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据”在高中化学新教材中作用的思考_高中化学论文

关于“数据”在高中化学新教材中作用的思考_高中化学论文

关于高中化学新教材中“资料”功能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教材论文,功能论文,高中化学论文,资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材(试验修订本Ⅰ册、Ⅱ册)编入的“资料”共24篇(Ⅰ册11篇、Ⅱ册13篇),内容丰富,短小精悍,形式活泼,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只有理解了教材的改革理念,深挖“资料”的教学功能,才能灵活地实施创造性教学。

一、教材改革新理念

1.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人本主义价值观的典型体现,是教材改革的出发点和基本目标。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主体,培养健全人格和创造精神等。以学生发展为本,首先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审美能力、身心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等诸方面和谐发展,为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学习一内在的财富》)打下基础;其次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尊严,使教材的目标、内容、结构、呈现及评价等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要求;再者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创设和谐的氛围,培养他们的情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

2.终身教育理念

所谓“终身教育”就是贯穿一个人生命过程的全部教育。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的迅猛剧增,人类社会正发生深刻的变革。人们以一张文凭定终生的时代将不复存在,严峻的挑战迫使人们不得不学会终身学习,学会生存。人生有涯,学海无边,教材的改革者们,不得不精心、恰当地选择最基础的、对终生学习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强调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强调科学探究,注重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注重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强调搜集、查阅、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交流与合作。

二、“资料”的教学功能

1.思想教育功能

(1)激发科学情感

如“人工合成元素的新进展”,该资料不但展示了104~118号元素的名称、符号、合成年份及合成者,而且也预示和展望着化学科学的未来,由此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投身科学的愿望。谁敢断言,未来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不会诞生在受过这些资料启发的学生中间!

(2)培养生活情趣

如Ⅱ册中的“安全火柴”“24K金和18K金”“液化石油气”以及“误食重金属盐的补救”等资料,不仅可以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也培养他们对化学的浓厚兴趣,更重要的是启发他们关注生活、科学地解决生活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社会责任感

新教材中编入了大量的环保资料,如“大气污染与防治”“水污染及防治”“空气质量日报、周报”等。通过这些资料可以提醒学生关注污染,使他们明白:“人类属于地球,但地球不只属于人类”,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必须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责任感。

2.审美教育功能

美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通过某些资料可以引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审美情感,塑造完美的人格。如“一些金属或金属离子的焰色”,借助该资料可以向学生说明碱金属元素焰色之美,也可以让学生去观察、体验和想象。教学中,在做过钠、钾的焰色反应之后,我又让学生亲自去检验铜的焰色是否与资料中一样。当同学们将光亮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黄色的火焰上方出现了明显的绿色,他们发出了惊讶的唏嘘之声。随后,我又让他们联想那流光溢彩、绚丽多姿的节日焰火,让他们思考焰火的可能成分,不但巩固了知识,也让他们在美中陶醉。再如资料“彩釉”,不但让学生开阔了视野,也再次让学生在五颜六色中体验到化学的美、生活的美,激发美的创造欲望。

3.强化认知功能

(1)架起思维桥梁

如物质的量的概念比较抽象,初学者深感别扭,且难以理解。此时,可引入资料“国际单位制(SI)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以学生所熟悉的质量、时间、长度、电流、热力学温度等物理量作为理解之桥,实现思维的顺利迁移,使学生能迅速理解概念。

(2)完善思维结构

如第Ⅱ册第99页,讲金属的冶炼时涉及的3种方法,即热分解法、热还原法和电解法都是在干热的状态下进行的。如果就此结束,可能会给学生造成一种思维错觉:冶炼金属似乎只有干法!此时引入“湿法冶金”,不但开阔了知识视野,也及时完善了学生的思维结构。

(3)增强形象思维

如第Ⅰ册第52页的资料展示了1mol水加热到100℃时体积由18mL增大到1700倍的情景,并借助量筒与立方体图形的形象比较,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同量水由液体转化为气体时的体积变化之巨。再如第Ⅰ册第91页的资料,为了说明原子核密度之大,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1cm[3]的容器中若充满原子核,需要3000万辆载重4t的卡车来运载!

(4)满足好奇思维

如讲同位素时,常常提到一个概念——放射性,这对多数同学来说是陌生的或模糊的,自然会产生好奇:放射性是什么?此时若引导学生查阅第Ⅰ册第108页的资料,则可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满足好奇心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好奇心的满足会产生愉悦的心情,愉悦的心情则会促使学生进一步好奇,再继续发展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浓厚的兴趣则是产生伟大创举的重要条件。

(5)激发创新思维

有些资料,只要教师善于研究和引导,即可把学生机械地接受转化为主动地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讲完乙醇的分子内脱水时,我针对乙醇分子间的脱水方式(Ⅱ册第158页资料)进行了如下设计。首先提出问题:乙醇有没有其他脱水方式呢?接着就乙醇的结构式让学生分析、讨论,各抒己见。开始时,有些同学受乙醇分子内脱水方式的影响,仍把思维拘泥于分子之内,考虑—OH与相邻碳上的其他氢原子相结合,但经过讨论论证后,很快被否定。于是部分同学开始考虑与—OH相连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他们试着写产物,但却不好写。根据已有的原子结构知识,该产物中的1个碳原子(原来与—OH相连)上只有6个电子,属不稳定结构,故该脱水方式也被否定。正当“山重水复”之时,许多同学已提出:会不会发生在分子之间?此时我鼓励他们大胆假设,并要求他们试着写出反应方程式,投到大屏幕上,许多同学顿时感到“柳暗花明”。此时我兴奋地告诉大家:你们已经成功地合成了一种重要的麻醉剂!学生愕然,接着便是灿烂的喜悦。随后我又引导学生查阅第158页的资料,给反应注明条件,并用实验进行验证。最后总结探究所得到的启发: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得到不同的产物,通过控制条件,可以得到所需要的产物。这就进一步为创新思维的发展奠定了认知结构基础。

4.研究性学习功能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被动走向主动,从理性走向感性,从接受走向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浓重一笔。新教材中大量的“资料”不仅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查阅之便,也为教师创造性地设置研究性课题提供了启发。如根据Ⅱ册第187页的资料,可以要求学生开展关于糖尿病的研究性学习:(1)检验糖尿病人的尿糖,并测其含量;(2)调查访问糖尿病人的症状及饮食习惯等;(3)查阅有关资料,分析糖尿病因;(4)提出有关保健措施等;(5)以论文的形式写出调查报告并交流汇报。

总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根据“资料”的特点,灵活有效地实施创造性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料”的教学功能。

标签:;  

关于“数据”在高中化学新教材中作用的思考_高中化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