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面水产养殖的两个误区及对策论文_梁正祥

大水面水产养殖的两个误区及对策论文_梁正祥

建水县广慈水库管理所 云南建水 654399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水产品的品质、品种、商品鱼规格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从以前的“吃饱”向“吃好”转变,也相应的带动了水产养殖业的繁荣发展。随着水资源管理的强化和鱼类价格以及养殖效益的不断攀升,水产养殖备受欢迎。尤其是受当前传统鱼塘面积萎缩和大水面总出鱼量大、所出产水产品品质高品种丰富等原因的影响,大水面水产养殖更加受到重视,从而导致大水面(含天然湖塘及人工工程)成为了日趋紧俏和稀缺的有限资源,也是当前提高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一个重要增长点,所以需要对其加强研究。为此,本文对大水面水产养殖的两个误区和对策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水面;水产养殖;两个误区;对策

前言:对于我国的大水面而言,其主要功能首先是保障农田灌溉用水和人畜饮水,其次才是使用其水体进行水产养殖。我国淡水资源较为稀缺,导致很多地区人畜饮水问题日趋严重。近年来,中国各级各部门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明确规定部分承担人畜饮水的大水面养殖禁止施用化肥,甚至很多大水面已经彻底的禁止网箱、投饵和施肥养鱼。在逐渐增加对大水面水产养殖的限制的同时,也加大了对其管理的难度。因此,上述这些因素的存在,限制了大水面的开发和利用,并且影响了大水面养殖业主增产增收。

1误区一:放养密度同产量呈正相关

通常而言,在大水面水产养殖具体实践中,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且占大多数。所以,导致许多大水面养殖业主通常认为这样是正确的、理所当然的。为了有效提升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无视水体产出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转换利用效率,就随意而盲目地加大放养密度以期望得到更高的养殖效益。然而在实际养殖中,一旦放养密度到达一定的程度,再对放养密度进行加大,却没有为业主带来所期望的多产量和高效益,下文就对具体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不管哪个大水面,均有相对的自然量。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大水面水体,底质淤泥均是良好的肥料来源,为水体肥水提供最基础的肥料基础;天然雨水也会将周围环境中的有机质和无机物进行冲刷,并最后使其流入水体中,并成为外部肥料的一部分来源;水中的固氮细菌可将空气中的氮源进行有效吸收,再加上雨水将空气中的营养元素的带入,从而使得水面的细菌于浮游生物的营养充足,进而成为初级的生产力,进而为杂食性和虑食性鱼类提供一定的数量的食物。根据大水面水体外来营养物的丰度、水生动物、植物的数量,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沉积物的深度等,一般,每亩水面鱼有10-20kg的自然产量。而水体产量比较高的却是高度富营养化水体。所以,尽管不投入饲料和肥料,万亩水面也会使鱼类净产数量到达十万公斤,但是事实上,养殖业者通常不会将这种自然生产纳入年终生产。

(2)放养密度仅是一种影响产量的因素。它还与肥料,饲料和其他营养因子的投入有关。当投入相同的营养素和饲料时,产量基本不受密度的影响,主要是由于肥料和饲料的一定转化率,也就是说,相同数量的肥料和饲料,将能够生产出相同重量的鱼。而随着密度的增加,产出量会不变,并且随着增加密度投入,会增大鱼种的投资费用,再加上产量没有什么提高,产出规格变小,自然出售的价格就会很低,总体上看销售金额变小,经济效益也就随之降低。

(3)当产量到达一定标准时,即使再次增加相应的密度和投入,也无法进一步提升产量。在大水面水产养殖中,养殖鱼分种类多数为鲢鱼和鳙鱼,主要原因是这两种鱼生产快、易捕捞和易容人为控制水体生态平衡,人为创造一个较有利的养殖生态环境。鲢鱼和鳙鱼的天然食物来源包括浮游动植物、有机腐生生物和生物絮凝物,并且当各种营养元素充分的情况下,这样,每天会有一个定值的增长量,也就是通过施肥向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注入的营养源,通过食物链转换只会有一定量的食物被鳙鱼、鲢鱼食用。如果食用量高于水体提供的食物量,则过量部分就只有利用喂养饲料来满足。对于鳙鱼、鲢鱼养殖而言,又会有较多的饲料投入及浪费。所以,在大水面水产养殖中,当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增加密度不一定会增加产量,尤其是鲢、鳙鱼产量。

