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客家文化融入《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以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论文

赣南客家文化融入《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以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论文

赣南客家文化融入《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以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段福德,赖福聪

(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赣州 341000)

摘要: 赣南客家文化是优质的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可通过课内外教学实践有机地融入高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中,既有利于创新教学方法,也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 赣南客家文化;融入;教学实践

1 赣南客家文化融入《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1 赣南客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概论》课的优质资源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支系统分明的民系, 赣南是孕育客家民系的摇篮。赣南客家人在多次的迁徙过程中,从中原地区带来了比较先进的文化, 他们的后代又在开发与建设赣南的历程中, 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和灿烂的文化。有历史文物遗迹,姓氏宗族文化,方言文化,民居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俗文化,民间文艺等方方面面。 赣南客家文化古老而又鲜活,丰富而又精致,深厚而又亲切。 这些文化凝聚着客家人的聪明才智和的人文精神, 是本土高校加强和改进传统文化教育课最优质的、最丰厚的教学资源。

1.2 赣南客家文化在《中国文化概论》课教学中颇具有亲和力

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生源以赣南客家子弟为多数。 这些学生从小在客家文化的氛围中学习、成长,对赣南客家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在《中国文化概论》教学中,可以适当讲授赣南客家文化的内容,也可以请当地的同学对这些熟悉的人物、事物、古迹或风俗进行介绍,学生们在讲述时会带着感情,具有真实效应,使原来书本上那些平面化的文字记载变得真实、 亲切、生动、鲜活。 通过教师的分析与引导,当地学生们对赣南客家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感悟, 也会产生进一步了解、学习、保护、传承赣南客家文化的浓厚兴趣。

1.3 赣南客家文化的教学价值具有多样性

1.3.1 有利于创新课堂教学,提高《中国文化概论》课的教学效果

现行的《中国文化概论》教材有很多,但都是以中国古代哲学、文学、史学、宗教、伦理、艺术、教育、科学以及制度文化、汉语汉字文化等内容为主,较少介绍地方文化。 地方文化的融入,是点面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教学策略,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因为我们讲的是身边的文化,身边的故事,身边的艺术,身边的人与物,可以触摸,可以聆听,享受其中。 学生互动的积极性就很强,上课的方法也可以灵活多样,比较法、讨论法、合作法、表演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都可以用上。 教师讲解,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学生调研,做起来热情投入。通过将地方文化融入《中国文化概论》教学,激活了课堂内外,提高了教学效果。

1.3.2 有利于发挥客家文化的育人作用

赣南是世界公认的“客家摇篮”。 赣南客家文化浓缩了客家人爱国爱家、崇儒重道、吃苦耐劳、勤俭创业、团结互助的文化精神以及敢于斗争、 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通过《中国文化概论》这个课程,我们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和体验赣南客家文化的窗户, 让他们知晓赣南客家名人的伟业与操守, 懂得普通客家人艰苦创业的历史,感受赣南客家艺术的淳朴风格与乐观精神,学习客家子孙为革命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 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既可以享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又可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文化艺术教育和创新精神教育,激发大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愫,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尽可能简化用药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病人依从性[17]。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医生应根据病人自身经济状况,尽可能减少病人每天服药次数或减少每次服药量;医生也应根据病人生活习惯安排病人服药时间。病人可通过设置闹钟,提醒自己在固定时间服药;护士可通过配置顿服小药盒,保证病人用药次数和剂量。此外,电子发药盒的使用[18],也会提高服药依从性。

1.3.3 有利于丰富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

课内实践是指以知识的传播为特点, 以课堂教学为途经的实践。 主要的方式有“组合式”和“点缀式”。

2 赣南客家文化融入《中国文化概论》课的实践

2.4 血清Hcy水平与脑梗死急性期时间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经Spearman秩次等级相关分析可得:血清Hcy水平与脑梗死急性期时间呈负相关,而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呈正相关。见表4。

2.1 课内实践

赣南客家文化丰富多样,每个县市也各具特色。客家的方言文化、采花戏、客家山歌、客家民俗、于都唢呐、龙南围屋以及各地的门楣文化、祠堂文化、饮食文化,皆有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外采风,向民间艺人学习,可以将学到的才艺引入校园文化生活。 学生可以在业余时间研习本土文化自娱自乐,可以在学校艺术节和各种文艺晚会上,表演采茶戏,唱客家山歌,演奏于都唢呐。也可以在班级、系部或学校举办客家文化主题展示会, 向全校学生宣传赣南客家文化。这样一方面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同时还有利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笔者在多年的《中国文化概论》教学中,充分利用该校学生大多数来自赣南各县市的实际, 通过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这两种途经,具体运用“章节组合”“问题点缀”“田野采风”“拓展探究”等方式,将赣南客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融合在一起, 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夜色已至,距离火车站几公里之遥的广垦华府施工现场仍然灯火通明。这里是农场与广东农垦旗下的广垦置业公司合作开发留用地的项目施工现场。

