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克拉申的“输入假说”论文_喻敏

浅析克拉申的“输入假说”论文_喻敏

提要:在众多的二语习得理论中,Krashen的“输入假说”影响深远,也颇具争议。本文首先介绍了“输入假说”的内容,以及此理论对外语教学产生的启示,然后指出了其局限性。

关键词:克拉申 输入假说 可理解性输入 外语教学

一、引言

二语习得领域关于语言输入、输出和互动的研究存在很大分歧,一直都没有一个定论。Krashen(1985)提出了著名的监察理论(The Monitor Theory),其中语言输入假说是其理论的核心内容,因为这个假说主要回答了语言习得是如何产生以及怎样才能习得语言这个重大问题。

二、“输入假说”的理论内容

Krashen认为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二语习得的必要条件,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方式。输入在二语习得中是学习者所接触到的目标语材料。这个“接触”包括听到或看到。他认为促成语言习得成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丰富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二是学习者本身应具有内在的语言习得机制。学习者在自然环境下通过大量接触略高于自己现有语言水平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遵循自然语言习得顺序,最佳的输入量是“i+1”,其中“i”指的是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1”指的是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层次水平。只要有足够的可理解输入,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就可以从i发展到i+1的阶段。因此,Krashen认为理想的语言输入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注重意义的语言交际,语言输入应该是相互关联的、有趣的。

三、Krashen的“输入假说”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Krashen的“输入假说”影响广泛,对外语课堂教学很有启发意义。

首先,必须保证足够的语言输入量。课堂上教材中使用的语言和教师话语都应是可理解输入,课外的可理解书目更可以多种多样,报纸杂志、文学名著、科技文章等都是便利高效的输入资源。大量的、多样化的输入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接触语言的机会,满足外语学习的先决条件。

其次,Krashen指出输入的语言必须是可理解的,因此教师应该适当调整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增加输入的可理解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使用学生能够听得懂的语言,而且输入的内容必须要有趣。

另外,Krashen在二语习得理论中提出的情感过滤假说考虑到了学习者的个人情感因素。他认为可理解输入只有在情感过滤较低时才能见效。这一件说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是教师要积极创建宽松、友好、融洽的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处于“非抵抗状态”(off the defensive),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学生的情感焦虑,使学生的语言习得得以有效进行。然后是尊重学生可能存在的“沉默期”,不要急于让学习者过早地进行输出。正如Krashen所说:“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在低焦虑状态下运用‘可理解的输入’”。此外,创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还要求教师正确对待和评价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注意保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切不可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乔姆斯基 (1987;1988)的观点,学习语言的过程是按 “假设(hypothesis)→验证(testing)→纠正(correction)” 的过程进行的,因此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情感过滤的高低还与教学者有关。在学校里经常有因为不喜欢某门课的老师而该学科成绩不好的案例。所以做一个让学习者喜欢的教学者对于降低学习者的情感过滤也是重要的。

四、Krashen的“输入假说”的局限性

Krashen的“输入假说”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它的局限性主要概括如下:

“可理解的输入”的概念。Krashen认为足够的可理解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那么就二语学习者来说,当他第一次听到或读到一个单词时,无法理解它。但是通过老师的讲解,他理解了这个单词。那么对于这个学习者而言,这个单词是否算是“可理解的输入”(王大欢,2012)?

“输入假说的背景和中国的外语教学实际上不完全符合”(文秋芳,2010)。Krashen的可理解输入是针对在目的语环境中的二语习得而提出的,在我国这样的单语言国家没有使用外语的自然语言环境,对大部分外语学习者来说,课堂教学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而在目的语环境下,二语学习者可以从课堂之外获得大量的自然语言输入机会。盲目的沉浸式语言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流利的同时也常常导致了他们语言的僵化和不准确性。

“输入假说”的核心概念“i+1”在教学实际操作中无法实现也难以验证。Krashen并没有对i+1作出明确的说明,到底比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高多少才是最佳的语言输入量,这个概念很模糊,如何把握语言输入的质和量呢?而且在外语课堂教学中,不同的学习者个体差异很大,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最佳语言输入(文秋芳,2010)。

结论

尽管Krashen的“输入假说”在学术界中有颇多争议,但在外语教学领域中还是发挥了积极作用,可以说这一理论所引发的研究远远超过了其本身的理论价值。从英语教学的角度上看,有几点我们是可以肯定的,即需要有足够的、有趣的、可理解性的输入和轻松有趣的氛围。因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抓住每一个机会,加强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入,同时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消除焦虑情绪,促进语言习得。

参考文献

Ellis Rod,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261-266.

Krashen, S. D. (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London: Longman.

Littlewood. W, 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王大欢,浅析克拉申的输入假说,《海外英语》,2012(3): 264-265

文秋芳,《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喻敏,女,汉,籍贯湖南,大学本科,无工作单位,研究方向是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00089。

论文作者:喻敏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7

标签:;  ;  ;  ;  ;  ;  ;  ;  

浅析克拉申的“输入假说”论文_喻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