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0例临床治疗的补液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为病程长复治患者,临床症状消失1~5天,住院时间7~15天。结论: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病因治疗、一般治疗及针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治疗,尽快纠正心衰,改善临床症状。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药物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5-0052-02
扩张型心肌病为原发性心肌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主要特征是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损害,易发生心力衰竭和各种心律失常,病死率较高,中年人最常受累,男多于女(2.5:1)[1]。治疗目前主要控制心衰及心律失常、预防并发症和延缓病情发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0例临床治疗的补液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2~77岁,平均年龄63±3.5岁。首次住院13例,再次住院17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气急、头昏、上腹胀、无法平卧。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收缩期杂音,心房纤颤9例,胸水5例,双下肺细湿啰音4例,腹水1例。血象正常22例,血象增高8例,血沉增快16例,低钾14例,心电图检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心律紊乱8例。
1.2 方法
1.2.1利尿剂 呋噻米20~40mg静注,10min起效,持续3~4h,可4h后重复。静脉应用呋噻米以1~5mg/h。
1.2.2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米力农,以0.75mg/kg稀释后静注,继续以0.375~0.750μg/(kg·min)静脉滴注。
1.2.3儿茶酚胺类 多巴胺50mg+10%葡萄糖溶液250ml,小剂量2~5μg/(kg·min),兴奋肾、肠系膜及冠状血管,有利尿作用;中剂量6~10μg/(kg·min),兴奋β1受体,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较大剂量>10μg/(kg·min),出现与心衰不利的作用。多巴酚丁胺是多巴胺的衍生物,强心作用优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50mg+10%葡萄糖溶液250ml,以2~5μg/(kg·min)剂量静脉滴注。
1.2.4洋地黄制剂 毛花苷丙(西地兰),注射后10min起效,0.2~0.4mg+5%葡萄糖溶液10~20ml稀释后静注或加人小壶中静脉滴入,1~2h可重复,24h总量0.8~1.2mg。
1.2.5血管扩张剂 硝普钠,静注2~3min起效,硝普钠10mg+5%葡萄糖溶液250ml,一般剂量12.5~25μg/min,维持量50~100μg/min,根据血压调整用量,维持收缩压100mmHg。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硝酸甘油10mg+5%葡萄糖溶液250ml,以10μg/min开始,每10min调整一次,每次增加5~10μg,以达到血压上述水平。减少心室容量和压力负荷,降低心肌氧耗量。
1.2.6镇静 吗啡5~10mg静脉缓注,必要时15min重复,共3~4次。目的使患者镇静,减少躁动带来的心脏负担,还扩张外周静脉,减少回心血量[2]。
1.2.7心肌能量药物 维生素C,辅酶Q10,1,6二磷酸果糖。维生素C2~4g+10%葡萄糖溶液200ml静脉滴注。l,6二磷酸果糖,5~10g静脉点滴,每日1~2次,7~10d为1个疗程。
1.2.8抗心律失常药 利多卡因,负荷量1.0mg/kg,一般50~100mg静脉推注,3~5min内重复负荷量,1h内最大用量小于200~300mg(4.5mg/kg)。胺碘酮,静脉负荷量150mg+5%葡萄糖溶液10~20ml(3~5mg/kg),10min注入,随后胺碘酮300mg+5%葡萄糖溶液300ml,以1~1.5mg/min静滴,24min总量不超过1.2g,最大量2.2g。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治疗5小时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体征渐消失,一周后复查胸片心影恢复正常。有效:入院5小时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一周后胸片复查心影明显缩小。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一周后胸片复查,心影无效变或变大。
2.结果
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为病程长复治患者,临床症状消失1~5天,住院时间7~15天。
3.讨论
症状是逐渐发展的,最突出的症状是左心室衰竭的症状。因心输出量减少而引起的劳累后心慌、气短、乏力、咳嗽、胸闷、心悸等症状较常见,进一步发展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出现右心衰竭时有水肿,从下肢向上发展,可有各类心律失常,甚至严重复杂的心律失常。右心衰竭是晚期的不祥体征。1/3患者有胸痛。部分患者发生栓塞或猝死。临床体征如有心力衰竭,可见发绀、脉搏细弱、脱漏,严重可出现交替脉,颈静脉怒张,心脏向左扩大。收缩压正常或偏低,脉压变窄。心率增快,有心律失常时心律不规则,常可听到第三或第四心音,心率快时呈奔马律,收缩期杂音颇常见,且多由二尖瓣返流引起。心电图可见各种类型心律失常。
本病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临床上有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患者时,如超声心动图证实心腔扩大且心脏弥漫性搏动减弱,应考虑本病。但必须排除病因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血管病及各种继发性心肌病等后才可确立诊断。
病毒感染者可给予干扰素、转移因子,细菌感染可给予抗生素。由于本病与免疫反应密切相关,有人给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但激素可带来不良后果,目前很少使用。休息对控制心衰很重要,限制体力劳动,到心功能基本恢复;饮食以清淡食品,钠盐≤4g/d,有稀释性低钠血症时,入水量≤1000ml/d。纠正心衰时血流动力学异常,主要药物有利尿剂、扩血管药物、强心药物,但应用过程中具有特殊性。β受体阻滞剂和抗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相关药物治疗也取得很好疗效,这两类药物以口服为主。室速和室颤是本病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3]。室性心律失常多与患者儿茶酚胺浓度有关,β受体阻滞剂可起预防作用。发作时选用心律平、胺碘酮等较为安全。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应安装临时或永久起搏器。抗凝治疗有栓塞患者,应用抗凝治疗,但注意禁忌证及出血倾向。重症晚期患者,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可考虑植入双腔或三腔起搏器,调整左右心室收缩顺序,改善心脏功能。
【参考文献】
[1]张承红,杨枝江,潘煜.60例扩张型心肌病治疗体会[J]. 云南医药,2011(6):589-590.
[2]刘延玲.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体会[J].吉林医学,2011, 32(23):4760-4761.
[3]郑玲.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5(6):65-66.
论文作者:赵晓慧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9
标签:心肌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心衰论文; 静脉论文; 葡萄糖论文; 溶液论文; 体征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