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探究--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课堂论文_丁秀秀

激发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探究--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课堂论文_丁秀秀

青岛西海岸新区王台小学 山东 青岛 266425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小学语文教学不再是背课文背段落写作文的枯燥教学了,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和未来教学发展方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以肢体动作融于教学,而不是呆板的坐着听老师讲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做操》这篇课文时,我用一张画了太阳的图片贴到黑板上,让孩子们站起来,面向太阳,跟我一起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当做完一遍,我又把图片拿到教室的另一个地方贴上,让孩子们继续跟着我做。反复几次,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有的跑到我的跟前和我一起说,一起背,有的手舞足蹈,背得开心极了。当你看见孩子们学得快乐极了,玩得开心极了,你会幸福无比,感到教学的真正乐趣其实就在这里。“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在教《江南》这首汉代乐府诗时,我会让学生边听边画出心目中的场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有的学生会画出碧波的池塘里一片片莲叶,有的学生还会画出荷叶上的露珠,当我说出这是一首优美的江南采莲曲时,还有的学生能理解诗词的意境,画出劳动人民边唱歌边采莲的场景。“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学生们在荷叶间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画出欢快嬉戏的鱼儿,表现丰收喜悦心情。这样用画图的方式让学生进入古诗情景,定下感情基调,对古诗的理解也会加深。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思想必定是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在孤独中进行加工和表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没有交流就会闭塞自己,所以交流应贯穿在语文课堂中,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我会让学生角色表演课文中的故事,用场景理解记忆文章中的话,代替生硬的死记硬背。或教师参与其中,三两一组,用小组游戏的方式互相提问,互相分享所学的收获。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结果,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因此,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堂资源就无处不在。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了学习兴趣才能自主的学习语文知识,这也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交流的课堂”、“开放的课堂”等方式来增强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会不断探索,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幸福快乐的时光!

论文作者:丁秀秀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10月总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8

标签:;  ;  ;  ;  ;  ;  ;  ;  

激发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探究--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课堂论文_丁秀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