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根据经营发展战略和企业内外条件,按照现代企业运行规律,通过生产诸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以实现工程项目的合同目标、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分析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必然性,提出了创新的原则和方案。
【关键词】管理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探索
0 引言
现如今,我国已是世界第三大经济大国,市场经济体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开始持续的完善,在这样的环境下,建筑工程的施工要进行什么样的管理才能与市场接轨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我们国家的现代建筑施工项目不仅仅要借助国外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有利的经验,还要发挥我国建筑特色,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建筑工程企业管理文化的向前发展。
1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建筑行业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为了适应越来越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环境并获得市场的认可,建筑企业在内部管理上也加大了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但是相比国外,目前建筑行业的质量管理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瑕疵。
现在一些施工资质不够或没有施工资质的建筑企业或者团队,因为没有资格独立承包工程项目,它们就会利用建筑市场管理漏洞,挂靠在一些有资质的建筑企业,而具有资质的企业为了获得“额外效益”,他们对此是非常欢迎的。这样的挂靠结果必然会导致其承包的建筑工程质量没有保障。对于此种现象,相关政府执法部门要对其进行查处,也往往因为取证难,导致执行不力。
1.2 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必要的法律观念建筑企业从事工程建设,是其获取经济利益的手段,也是其履行社会公益的方式。建筑工程涉及到社会多个领域,建筑企业施工的工程质量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对此我国法律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但是,在施工过程中,一些建筑企业仍然存在着不按照法定的建设程序和要求进行施工,施工人员没有法定的从业资格,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以次充好、偷工减料、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等等现象,导致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这些都是我国《建筑法》和《建设工程管理条例》等法律所明确禁止的行为,但是某些企业却将法律规定置于脑后。造成这一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某些企业效益至上,对法律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盲区。
1.3 建筑工程施工中缺乏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建筑工程施工时,企业既要制定措施保证建筑物的质量,也要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然而,通过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人员的随机采访和调查中发现:有的建筑企业对于潜在的安全隐患没有建立预防机制,更无安全应急预案;不少建筑施工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不高,自我保护措施缺失;有的施工安全防范设施不到位,不按规范要求对建筑物设置安全防护网;有的安全防护网的材质、抗冲击力、网目密度、阻燃性等不合格;有的防护网超过使用年限后还在使用,导致防护网失去了应有的安全防护功能,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2 建立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针对影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建筑工程项目应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明确各自责任,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要严格控制,各分部、分项工程均要全面实施到位管理。采取有效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和合同措施等质量保证措施,强化制度管理,明确奖罚政策,是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的前提和保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相关的规定、办法体系
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建设工程质量相关配套的规定、办法体系。企业所承担的工程能否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推行管理现代化,取决于工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程度。制订工程责任制度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因地制宜,根据企业整个系统的需要,解决每一个工程、每一个岗位在企业系统的空间和时间联系,使责任制科学化;必须注意职与责的一致性、责与利的对等性,以激发管理者及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2.2 强化和完善建筑项目目标责任制及监督机制
实行目标管理,进行目标分解。针对每个分项工程的技术要求和施工的难易程度,结合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确定质量管理和监控重点。按单位工程及分部分项工程落实到责任部门和人员,通过质量管理目标的确定和分析,所需人员和资源的配置,以及施工质量管理相关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形成具有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能力的工作系统。从项目的各部门到班组,层层落实,明确责任,制定措施,从上到下层层开展,使全体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用从严求实的工作态度、精心操作的工序质量,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各层次的指标,最终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总体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监督机制,但工程的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还没有完全杜绝,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所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强化监督机制是有效控制和管理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保证。强化监督机制必须强而有力,完善对建筑工程项目立项、论证、招投标、施工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机制。把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督机制作为一项过程监督管理,一项长期制度,把各项制度落在实处是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有效控制和管理的关键。
2.3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必须抓好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
2.3.1 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要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就必须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质量意识,因此要培训、优选施工管理人员。工程管理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施工管理人员要抓好施工技术管理,认真履行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加强对工程材料和产品的检验与确认;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和标准对建筑工程进行检查和验收。
2.3.2 制定和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是控制建筑工程质量的有力保证。对每一个建筑工程项目,都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从工程组织、施工技术、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工程成本、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编制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努力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经审批后加以实施。
对采取特殊施工工艺的项目,尤其要高度关注升板法施工中提升差异的控制问题,预防群柱失稳问题;液压滑模施工中支承杆失稳问题,混凝土被拉裂和坍塌问题,建筑物倾斜和扭转问题;大模板施工中模板的稳定和组装问题等等。
2.3.3 要实行安全管理约束与激励机制。要把施工安全管理纳入项目管理内容,并与奖惩制度挂钩,形成有利于项目安全管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采用竞赛、表彰、奖励等有效的激励机制,更好地鼓励项目经理、管理人员、作业工人都重视安全管理,遵守安全法规,从不同层面上抓好安全生产,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为确保工程质量创造条件。
3、结语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对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建筑企业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不断地改革,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创新模式管理建筑工程,促进建筑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德峰.浅谈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思维[J].建筑与文化,2013(11).
[2]谢东辉.浅析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J].华章,2013(26).
[3]常小莉.基于系统论思维方式的建筑工程管理探究[J].房地产导刊,2013(3).
论文作者:王永光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1
标签:建筑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企业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质量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