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训练治疗脑瘫患儿运动平衡功能的Meta分析论文_袁满1,林玮佳 1,刘晓敏1 李盈盈1 张雅素1,2

[摘要] 目的 探讨悬吊疗法对脑瘫患儿运动平衡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 Fang)、维普(VIP)、PubMed、Web of Science为数据来源,检索从建库至2019年10月1日内发表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数据、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项RCT研究,共包含695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两组在GMFM评分[均数差(mean difference, MD)= 6.03, 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3.87-8.19,P<0.00001]、Berg评分(MD = 4.46, 95%CI: 3.51-5.40, P<0.00001) , MAS评分(MD = -0.78,95%CI: -1.08-0.48,P< 0.00001) 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悬吊训练可提高患儿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

[关键词] 悬吊训练;悬吊运动疗法;小儿脑瘫;运动功能;平衡功能;Meta分析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全球脑瘫发病率为 1%~5%,我国脑瘫发病率为2.48%,共约有400万~500万脑瘫患儿[2]。表现为运动、听觉、视觉、言语、智力、摄食功能障碍及癫痫等,严重影响患儿及其家人的生活[3][4]。

悬吊疗法是一种带有摆动绳的装置,用于减轻个人的重量负荷,类似于在水中进行锻炼[5]。这种方法把神经肌肉训练与提高力量、耐力相结合,增强肌力,改善运动协调性,刺激感觉器官,增加患儿主动参与的乐趣 [6][7]。大量文献表明,悬吊疗法在临床上用于脑瘫患儿运动和平衡功能的治疗,但应用悬吊疗法治疗脑瘫患儿的疗效具有差异,且尚未有关于运动和平衡功能疗效的Meta分析发表。本文通过系统评价分析悬吊疗法治疗脑瘫患儿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康复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检索方法

以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 、PubMed和Web of Science为数据来源,检索从建库至2019年10月1日内发表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中文检索为(脑瘫OR小儿脑瘫OR脑性瘫痪OR痉挛型脑瘫)AND(悬吊OR悬吊训练OR悬吊运动OR悬吊技术)AND(随机对照)。

1.2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实验设计: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与常规康复+悬吊运动训练作对比的随机对照试验。②实验对象:符合脑瘫痪儿诊断标准,并伴有平衡及运动功能障碍,纳入不受性别、种族及疾病所处阶段限制。③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训练。④结局指标:粗大运动测试量表(GMFM)评分,Berg平衡功能量表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

1.2.2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肺、肾等严重疾病,急性炎症、传染病及癫痫等患者。②伴严重关节、肌肉等器质性病变。③严重智力低下者,不能配合治疗者。④重复发表的文献。⑤非随机对照试验。⑥病例报告。⑦无法获得全文。

1.3文献的筛选与资料提取

由2名研究者按照标准独立筛选文献。通过排除重复文献、阅读题目和摘要、阅读全文,逐步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相关数据,并交叉核对。若有争议,由第3位研究人员帮助解决。纳入文献提取以下信息:作者和发表年份、研究类型、研究对象、样本量、干预措施、干预疗程、结局指标。

1.4文献质量评价

根据《Cochrane干预措施系统评价手册》从随机序列产生、分配隐藏、对实施者和参与者实施盲法、对结果评估者实施盲法、不完整数据结果、选择性报告及其他偏倚这七个方面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评估标准为低风险,高风险和不确定风险。

1.5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连续性变量采用均数差(mean difference, MD),以95%的可信区间(CI)来表示。使用I2来进行异质性检验,若P >0.1,I2 ≤50%,表明同质性好,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若P <0.1, I2 >50%,表明异质性较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

2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初次检索到文章148篇,查重后剩余88篇,近一步阅读文章标题和摘要后为42篇,阅读全文后为35篇,最终纳入文章12篇。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和质量评价

共包含695例患者,试验组349例,对照组346例;男性420例,女性275例。纳入研究具体特征见表1,偏倚风险见图2。

表1 纳入

图2 风险评估图

2.4 Meta分析

2.4.1 GMFM量表评分

7个 RCT[9-11,12,14,18-19]评估了298例患者。结果显示无异质性(I2 = 0%, P =0.8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MD = 6.03, 95%CI: 3.87-8.19,P<0.00001)。见图3。

图3 悬吊疗法对脑瘫患者的GMFM评分Meta分析

2.4.2 Berg平衡量表评分

7个RCT[8,10-11,13,15-17]评估了467例患者。结果显示无异质性(I2 = 42%, P = 0.1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MD = 4.46, 95%CI: 3.51-5.40, P<0.00001)。见图4。

 图4 悬吊疗法对脑瘫患者Berg评分的Meta分析

2.4.3 MAS评分

4项研究[8-9,18-19]评估了280例患者。结果显示存在异质性(I2 = 94%, P =<0.00001),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MD = -0.78,95%CI: -1.08-0.48,P<0.00001)。见图5。

 图5 悬吊疗法对脑瘫患者MAS评分的Meta分析

3 讨论

由于现代医疗水平的进步,部分高危脑瘫患儿得以存活,但也遗留不同程度的脑功能障碍。临床研究表明儿童悬吊训练可改善脑瘫患儿的平衡、协调等运动功能障碍。悬吊治疗技术起源于挪威,并逐渐引入到脑瘫儿童康复中[20],训练中所用的吊床、海盗船、绳梯等,充分调动了儿童主动参与的兴趣,达到了在嬉戏中训练的目的。

