎体后壁完整,并经MRI检查显示为新发压缩性骨折[2]。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5例患者中男20例,女35例;年龄区间54~90岁,平均(72.3±4.5)岁。包括T4-T12、L1-L5椎体各11个、1个、5个、2个、2个、3个、4个、2个、5个、6个、4个、7个、2个、1个。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区间54~92岁,平均(73.5±4.7)岁。包括T4-T12、L1-L5椎体各6个、2个、2个、2个、1个、1个、4个、2个、2个、3个、2个、1个、1个、1个。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1.2.1观察组取患者俯卧位,经C臂透视明确病变的椎体位置。然后,实行常规消毒、铺巾。在C型臂下,明确进针点并实行局部麻醉,于透视下没给你却椎弓根外上象限。再于侧位透视合理的调节穿刺针的深度、方向,在穿刺针病变椎体前1/3的位置停针。将针芯拔除后,调整好骨水泥,以均匀的速度推入椎体,并经C型臂全程透视下,仔细观察骨水泥弥散的状况。椎体后壁充盈时,及时停止注入骨水泥,慢速拔除工作套管,加强对患者双下肢感觉活动状况的观察。

1.2.2对照组的手术方法,和观察组基本相同。但是,经双侧椎弓根穿刺,并注入骨水泥。手术后,将患者送至病房,平躺0.5d后配戴腰围/支具,下床活动。手术后1d,实行常规胸腰椎正侧位X线检查,再实行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12个月。

1.3 观察指标

手术前、后1d,观察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X线透视次数、VAS改善率、椎体高度。

1.4 疗效评判标准

手术后做好X线伤椎体高度的测量工作,以便计算出术后相近椎体、手术椎体再骨折的发生情况。经术中X线正侧位透视对骨水泥的渗漏实行判断。

1.5 统计学的处理

本文中的数据均经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量数据、检验分析计量数据分别为通过均数标准差(x-±s)、t表示;计数资料采取例数(n)代表,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采取χ2检验;P<0.05,即为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骨水泥渗透率分别为16.36%与36.67%,观察组明显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447,P<0.05)。两组其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如表所示。

3.讨论

PVP技术,在早期即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引发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可达到机体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止痛迅速等特点,并能够促使患者及早下床活动[3]。单侧、双侧注入,均会产生一定的并发症情况,而骨水泥渗漏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结合手术中的经验,总结降低渗漏发生率的方式。手术前,做好相关的检查工作,以便不断完善MRI和CT、X线检查,将椎体后壁破损情况排除。与此同时,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骨折裂隙状况,手术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手术中合理的调整穿刺的方向、角度,防止穿刺针直接置于骨折裂隙中。完成手术后,透视正侧位,以保证导针穿刺处于椎体中,避免发生穿刺针穿破椎体外侧、内侧皮质骨的情况[4]。当前,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得单侧椎弓根穿刺能够实现时间短、放射暴露小,降低患者痛苦等优势,进而可从根本上控制穿刺所致的并发症情况。

总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治疗中,应用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可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并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需要注意的是,单侧经椎弓根入路,进针的较大比双侧大,应在正位透视下穿刺,以便合理的分布患者的骨水泥椎体。

【参考文献】

[1]任思庆,任跃兵,刘广泉等.经单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观察[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5,12(4):68-70.

[2]周荣,范华侨,周秩华等.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5,18(6):667-669.

[3]骆洪涛,王金强,闫伟等.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有效性与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5,10(4):25-29.

[4]肖良,徐宏光,刘平等.单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34(6):533-537.

论文作者:王付建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3

标签:;  ;  ;  ;  ;  ;  ;  ;  

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效果对比论文_王付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