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扶贫工作方法浅谈-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为例论文

科技扶贫工作方法浅谈-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为例论文

科技扶贫工作方法浅谈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为例

杨 洋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国 北京 100193)

【摘 要】 扶贫开发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开展十余年,科技扶贫作为重要手段,对区域脱贫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以实际行动践行国家级科研单位使命,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科技扶贫工作,大大推动了地域产业发展,有效帮扶乡村经济振兴脱贫。 本文通过简要介绍其相关工作举措,总结经验,以期为各科研单位开展科技扶贫提供借鉴。

【关键词】 科技扶贫;重要举措;经验总结

“言必信,行必果。 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做出的庄严承诺。 全党要扎扎实实做好工作,确保到二〇二〇年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做出的明确指示。

1 扶贫攻坚的重要地位与战略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1]。 他指出:“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 这方面问题解决好了,全体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国家发展也才能具有最深厚的伟力”[2]。 唯有让全中国人民摆脱贫困、共同富裕,才能让全国人民共同参与到中国经济的伟大进程中, 推动各项事业向着既定目标平稳发展。

所谓教育信息化,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二者有机结合,以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教育信息资源。教育信息化追求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现代化与科技化,它具备协作性、多媒体化、共享性以及开放性等诸多特点,可以说根本转变了传统的小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以小学教育信息化为例,不仅师生提供了更加优质、多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也带给学生一定的学习体验,是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重要动力,也是教学效率和质量不断提升的主要推动力。

2 扶贫攻坚重在形成内生发展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而是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 要立足当地资源,通过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就地脱贫。 ”[3]新形势下,扶贫协作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供给性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已从最初的救济式扶贫、物资扶贫,发展到后来的科技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搬迁扶贫、教育扶贫、精准扶贫等多渠道、多手段、全方位的立体扶贫。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1 年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纲要(2001-2010)》就指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经济结构,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通过发展生产力,提高贫困农户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唯有建立起贫困地区与全国经济体系、产业体系的关联,形成吸纳贫困人口参与经济建设、产业结构升级和商业价值分配的机制,才是治本和持续稳定的扶贫。我们的扶贫开发工作也要从这些方面着手。

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科技扶贫主要举措

3.1 扶贫是国家级科研单位的政治责任

科技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级科研机构成果转化工作的重要组成。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以下简称“加工所”)作为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国家级科研事业单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农科院提出的面向“现代农业科技前沿、国家农业战略需求、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的要求,认真贯彻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秉持“以工带农”“农头工尾”的思路,重点开展“定点扶贫”的同时,广泛服务全国有农产品加工技术需求的贫困地区。 立足贫困地区区位与交通条件、特色资源禀赋、主导产业定位、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要素特点、企业发展阶段等实情,发挥研究所在解决大宗农产品加工领域基础性、方向性、关键性技术难题方面的优势,围绕加工与贮藏、品质与安全、营养与健康等方向,大力帮扶地方政府、企业梳理产业发展思路,提升生产效能,培训技术带头人、职业农民,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农民脱贫致富。

(4)一二三产融合是产业扶贫的基础。 充分发挥研究所“产学研政金”纽带优势,通过联盟服务开展科企协同创新,将贫困地区的企业带入生产、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开展协同攻关,进行资源互配,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与加工问题,推动产业链融合发展。 如马铃薯主食化联盟, 组织贫困地区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世界马铃薯大会等大型博览会, 协助品牌推广宣传;每年开展马铃薯“十大品牌”“十大产品”“十大领军企业”等遴选活动,培育行业品牌,扶植大量贫困地区企业成长; 协助甘肃贫困地区的企业成功通过海湾HALAL 清真认证,产品远销海外;组织农资竞拍,签署订购协议,销售马铃薯产品数十万吨。

3.2 主要扶贫举措

首先,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人才输出力度。 加工所选派多名骨干深入重点扶贫地区开展帮扶支援工作,4 年来共派遣9 个团队31 名团队骨干, 开展涉及脱贫攻坚的科研任务12 项。 2015 年先后选派3 名研究员、50 余位科研骨干赴定西参加“送科技下乡”脱贫活动、马铃薯大会高端论坛等, 为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建言献策。2016 年选派副所长赴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成立西藏农科院农产品开发与食品科学研究所,建立西藏自治区首个院士工作站,先后为当地培养24 名科研骨干,基本支撑起自治区食品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工作。

4.“技术创新优、推广应用强”。即使是作为国内领先的行内技术服务公司,公司与同行业单位相比仍各有优劣,与国际水平相比仍差距较大。必须在技术创新应用上下功夫,形成自主核心技术,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实现钻井工程技术的新突破和新跨越。

(2)以制度促执行。 制定了研究所《科技扶贫行动实施方案》, 明确要求全所科研人员要从政治和战略高度认识这项工作,通过修订《科研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将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纳入创新工程和科研人员考核;建立科技扶贫工作绩效评估制度,采取群众评议、专门检查和专业评估相结合的办法。

