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医学高技术与医学目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医学论文,目的论文,高技术论文,试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在国内外医学界和医学伦理学界展开的有关“医学目的”的讨论,其背景主要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医疗危机”,即医疗保健费用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速度,给国家的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医学高技术的广泛应用是造成医疗保健费用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怎样对待医学高技术,使其为实现医学目的服务的同时,将其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1 医学高技术是实现医学目的的重要手段
医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早有定论的问题,但又却是一个难以准确回答的问题。因为影响医学目的的因素复杂多样,既与经济、政治、文化、道德、宗教等社会因素有关,也与社会发展和整体科技发展包括医学科技发展水平有关,同时还伴随着对健康、疾病、生命质量等概念的不同理解而异。但是,医学目的的核心内容,如恢复、保持、增进健康,预防、治疗、减少疾病,关心照料病人、减轻病人痛苦以及延年益寿等应当是勿庸置疑的。医学目的是社会目的的重要方面,医学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医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有利于人们生命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促进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是比较普遍的看法。
本世纪中叶开始席卷全球的新技术革命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高技术的成果已大量渗透,转移或直接应用于医学领域,形成了医学高技术。医学高技术具有常规技术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其广泛应用于预防、诊断、治疗、护理等各个方面,已使医学面貌一新。在预防方面,如利用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开发并投入批量生产的乙型肝炎疫苗,为控制乙型肝炎这一常见病、多发病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诊断方面,如CT比X 线检查技术灵敏100倍,能分辨各种密度相近的软组织,MRI不但能获得人体器官和组织的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的解剖图像,还可显示组织器官的化学结构及其变化,它们与多普勒超声、PET、SPECT等都是医学影像技术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们使生物信息的测量技术更加精确化、定量化、工程化和自动化,使医疗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并且具有快速、无损伤、无痛苦等特点。在治疗方面,如体外碎石技术避免了以往手术取石创伤大、易出血的缺点,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危险。血液透析、人工心器、器官移植等技术使得许多身患绝症的患者有了生机。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总之,医疗高技术能够明显增强人类防治疾病的能力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重视高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现代医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有人预言,21世纪的医学将是高技术的医学,这说明要实现医学的目的离开了医学高技术将是不可能的。
2 医学高技术对实现医学目的的负面影响
医学高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用得不好也会对医学目的的实现产生一些负面影响。首先,医疗高技术的广泛使用是导致医疗保健费用不断上涨的重要原因。大多数医学高技术发源地—美国,本世纪50、60年代国家卫生总费用占GNP的3%~5%,1993年已占GNP的14%, 预计到2000年将占GNP的19%,即使这样,还是有占总人口1/5 的人得不到医疗保障。美国医疗费用的1/3与应用医学高技术有关。卫生保健费用过度上涨导致的“医疗危机”对医疗卫生事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利的,也必将威胁医学目的的实现。医学高技术的使用占用了很大一部分卫生资源,使得许多有价值的社会医疗保健计划因缺乏足够的经费而无法开展。过度使用医学高技术,势必使人口中的某些人在整个卫生系统资源中的消耗的部分,远远超过他们应占的比例。 正如前WHO总干事马勒博士所说,“卫生经费的85%以上应用在不到10%的人身上。”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其次,医学高技术使许多医务人员滋生或强化了单纯技术主义观点,认为有了技术就有了健康,由于过分依赖高技术,导致了临床思维的惰性化,忽视了临床实践的重要性,并且产生了“高技术低情感”的弊端,缺少对病人的体贴关怀和心理治疗。事实上,高技术并非万能,它所能解决的问题也是有限的。以CT为例,它只能检查器质性病变,不能确诊功能性病变;扫描时间太长,不适于心脏和胃肠等活动器官;切片太薄,不宜大范围检查。1次CT检查,人体受到的照射剂量约为1次X 线检查照射剂理的5~10倍,医疗照射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正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有些半吊子技术以及某些不成熟的医学高技术其弊端更是不言而喻的。
再次,医学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还导致大量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的产生。例如,每周3 次进行价格昂贵的肾透析病人的生命质量如何评估?医生利用基本诊断法诊断出病人的遗传病后是否该为病人保密?如果医生泄密,则会影响病人的婚姻、工作、保险等,如果医生保密又影响到病人配偶或未来的孩子的利益。当前各国遗传学家联合进行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被称为是人类遗传学上划时代的事件,但也可能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如可能揭示出种族优劣、家庭优劣和个体优劣,可能加深种族歧视和人群的阶级分层,产生“民族自卑与恐慌”的不良后果。其它如癌症的早期诊断技术先进和治疗手段落后的矛盾,给病人家庭带来不利影响。体外支持技术导致“植物人”大量增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等等,这些都导致了人们对医学目的的怀疑。
