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配网自动化指运用多种高科技技术手段对配电网进行在线与离线的智能化监控管理,进而促进配电网安全、经济、高效的运行。带电作业是输配电线路监测,检修和改造的重要手段,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近年来,10kV配电架空线路配电网自动化设备配置和运行方式的变化严重影响了配电和带电作业的安全。本文进行了相关讨论。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安全防护;带电作业
引言
安全、稳定、可靠的电力系统是确保电网建设的基础,但随着电网建设的规模持续增大,仅依靠传统的管理方法难以确保电网管理的高效性与安全性,为此在现有的电网基础上,借助高效、智能、自动化技术可以形成新的智能配电网。新型的智能配电系统本身具有自愈控制与电力信息互动的诸多优势,可以极大的提高电网的配电效率。此外,智能配电网运行的过程中,可以极大的降低人工管理成本,增强其配电效果与配电可靠性,实现配电管理水平的飞升。此外,当电力网运行的过程中一旦发生故障,智能配电网可以借助自动化与智能技术实现故障的迅速报修,以便于工作人员迅速的解决相关问题,保障电网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电力服务。
1配电网的分析
以某工程为例,在电力企业持续发展下,电网建设随之发生较大更新,部分地区电网更是呈现220kV环网,一些地区110kV电网主要以备用供电的形式存在,此类电网网架结构比较稳定,且电网供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此地区配电网属于架空电缆混合网,对于变电站来讲,10kV母线为单母线分段,其接线方式包括单辐射接线、单联络接线和两联络接线,三联络接线方式的应用相对较少。在诸多线路内,电缆线路选择单环网,部分线路采取多联络接线。
2配电自动化技术分析
2.1优化电网建设方法
在电网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结合已有的城区电网网架结构,解决其中线路辐射问题,以形成单联络线路。同时,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优化网架结构的方式,解决拟建设区联络网线路缺乏的问题,并最终构建成两联络线路。电网网架结构的改造,可从整体框架上优化电网配电能力。
2.2线路改造方法
通过拟建设区域的电网线路进行分析得知,城南与城西地区的线路需要改造。在拟建设区域,线路架空分段数目较少,整体线路设计也不尽合理。为此根据电网建设,需要在主干线上增设5台分段开关,增加线路架空分段数目,为自动化分段提供必要的设备支持[2]。此外,根据建设的目标需要对拟建设区域的环网线路及其长度进行必要的调整,提升电网线路的实际装带容量。
2.3馈线自动化建设技术
自动化建设技术在馈线建设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线路建设。线路建设的种类不同直接影响了电缆的建设方式。另外,在面对电缆混合线路与缺乏众合闸的架空线路,可以采用集中化、自动化的方式建设馈线线路。第二,隔离故障区域。在馈线建设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人为的配电故障,为了进一步减少馈线建设过程中对于拟建设区域的配电影响,确保主干上的配电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工作人员将用户故障区进行隔离,并采用分界开关确保主干线路区域的正常业务运行。第三,辨别故障点。一旦出现故障,可以利用自动化技术确定故障点的具体位置,使用具有通信功能的故障指示设备对线路进行智能化与自动化分析。拟建设区域的配电主站工作时,可借助自动化建设技术对各个系统的运行进行实时监测。当配电终端发生故障时,实时检测系统根据电力配电过程中的参数变化,确定故障的具体位置与发生原因。工作人员根据预警信息与工作经验,判断故障的具体类型,制定针对性的方案,并携带相关的设备到故障发生处开展故障排除工作。此外,在故障排除时,工作人员可采用分界开关将故障区与非故障区进行隔离,及时恢复非故障区域的配电业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分界开关安装技术
电网系统整体具有联动性,当故障发生时会影响电网的整体配电功能。为此,可通过在用户区两侧加设分界开关的方式,最大化降低故障区对于整体电网的影响。当用电户发生线路短路时,位于变电站的出线断路器可以及时的监测出电路上参数的变化,确定其发生短路故障后,迅速自动化分闸,避免短路故障影响的扩大。当出线断路闸起作用前,相应电网负荷开关就会预先断开,实现故障点的有效隔离。此外工作人员可以借助开关,加强故障分离效果。而当用电户发生接地故障(单向)时,分解开关自身的智能化系统根据数据参数的变化实现自动分闸。其中分界负荷开关在感知到参数的不正常变化后,直接将故障分界,减少故障区对主干线的配电影响,避免对其他用户产生影响,以便将故障发生后对于电网的整体影响降至最低。
3配网自动化的加强措施
3.1网络优化
在进行网络优化的具体实施时,应根据城网网架的调整,掌握城区线路的单辐射,以便于实现单联络线路。除此之外,按照城网网架的调整,及时掌握线路联络问题,并进行两联络线路的构建。同时,在城东与城西线路的改造过程中,以主干线位置为主,相应地增加分段开关,设置分段开关4台,以实现对线路架空分段问题的有效解决,保证满足线路负荷自动分段需求。因为部分地区线路架空的分段过少,且呈现线路设置缺乏科学性的情况,因此需要加强环网线路的建设与调整,比如线路长度和装带容量调整等。
3.2馈线自动化
在进行馈线自动化的建设时,具体分成3个部分:①进行电缆线路建设。因为电缆线路种类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其建设方式也会各不相同。②未投入电缆混合、重合闸架空线路时,应选择集中型馈线自动化建设方式,在其建设过程中,若要减少对主干线正常运行的不利影响,可以利用分解开关的方式进行侧馈线用户故障的隔离,以此保证线路稳定运行。③明确具体的故障点。我们可以使用故障指示器,因其具备通信功能,能够实现故障的准确辨别,可以将其应用于架空分支线故障处理中,以达到有效判断故障的目的。
3.3分界开关
如果要确保用户的安全用电,则应通过分界开关的安装进行处理,一旦用户侧发生短路现象,分界开关会与变电站相互配合,隔离断路故障;如果其用户侧发生单向接地问题,分界开关会根据零序电源信息予以自动分闸,确保故障问题得到及时切除。当出现相间短路情况后,线路会随之出现故障,通过出线断路器进行故障检测,同时进行相应分闸处理,以此降低短路故障给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影响。除此之外,变电站出线断路器分闸后,其主站会利用遥控方式发出相应指令,从而保证线路的稳定运行,降低故障不利影响。
结语
总而言之,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改变了配电网络的建设,促进了其配电效率的提高,无论是对接入方式、接入设备以及相关元件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工作人员在利用自动化技术建设配电网络系统时,应该将安全放在第一位,严格遵守带电作业守则,确保排除故障作业的过程中能够保障自身的安全与电网的安全,以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配电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栋.刍议配网自动化对配电带电作业安全的影响[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4):2584.
[2]沈瑞锡.配网自动化对配电带电作业安全的影响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8(16):515.
[3]魏晓伟.配网自动化对配电带电作业安全的影响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8(8):73-74.
[4]王帆.配电自动化对配网带电作业安全的影响分析[J].科技资讯,2017,15(20):37-38.
论文作者:林沃威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5
标签:故障论文; 线路论文; 电网论文; 作业论文; 分界论文; 发生论文; 方式论文; 《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