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和偏远地区建设的不断推进,隧道等工程的建设量越来越多,这些工程是在地下或者山体内,如果在建设过程中不进行合理的设计,不进行风险控制,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往往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作为工程人员,学会工程建设中的风险管理尤为重要,当然现在许多部门也在研究隧道及地下工程的风险控制方法,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工程管理风险控制的相关理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针对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的特点,对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中目前国内外研究的进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风险的定义、风险发生的机理以及可能的风险控制领域等进行研究,以期望能够引出更多好的想法,来发展这些理论。这些问题是风险管理涉及到的内容,我们只有学习了相关理论,才能够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关键字:隧道; 地下工程建设 ;风险管理; 进程
引言:
作为普通的大众,你可能只需要对隧道等工程的风险控制有个初步的了解。但如果作为一名工程人员,他必须要熟知相关的理论,并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能够根据施工前的分析结果得出准确的施工方案,在面对紧急状况时,能够稳定,快速的指挥工作人员解决困难,以减少经济损失,保障大家的人身安全。我们从工程事故带来的灾难中可以知道,研究工程建设的风险控制理论非常急切,也非常重要。己有大量的文献和工程事实表明 , 隧道及地下工程涉及到众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确知性,其在建设阶段存在着很大和众多的技术风险。令人触目惊心的在建设中,人为或非人为因素导致的工程事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了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 近十多年来,此类事故在国内外是非常多的。如南方某城市线路建设中的事故,还有美国某个地铁工作井开展工作时中塌方事故。这些事情让从事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工作人员,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在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中面临的巨大困难,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思考。
怎样才能在事故发生前控制事故发生后造成的损失?怎么会发生这些灾害呢?是否能够预先了解事故发生的概率?我们怎样做才能减小事故发生的概率以及减少损失呢?
一、我们这样定义风险
其实不同部门不同阶段不同的人在对风险如何定义都有不同的见解。更有甚者,有人将风险与事故和危险混为一谈,以为这是一样的事情。现在社会中关于对隧道及地下工程中风险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没有达到认识上的一致。其实,危险只是意味着一种不好的征兆的存在,但是风险的发生有着不良征兆的概率和后果。风险的定义 :
(l)把它视为给定条件下研究对象达不到既定目标的可能性;
(2)视为给定条件下可能会给研究对象带来最大损失的可能性;
(3)把它直接视为研究对象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质;
(4)把它视为给定条件下研究对象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和损失之间的不同。
以上这几种解释,分别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风险,可以说是差别很大。可是从中我们很容易发现,风险的定义和研究的目的以及关注是不可分离的。用途不同,也就造成了研究角度不同、出发点不同、计划的不同,当然对风险的概念也就不一样。但是行业的差异,应该是造成风险分析研究目的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上述关于风险的定义虽然都有一定的广泛运通性,但都是片面的,只是从可能性等方面来定义风险,不能将它的含义全方位表达。这也是目前国内外风险研究存在的普遍弊端。我们认为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我们不能用一个方面来阐述它。
二、风险发生的原理
众所周知,隧道及地下工程在建设的时候会面临有很大风险和危险,风险由许多方面引起的,有外在因素也有内在因素。具体体现在其结构本身。比如,施工工艺和操作水平、周围建设的现实状况、以及周围水文地层材料等方面。
(1)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是隧道设计和施工最重要的资料。它的复杂程度主要表现在:
a水文资料方面,主要包括:含水量、岩土的渗透性、流向与流速;水的腐蚀性;水位、水压和水的冲刷力;水是从哪来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b地层方面体现在地层层次分布情况、不同岩土介质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参数、岩土介质在切削搅拌后的流动性、变形以及各种不好的地质情况,如可能会有瓦斯气溢出等。
C存在各种管线设施、建筑或其他构筑物基础、废弃构筑物、其他孤立物,如石头或江底废弃的船只等其它障碍。
施工所在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演变而来的,经历了多样的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其性质表现出很大的随机改变性质。并且,地层中还存在大量水的活动与作用,如地表流动的水、地下水等。由于室内试验、现场和地质勘探等设备的有限,勘探人员只能通过少量的测试点的现场试验和若干试样的室内试验对岩土性和水文参数作近似的大量估测。经过了大量的实验统计,我们得知,岩石体的水文地质参数是非常离散、不稳定、不能够确定下来的,具有很高的改变性和复杂性,这些复杂因素是进行工程建设时存在风险的主要原因。
(2)建设中的机器装备、技术工人的因素和技术方案的可行性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中,存在很多因素,如建设队伍、机械设备、施工操作技术水平等对工程的建设风险都有非常大的影响。由于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与工艺流程复杂,且不同的工法又有不同的适用条件,贸然采取某种方案、技术和设备势必会产生风险。同时,整个工程的建设周期可能会很长、施工环境条件不好,这些对施工现场的人员都很容易产生不好的影响,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因素也往往会导致重大的问题。
(3)工程建设的管理、决策和组织方案的复杂性在设计、规划、运营期和施工的全寿命周期内,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建设的组织、管理和决策。隧道及地下工程与其他工程项目作比较的话,由于具有隐秘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工程投资风险非常大,无论在哪个施工阶段,都会遇到很多决策、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从工程刚开始的时候,如何选择合理的技术开始方案、工程建设地址的选取、减少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评估工程建设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保持整个工程建设的“和谐”和稳定性,解决所有困难时都要综合全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而不是单方面的。
(4)在施工时,周围的环境会有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等的复杂地点,所建工程周围的地面构筑物和周围环境设施一般都很复杂,尤其是在城市内部建设时。周边环境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筑物与隧道及地下工程之间的空间关系;
②地面构筑物的使用年限、结构类型 ( 框架结构、 砖混结构、 砖结构 ) 、基础类型 ( 如条形基础、桩基等 ) 和文物价值;
③临近已有的隧道和地下工程情况;
④周围生态环境状况和社会群体等;
⑤周边道路及管线的类别、年限、材料及施工方法。
从上面几点我们可以看出来,当进行地下工程和隧道的建设过程中,非常有可能对上述地点和建筑物或者其它管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坏,这是非常需要控制的。咱们的国家在隧道及地下工程的风险管理理论方面,因为研究的局限性,研究的实践相较短 , 当然就导致了理论的应用较少,这也是未来需要较强的一个领域。
三、结束语
我们都知道隧道等建设中充满了风险,但是只要提前评估,提前打算,就能很好的预防,可能只需要对隧道等工程的风险控制有个初步的了解。但如果作为一名工程人员,他必须要熟知相关的理论,并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能够根据施工前的分析结果得出准确的施工方案,在面对紧急状况时,能够稳定,快速的指挥工作人员解决困难,以减少经济损失,我们的国家必须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减少经济损失,保障艰辛的工作人员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张勇.近年来用于城市明挖隧道工程防水技术的发展与创新[J].中国建筑防水,2015(21):19–24.
[3]李毅,唐小平.城市水下明挖隧道变形缝渗水处治方法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0).
[4]刘强.拱北隧道明挖段变形缝防水构造优化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7,54(2):34–39.
作者简介:
赵二虎(1977—)男,汉族,土木工程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安全管理工作。
论文作者:赵二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5
标签:隧道论文; 风险论文; 工程论文; 地下工程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事故论文; 风险控制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