对策:科学合理进行密养,提升效率。在对大水面养殖产出能力进行清楚的了解后,需要结合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对放养密度进行合理制定。鲢鱼和鳙鱼的产量是通过投放饵和肥料而获得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在一定投入的情况下,鲢鱼和鳙鱼的产量基本是确定的,并用此作为基础,将市场作为主导,使效益最大化的关键是生产市场上最畅销的规格。下面是详细的公式:Y=X×(A/W),而Y:是密度,尾/亩,X是预期产量:kg/亩,A是回捕率:A/100,W是期望出产的规格:kg/尾。

2误区二:放养重量与产量正相关

通常而言,放养重量同产量正相关,由于放养的重量越大,生物种群的体积越大,水中投入的食物越多,净重增加会越大,产量也会相应增加。从理论上讲,此种道理说得通。然而,在具体的实践中,正相关不是始终能够保持的。主要是由于,当肥料和饲料的投入相当时,放养的重量和产量并未呈现正相关,因为一定量的肥料和饲料只会充分满足一定量的鳙、鲢的生长需要。一旦水体提供的食物范围达不到鳙、鲢鱼的生长需求,则将会制约鳙、鲢鱼的生长。并且鱼类的年龄和规格直接影响着鱼类的生长速度,如果投放的鱼种重量一定,尾数将随着投放的规格变大而变小,也会降低其增重率,养殖密度也会变小,相反,规格放养的越小,其就会有越多的尾数,也会增加相应的放养密度。此外,增长率会随年龄的增大而降低,反之也如此。同一年龄段的不同规格鱼种有一定的增长限制,不同年龄段的相同规格鱼种差异很大。规格相同,年龄越大,其生长速度就越慢,年龄越小,生长速度就越快。这些规律决定了使用重量作为投放标准缺乏合理性,并且放养重量与产量不一定正相关。事实上和水体重鱼饵投放量有关。大水面水产养殖中,一般难以实现小于40厘米的水体透明度,以下具体透明度和浮游生物量的具体公式为:Y=168.465-3.516X,X是透明度cm,Y的浮游植物量mg/L,这样来计算,如果透明度使40cm时,就会有27.825mg/L的浮游生物量,而总浮游生物量每亩•米只有18.5kg,即大水面为鳙鱼和鲢鱼的生长提供的食物非常有限。若水体中的鱼密度、总重量达到一定水平,水体中产生的食物就不能完全满足其实际生长需求。这样,载鱼量也就是产量也就无法持续增加。而同一年龄段一定规格的鱼种生长也很有限,不同年龄段相同规格的鱼种生长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性,相同规格的鱼种年龄越大,其生长速率就越慢,而年龄越小,就会有快的增长速率。

对策:按照规律,科学投放。鱼类有自身特有的生长规律,所以要对其进行重视,在对鱼种进行投放时,只能将放养重量作为简单的参考依据,此外,还必须对鳙鱼、鲢鱼的不同规格、不同年龄的生长规律进行明确掌握,并在保持尊重对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再和自己的管理水平、经济实力等相结合,进行合理科学的投放,最终获得理想的收获。

结束语:

总之,大水面养殖,在水产养殖业飞速发展、环保政策压力巨大以及水资源管理加强的背景下,十分紧俏。但是,在具体的养殖过程中,会有很多的问题存在,是需要养殖业主去研究和考虑的,必须在尊重鱼类生长规律这一科学依据的前提下,再采用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养殖水平,提高养殖产出量和效益,最终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肖珊,荣仕屿,彭敏.大水面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5,33(01):101-105.

[2]马振升.大水面水产养殖高温缺水季节的应急措施[J].科学养鱼,2015(09):81-82.

[3]操建华.水产养殖业自身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J].社会科学家,2018(02):46-50.

[4]操建华.水产养殖业的绿色发展模式与生态支持政策案例研究——以江西、烟台和安吉为例[J].农村经济,2018(05):34-39.

[5]马行厚,齐绍武,刘臻,柏连阳,张建昌,张义.南美白对虾大水面淡水养殖技术及效益分析[J].水产养殖,2015,36(06):37-39.

[6]程纯明.水产养殖如何化解产能过剩危机?今日规模化养殖论坛提出三大方案[J].当代水产,2016,41(04):78-79.

[7]唐启升,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家禽,2012,34(11):13-15.

论文作者:梁正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8

标签:;  ;  ;  ;  ;  ;  ;  ;  

大水面水产养殖的两个误区及对策论文_梁正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