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思想政治”第二课导论_市场经济论文

高一“思想政治”第二课导论_市场经济论文

高一《思想政治》第二课介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一论文,思想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题目的两个方面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此外,教材在本课之后所介绍的内容,如企业、产业、财政、税收、银行等,属于社会生活中具体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它们的性质和特点都要受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制约。所以,本课是《经济常识》的核心内容和理论基础。

二、本课知识体系、结构和逻辑关系

《经济常识》的第一课分析了商品经济,与此衔接,第二课进入对市场经济的分析。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本课首先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之后才开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第二课的内容设计为两节。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内容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两个方面。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在本课中,第一节着重分析现阶段的经济制度特征;第二节分析的则是资源配置方式,即经济的运行特征。资源配置是在一定的经济制度下实现的,因而经济的运行必然带有制度特征;相反,有效的经济运行方式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它对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完善有重大影响。所以,两节的内容是存在有机联系的。

三、本课主要原理、观点及分析思路

(一)在第一节的一、二两框,集中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问题。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经济制度是人类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中占主体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和产品的分配方式等,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对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生产资料公有制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关系,同上述原理是一致的,即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使社会生产过程的状况同私有制相比发生了根本变化;公有制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所以,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教材对这个知识点的分析所占篇幅不多,但很重要。目的在于明确: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

2.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在这里,教材的简单概括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在明确了基本含义之后,教材对公有制经济的内容进行了具体分析。对国有经济,强调它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归纳为两点:第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第二,国有经济要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在竞争中不断壮大。对集体经济,介绍了它的性质、形式、作用,并对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行了专门分析。对混合所有制经济,主要强调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说明,国家和集体在混合所有制中控股,企业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最后,指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

3.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

在这里,教材分析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作用,说明它们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要的经济形式。

4.我国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这一点实际上是对两框的主题进行概括和总结。首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其次,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指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并对它们进行监督管理。再次,重点分析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客观依据: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最后指出,这种基本经济制度的实践意义。

(二)第一节的第三框,集中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按劳分配及其必然性。

在这里,首先介绍了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之后,重点说明按劳分配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第二,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第三,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由于产品的分配方式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所以,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容。

2.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对按劳分配以外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这里主要介绍了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和按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分配。此外,对福利性分配和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收入,也做了简单介绍。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动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在这里,教材明确指出:现阶段的产品分配方式首先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其次,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决定的。最后,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实践证明,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

(三)第二节的第一框,分析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主要内容有三点。

1.资源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因此,这里首先介绍了资源和资源配置的基本概念。

资源是指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需具备的基本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人们可以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但人们的需求却是多方面的、无限的。因此,为了使有限的资源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各种需要,必须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即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市场和市场经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是通过市场的作用而实现的。因此,认识市场经济必须对市场、市场的作用及其发展有充分的了解。市场的基本含义可以归纳为: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广义的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在商品交换中,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调节着人、财、物的投放方向和数量比例,市场具有配置资源的功能。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交换的范围、内容相应扩大,社会经济生活市场化的程度全面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在社会范围内得到了充分发挥。由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这种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3.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在这里,教材把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归纳为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四点,并分别进行了具体分析。分析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目的,一方面是进一步揭示市场经济的内涵,另一方面是为了说明,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四)第二节的第二框,分析国家的宏观调控,主要有三点。

1.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在这里,教材首先指出: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某些经济行为是不能发挥作用的,而有些经济行为则不能让市场对其发挥调节作用。否则必然造成社会生活的混乱。其次说明,市场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对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消极影响。由于市场的作用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因此,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2.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

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在这里,经济总量平衡及其结构优化对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教材对这一点进行了具体分析。

3.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国家的宏观调控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实现的。教材对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都作了具体分析。

(五)第二节的第三框,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1.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以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第二,以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为目的。分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比而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2.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实行市场经济。

教材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实行市场经济还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需要。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又具有自己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三点:第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标志;第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四、《课程标准》对本课主要知识点的基本要求

(一)要求“理解”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如何理解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这个问题应主要说明两点:(1)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2)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是保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国家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2.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点分析:(1)说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含义。(2)重点分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上讲,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对这一问题,(1)简单说明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以及我国现阶段存在的非按劳分配方式。(2)主要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现阶段所有制结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三方面来说明。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点分析:(1)简要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2)从市场调节有所不能以及市场的固有弱点和缺陷,说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5.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说明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的必要性。

这个问题应从三点分析;(1)简要分析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及其基本含义。(2)从市场经济的竞争性说明:要勇于参与市场竞争;竞争需遵守平等性的原则;竞争不能违背法律规范;竞争需要同协作结合。(3)从市场经济的法制性特征说明:市场主体应该使自身行为符合法律规范;市场主体要能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6.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应包括四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所有制方面的特征。(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分配方式上的特征。(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国家宏观调控方面的特征。

(二)要求“运用”的问题是:用实例说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对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国家都要进行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使市场经济能运行得更好。这里需要结合实例说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优势,主要有三点:(1)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决定了社会成员之间在根本利益上存在着一致性,使社会主义国家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为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创造条件。例如,“京九”铁路、三峡工程的建设等。(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控股,影响和引导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例如,国有金融机构和大中型企业的作用。(3)中国共产党是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能够将全国人民的意志统一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例如,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就。

标签:;  ;  ;  ;  ;  ;  ;  ;  ;  ;  

高一“思想政治”第二课导论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