3 兴利除弊,正确对待医学高技术
3.1
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医学高技术:对待医学高技术持盲目的技术乐观主义以及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是不可取的,而技术悲观主义更是没有出路的。医学高技术无疑具有其它医学技术无可比拟的优点,为解决许多医学难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在世纪之交,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产业化已成为一个国家能否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战略问题的时候,那种企图停止医学高技术的发展,过分限制医学高技术的研究和合理使用的观点,显然不符合人类对健康需求日益增长的现实,也是不符合医学的目的的。医学高技术的有些弊端可以通过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得到克服。高新技术是有时间性的,它通过降低成本和广泛应用不断转化为常规技术,例如,彩色电视机制造技术曾经是高新技术,而现在随着彩电成为一般家用产品已成为常规工业技术。青霉素曾经象黄金一样昂贵,现在已成了很普通的一种药品。干扰素,最初是用健康人的血液作生产原料,每制取100克需要消耗3200公斤人血, 因此价格昂贵,如治疗一个病人,就得花费2~3万美元。随着遗传工程的兴起和发展,现在人们可以用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生产干扰素,价格能为一般医疗单位所接受。通过高技术,“医学敢于幻想不可能的事”,现代医学在分子分析层次上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基因组研究方案提示,医学在21世纪有可能成为预测的医学或“治本”的医学。目前遗传病患者的常规治疗费用很高,而基因治疗技术一旦成熟,它将是一种更便宜的治疗方法,病人可能通过基因治疗而痊愈。所以从长远的观点看,医学高技术并不比常规技术昂贵。总之,人类对健康、长寿与生命质量与医学目的的不懈追求,决定了医学高技术无止境的发展前景。中国医学要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也必定要发展自己的医学高技术并实现产业化,这同时也是降低我国医学高技术支出的内在要求。
3.2 实现医学目的, 不能过分依赖医学高技术:主要针对老年病、慢性病、疑难病而发展起来的医学高技术无论怎样发展,也无法阻止人的衰老和死亡,因为这是自然规律。企图治愈所有疾病、阻止个体最终死亡,是不现实的。而许多常见病、多发病,已有常规技术和适宜技术可以治愈。医学的目的不应放在昂贵的框架之中,医学发展必须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协调才具有可持续性。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医疗保健事业过份依赖高技术,是国民经济所无法承受的。传统医学,如中医具有少花钱、多办事的效果,在实现医学的目的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仅用GNP的3%来维持12亿人口的健康,并在平均期望寿命和疾病谱两个方面与发达国家接近,除了重视预防和初级卫生保健以外,重视发挥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美国一直对传统医学不够重视,但是最近的“医疗危机”使其认识到,单靠一种医学是不够的,医学本身应向多元化发展。因此,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设立了替代医学(包括传统医学)部。对于艾滋病和恶性肿瘤,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还通过了一项快速审批的程序,允许替代医学的药材品只经过一期临床试验证明对人类无害,就可以合法使用,这说明美国已开始重新评价替代医学(传统医学)。
从投入效益分析,实现医学目的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选择加强预防和公共卫生是十分重要的。“上工治未病”、“一两治疗胜过一磅治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即使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癌症,通过预防也可以减少1/3。医学的重点应该是“预防”而非“治疗”,那种把预防从医学中分裂出来,把医学变成临床医学、治疗医学的倾向是不可取的,对实现医学目的十分不利。同样,应加强用于预防的高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改变过于偏重发展临床治疗高技术的倾向。
同时,医学不仅仅是技术,有时心理治疗、护理照料、临终关怀等等可能比某些昂贵而无效的救治更能体现医学目的。
3.3
加强对医学高技术的评估是防止和控制其负效应的有效措施:对于每一项医学高技术,都应从其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社会适应性(包括对社会伦理、道德、法律等影响),以及是否符合医学目的等几方面进行评估,从而对其开发、应用、推广、淘汰或购置实行有效的政策性干预。目前在许多国家如美国、法国、荷兰等都已建立了医疗设备管理机构和医疗技术评估制度,对购买、使用投资巨大的医疗设备都有较严格的限制措施。我国卫生资源十分有限,加强医学高技术的评估和社会控制尤为必要。近年来我国医学高技术引进方面存在着严重失控现象,CT和核磁共振扫描等先进检测设备和γ-刀等高新技术治疗设备引进过多,而忽视了一般医疗设备的更新和发展,直接影响了基础医疗条件的改善。这种因市场经济利益驱动而造成医学高技术滥用的行为,应当制止。
(1998-03-31 收稿)
注释:
(1)美国纽约哈斯廷斯中心.医学的目的:形成新的优先项目计划梗概.医学与哲学,1994,(5):1
(2)吕维柏.医学的目的与医疗危机.医学与哲学,1994,(5):10
(3)周立.论医学技术的社会后果控制.医学与哲学.1994,(2 ):36
(4)刘绍明.略论高技术医学的双锋利剑效应及其对策.医学与社会,1996,(3):50
(5)马博华等编著.医学与现代科技.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
(6)陈洁主编.医学技术评估.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
标签:医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