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中医医院 唐山市 063000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益气消痞中药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动力的影响。方法:遵循随机分组的原则,将6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分为针药结合组30例、单纯针刺组30例,两组予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皮下注射等常规降糖处理, 半个月为1个评估疗程,观察3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胃排空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胃排空率均较前有提高(P<0.05),治疗后针药结合组胃排空率显著优于针刺组(P<0.05);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83.33%,针刺组总有效率64.29%,两组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具有明显改善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胃动力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糖尿病胃轻瘫 针药结合 益气消痞 胃排空率
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coparesis, DGP)即糖尿病胃动力障碍,临床的主要表现为:早饱、上腹胀、嗳气、厌食,严重者有恶心、呕吐,上腹灼热疼痛,甚至伴有体重下降等一系列症状,本病是一种以胃排空延迟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西医尚缺少理想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方面显示出一定优势,近年来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针刺治疗结合益气消痞中药治疗对糖尿病胃轻瘫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以针刺与中药结合治疗DGP,并与单纯针刺治疗作为对照,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胃动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以期为临床提高好的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WHO1999标准和美国糖尿病学会(ADA) 2003年糖尿病诊断标准[1]:其诊断标准为:①糖尿病病史;②具有持续性嗳气、早饱、饱胀、腹痛、厌食、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并持续2周以上;③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排除上消化道器质性病变,B超检查排除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疾病;④胃排空试验提示胃排空延迟;⑤排除血糖未控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代谢紊乱疾病。
1.2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门诊或住院糖尿病胃轻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男性1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7.2±10.8)岁,糖尿病病程(13.7±6.3)年,胃轻瘫病程(2.0±0.6)年,糖化血红蛋白(7.2±0.3)%;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6.8±11.2)岁,糖尿病病程(12.5±6.8)年,胃轻瘫病程(1.9±0.7)年,糖化血红蛋白(7.4±0.2),两组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予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皮下注射等常规降糖治疗,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0-8.0mmol/l之间,餐后2h血糖控制在8.0-11.0mmol/l之间。
1.3.1针刺组 针刺取穴:中脘、内关(双)、足三里(双)、合谷(双)、太冲(双)
操作:嘱患者平卧,碘伏棉签消毒穴位周围皮肤,用不锈钢毫针1-1.5寸刺入0.8-1寸,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天针刺一次。
1.3.2 针药结合组 针刺治疗(同针刺组)联合口服益气消痞中药:党参30g 黄芪10g 茯苓10g 白术15g 枳壳15g 木香6g 厚朴10g莱菔子10g炙甘草10g,由唐山市中医院煎药室文火煎30分钟,取汁300ml,分早、晚两次口服,每天1剂。
两组均半个月为1个评估疗程,观察3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胃排空率 参考《小钡条加发泡剂诊断糖尿病性胃轻瘫》[2]的相关研究结论制定。采用标准试餐加钡条X线摄片方法进行检测。采用不透X线标记物法检测固体餐胃排空率,患者禁食12h后,第2天清晨进标准试餐(方便面80g、火腿肠50 g,加水200ml, 5 min内服完),进餐同时分次将20根小钡条(长10 mm,直径1 mm,质量20 mg)吞服,餐后禁饮禁食禁卧,4h后拍摄仰卧位腹部平片,计数胃内残留钡条数目。餐后胃排空率(%)=(20-胃内残留钡条数)/20 ×100%。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 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疗效观察
2.1疗效评定标准
胃排空率评定标准:显效:症状明显改善,4h胃钡条排空率50%;有效:症状均有好转,4h胃钡条排空率3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4h胃钡条排空率<30%。
2.2 两组总疗效比较 针刺组脱落2例,共28例,其中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4.29%,针药结合组共30例,其中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3%,经Pearson-Chi-Square检验P<0.05,针药结合组疗效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治疗前后胃排空率比较 两组经治疗胃排空率均得到改善(P<0.05),治疗后,针药结合组胃排空率疗效优于针刺组(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随着现代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正逐年升高,而DGP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约占糖尿病患者的50%-70%。本病西医多采用促胃动力的方法去治疗,但可供选择的药物较少,通常有多潘立酮,胃复安,西沙必利等,并常配有抑酸剂和胃黏膜保护剂,但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耐药性,不宜长期使用,近来越来越多的患者认同中医药。
糖尿病性胃轻瘫属中医学“痞满”范畴。糖尿病胃轻瘫的基木病机是脾虚失运,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本虚是脾虚,标实为气滞、痰凝、血瘀[3、4],而无论痰凝、血瘀,在发病过程中都会影响气机运行,导致气滞,故脾虚气滞为其基本病机,故治疗以益气健脾,行气消痞为法,本方中党参、黄芪补其虚,佐以茯苓、白术健脾益气,枳壳、木香、厚朴、莱菔子行其气滞,炙甘草和中调和诸药。
现代药理研究分析表明[5],党参、黄芪调节胃肠功能,茯苓、白术抑制胃酸分泌,白术、枳壳降低血糖,木香、枳壳、莱菔子行气导滞以改善微循环。全方具有双向调节胃肠蠕动及改善排空功能、减轻高血糖对内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损害、降低血液黏度、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针刺取穴中脘为胃经募穴,又为腑会,可以调理中焦脾胃,理气止痛;内关为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善治胃心胸疾患,可宽胸和胃;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合治内腑”,可以通调胃腑;合谷配太冲为“开四关”,可以和胃理气,舒经活络。
结合现代药理学分析,针刺结合益气消痞中药可能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达到改善胃动力的作用的:(1)控制血糖,加快胃排空;(2)改善微循环,从而减轻局部缺血造成的胃平滑肌细胞变性,改善平滑肌的舒缩功能; (3) 提高免疫力,改善胃肠激素分泌异常,从而增加胃蠕动,增强胃收缩力。
综上,针刺结合益气消痞中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在改善胃排空率方面有较好疗效,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胃动力。为糖尿病胃轻瘫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且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7
[2]尹福在,刘兰祥.小钡条加发泡剂诊断糖尿病性胃轻瘫[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0 (3):184-185
[3]何海波.糖尿病胃轻瘫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7):769-771
[4]周金香,李思宁.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学研究现状及分析[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6,8(3):66-67
[5]孔增科,周海平,付正良.常用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9.
论文作者:张月 董艳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7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5
标签:糖尿病论文; 针刺论文; 疗效论文; 两组论文; 患者论文; 益气论文; 枳壳论文; 《临床医学教育》2017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