其次,派遣大批专家下乡培训致富带头人。 马铃薯主食化产业联盟连续5 年举办科技扶贫专题活动,邀请行业知名专家为各贫困地区政府、企业、合作社负责人等800 余人培训把脉。 食药同源联盟在云南龙陵县、吉林靖宇县、宁夏吴忠市、甘肃陇南市等贫困地区提供石斛、人参、黄芪、黄花菜、枸杞等初加工、质量控制技术指导,举办中药材质量安全与风险评估培训会,为全国50 余家中药材教学、科研、生产、经营等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培训。

在近5 年的扶贫工作中,加工所形成了一整套方法机制,将科技成果转化与地方经济建设、乡村振兴、扶贫攻坚有机结合,保障科技扶贫工作有序开展。

(3)扶贫扶智是基础。 作为科研单位,为贫困地区输送和培养科技型干部,是科技扶贫的重要内容,包括三个层面:人才输出、科普培训、联合培养。

2017年10月,在滨河路小学科技活动月的启动仪式上,学校获赠25套机器人。学校以此为契机,引入机器人教育课程,并专门设立了机器人教室。2018年6月,滨河路小学有16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承德市首届机器人创客大赛,刘大鹏和王若楠两名同学在机器人工程挑战赛中荣获亚军,并在8月份举办的全国机器人人工智能挑战赛中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1)加强组织保障。 为保障科技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加工所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所长任副组长,团队首席科学家、各研究室主任、课题组组长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科技扶贫工作小组,指定成果转化部门负责科技扶贫工作的日常管理和对外协调, 组织科研团队年初擘画定点帮扶贫困地区的时间表、 路线图,形成年度工作计划;施行定期例会,积极组织各课题组、部门等贯彻落实各项科技扶贫任务,形成《扶贫月报》,每定期报研究所扶贫工作小组组长。

第三, 加工所还十分重视贫困地区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2016 年与新疆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4 名。

此类选择题,学生通过解读题干提供的情境信息,选择出与其相关的正确知识即可,它考查的是学生对特定知识的理解能力。正确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学生要对相关知识有充分的理解能力。比如第12题。

(5)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帮助贫困地区发展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是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 援藏干部针对不宜企业建厂的青稞产地,创新提出了“飞地扶贫”产业扶贫新模式,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刘永富主任高度认可。 马铃薯主食化开发项目在甘肃定西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620 户农民通过企业收购订单增收脱贫。

(6)扶植企业是抓手。 科研团队通过技术服务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进而增加贫困农民就业机会,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粮油加工与品质调控团队深入花生主产区河南正阳县,通过技术服务帮助当地多家花生加工企业走上发展正轨。 经过5 年的发展,正阳县打响中国花生第一县的品牌,不仅种植面积大,花生加工品产值也得到有效提升, 为提振地方经济起到了关键作用。马铃薯主食开发团队帮助马铃薯营销龙头企业建成占地20 万平方米的马铃薯批发市场, 新增马铃薯主食加工产业就业岗位1 万多个,增加农民收入480 余万元。

通过对提升机卷筒结构作业过程的动态应力分析,得到了卷筒结构的动态载荷。然后定义材料的S-N特性曲线,输入整个工作循环中的载荷谱,根据相关的疲劳累积损伤理论对每一个载荷事件进行寿命计算。卷筒结构疲劳寿命计算流程如图13所示。

(7)突破“卡脖子”技术是产业发展的前提。 援藏干部创建西藏第一个农产品开发与食品科学研究所,填补了全国最后一个没有设立农产品加工研究机构的省区空白;完成青稞、牦牛及特色类174 个产品研制工作;解决清洁化规模化糌粑、牦牛骨素、松茸保鲜等生产关键技术;利用新技术解决脂肪氧化酶难以处理的世界性难题,开发糌粑产品保质期可达10 个月以上,牵头制定糌粑生产技术规程农业农村部行业标准。

4 科技扶贫在扶贫开发中扮演重要角色

产业扶贫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出路,但产业扶贫又是一项综合且复杂的系统工作,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要充分协调,各自把握好自身的角色,发挥自身优势联合协作。 政府作为推动的主导力量,既是资源配置的组织者与协调者,又是项目积极的行动者、建设者和服务者[4];地区龙头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是科技扶贫的重要载体,金融投资机构是资本的调配者,科研机构对于没有自主研发能力的贫困地区企业来说是创新驱动、提升产能的重要支撑力量。 国家级科研机构应充分利用人才、技术、平台资源等优势,参与到扶贫工作中,彰显“头雁”作用,为扶贫攻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第1 页 出版说明,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编2018.6.

[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827 页,《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2015 年10 月29 日.

[3]《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 年11 月27 日,《 十 八 大 以 来 重 要 文 献 选 编》 ( 下) , 中 央 文 献 出 版 社2018年版,第40 页.

[4]《科技扶贫长效机制研究》,《特区经济》,2019,2(网刊)路凯凯,米文杰,熊沛瑶,郭文杰,郭姗姗.

中图分类号: F124.3;F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1-0213-002

DOI: 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1.102

标签:;  ;  ;  ;  

科技扶贫工作方法浅谈-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