悬吊联合常规康复(运动疗法 、理疗 、针灸等)与常规康复相比可以提高患儿的运动平衡功能。Meta分析显示,悬吊训练能提高GMFM和Berg量表评分,降低MAS评分。对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有显著作用,对提高患儿的平衡功能有一定的效果;但关于下肢肌张力的4项研究存在异质性,当剔除高欢欢[8]等该项研究时,I2降至0%,尚需扩大纳入研究的数量进一步论证。有文献表明,MAS评估患儿肌张力的信度还存在着不少争议,对痉挛型脑瘫儿童下肢肢体痉挛评定的信度较低[21],故应用MAS对患儿肌张力的疗效评定要谨慎。

悬吊训练的核心是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即运动的目的是激活神经对于肌肉的控制,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肌肉,重新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 [22];并提供常规康复难以提高的不稳定条件,对较少使用的深层稳定肌群进行训练,能更有效地增强各种感觉的输入,提高感觉运动控制能力,改善肌肉的协调及收缩能力[23]。脑瘫患儿病情复杂,康复治疗需多方面入手,结合本研究结果可知悬吊联合常规康复疗效更佳,为临床应用提供了证据,但纳入研究存在以下局限:(1)纳入的文章数量不多。(2)部分纳入研究未明确指出分配隐藏、盲法的实施情况,影响结果的可信度。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系统评价悬吊训练治疗脑瘫患儿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悬吊训练可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并与其他治疗综合干预,增加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04):262.

[2]李晓捷.中国脑性瘫痪康复的现状、挑战及发展策略[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1):6-8.

[3]Benini R,Dagenais L,Shevell MI,et al.Normal imaging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palsy: what does it tell us[J]. J Pediatr,2013,162(2): 369-374.

[4]敖美卿,李小瑜,陈少君.脑瘫患儿父母的心理状况调查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8,7(2):10-11.

[5]Kim SY, Kwon JH. Lumbar stabilization exercises using the sling system[J]. Korean J Orthop Manu Ther, 2001, 7: 23–39.

[6]Vikne J, Oedegaard A, Laerum E, et al. A randomized study of new sling exercise treatment vs traditional physi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whiplash-associated disorders with unsettled compensation claims [J]. Rehabil Med, 2007, 39(3): 252–259.

[7]曾姣峰,尚清,梅雪蕊.悬吊技术对提高脑瘫患儿上肢肌力的疗效观察[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7,27(01):19-21.

[8]高欢欢.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18,26(11):49-52.

[9]吉增良,邓增稳,王晓东,付丽红,于若琳.悬吊治疗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髂腰肌痉挛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5,37(11):1674-1676.

[10]康贝贝,徐磊,范艳萍,吕美萱,赵彦博,庞伟,许秋霞,王瑞红.儿童悬吊运动训练系统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33(05):556-558.

[11]康贝贝,徐磊,卢明甲,庞伟,姜志梅,许秋霞.儿童悬吊训练系统对脑瘫儿童躯干控制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7,25(09):891-893.

[12]吕美萱,马冬梅,康贝贝,王亚军,王旭.应用悬吊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4,37(06):53-54.

[13]王军,郎永斌,杜江华,陈镇,朱登纳,张勇,李梦月,童培.悬吊运动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8,20(06):465-469.

[14]王瑞红,康贝贝,徐磊,许秋霞,肖乃根,邢晓.多功能悬吊训练系统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8,41(05):26-27

[15]王志刚,朱阿瑾,张金玉.悬吊技术对提高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肌力的疗效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04):36.

[16]颜华,林栋.SET悬吊训练对30例脑瘫患儿平衡功能的影响[J].福建中医药,2017,48(05):55-56.

[17]张春涛,刘振寰,董尚胜.悬吊训练对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的疗效评价[J].康复学报,2017,27(03):35-38.

[18]钱月芳.针刺结合悬吊康复运动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髂腰肌痉挛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6,48(11):135-136.

[19]张会春,尚清.悬吊技术对提高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肌力的效果评价[J].中国疗养医学,2017,26(12):1270-1272.

[20]吉增良,邓增稳,王晓东,等.悬吊技术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15.12(37):1918-1920.

[21]严晓华,何璐,郑韵,徐开寿.改良Ashworth量表与改良Tardieu量表在痉挛型脑瘫患儿评定中的信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01:18-21.

[22]Romeo D M, Ricci D, Brogna C, et al. Use of the Hammersmith Infant Neurological Examination in infants with cerebral palsy: a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Dev Med Child Neurol, 2016,58(3): 240-245.

[23]凌昕.悬吊技术对提高偏瘫型脑性瘫患儿下肢肌力的疗效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2(71):66.

论文作者:袁满1,林玮佳 1,刘晓敏1 李盈盈1 张雅素1,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  ;  ;  ;  ;  ;  ;  ;  

悬吊训练治疗脑瘫患儿运动平衡功能的Meta分析论文_袁满1,林玮佳 1,刘晓敏1 李盈盈1 张雅素1,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