2.1.2 点缀式

点缀式指在传统文化教学的某个知识点上, 巧妙地将赣南客家文化有关知识点缀进去。 点缀式主要以举例与比较的形式出现,其特点是在容上相对零散,但能遍地开花,不着痕迹而又往往印象深刻。在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活跃课堂气氛上有非常好的效果。比如说,在讲《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绪论“中国文化的形成因素”时, 其中讲到人口分布与迁移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这时,我们举客家迁徙为例,就很有真实感、亲切感。 这样的例子,既能让学生理解人口与文化的关系,又能引起学生对客家迁徙历史的浓厚兴趣。 在讲到中国文化内部的多样性时, 我们适时指出赣南客家方言“十里不同音”的事实,让同学思考其中的原因。在讲中国建筑文化的成就与特点时, 我们将客家围屋与其他地方民居进行比较, 在比较中学生加深了对客家建筑艺术及其历史文化内涵的理解。

课外实践是指以接触、探究为特点,以为课外活动为主要途径的实践。其方式主要有“田野采风”和“拓展探究”两种。

2.1.1 组合式

所谓组合式,指的是将赣南客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概论》教学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组合的方法比较灵活,可以单列一章,也可以单列一节。 单列一章的做法是在教学计划中专门安排若干个课时,内容为“赣南客家文化的成就与特点”等。考虑到后期方便指导同学田野采风, 我们把这样的专题教学安排在每学期的前三周, 在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和基本内容、基本特点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之后进行。专章讲授的好处是能够比较系统地、 简要地介绍赣南客家文化,让学生们对赣南客家文化获得整体印象。单列一节的教学,就更灵活多样些。 比如说,我们在讲汉语汉字文化这一章时,插入一节赣南客家方言,在讲哲学中的阴阳五行文化时,插入一节赣南风水文化。民俗文化专题中也可以突出讲一讲赣南客家民俗。 传统艺术专题中,插入赣南民间艺术。 单列一节的组合方式,相对单列一章的做法在内容上更具体细致, 学生可以对赣南客家文化的某一方面获得更深入的认识。

2.2 课外实践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分娩的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新生儿均于我院顺利分娩,均为单胎,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1~30d,平均(16.35±2.31)d,出生体重2500~4200g,平均(3000.23±45.52)g;顺产51例,剖宫产49例。

2.2.1 田野采风

田野采风可以帮助学生把书面知识与社会知识结合起来, 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 既能获得知识的滋养, 又能丰富他们对世界的体验与感受。 我们的做法是:以小组为形式,利用节假日去赣南各地体验、发掘、搜集、 整理客家文化。 具体的工作步骤是: 分组—选题—准备—采风—整理—交流—评价。在选题环节,教师提出题目作为学生采风的切入点,供各个小组选择,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题; 准备阶段, 指导学生搜集相关文献资料,获得初步的了解,然后小组讨论并制定采风方案; 采风的过程,要求学生尊重当地群众,尊重当地文化,学习沟通交流; 交流时,各小组将采集到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后,写成汇报材料,或者做成课件、展板,在班上进行交流。 交流中师生一起给予评价,并作为学业成绩的一个参考。

2.2.2 拓展探究

在培训服务上,送教上门办班占到办班总数的60%以上,并赴江苏、安徽、辽宁、北京、内蒙等外省市开展上门服务。根据培训需求,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因企施教,提供个性化培训方案。选送专业人员参加相关科目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优化师资队伍。

基于物质的保留时间、紫外吸收、分子离子峰和二级碎片离子信息(表1),对13个抗氧化活性物质进行结构鉴定.

拓展探究是更高层次的教学实践。 它以课堂教学和田野采风为基础, 以培养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为目标。探究性实践强调自主学习,在教学中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和质疑发现问题,然后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 比如说,我们在课堂中讲授了“中国姓氏文化”之后,就有同学想搞清楚自己的姓氏及家族渊源,通过查阅资料、 田野采风等方式, 研究自己姓氏的来源,研究自己这个家族的祖先是怎么迁徙到赣南,经过探究活动他们学会了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问题。 我们在课堂上讲过“赣南采茶戏”,但学生还想做更深入的了解,于是笔者介绍他们去采访赣南采茶戏的非遗传承人陈宾茂先生,还去安远、赣县等地调研采风,收获很大。

3 结语

客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赣南客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教学目标与价值上具有一致性。教师在将地方文化融入高校《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首先要充分学习, 将赣南客家文化加以整理、归类、提炼,并清楚认识哪些可以作为教学资源融入课程教学。 还要正确处理好赣南客家文化在整个课程教学中的比重,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只顾及赣南客家文化而完全忽视其他地方文化的适当融入。

参考文献

[1]中央办公厅.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黎有群. EEPO 理念下地方文化融入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类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以钦州学院为例[J].河套学院学报,2015(12): 52-55.

[3]许艳红. 地方红色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科学版,2014(5):160-161.

[4]钟舟海. 浅论地方文化资源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8): 45-46.

[5]段惠颖. 地域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教学的思考与构建[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1): 134-136.

Thoughts and Practice on the Integration of Hakka Culture in Southern Jiangxi into the Teaching of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Culture—— Taking Ganzhou Teachers College as an Example

DUAN Fude, LAI Fucong
(Ganzhou Teachers College, Ganzhou Jiangxi, 341000, China)

Abstract: Gannan Hakka culture is a high-quality teaching resour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t can be organically integrated into the teaching of Introduct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teaching practice both in and out of class, which is conducive to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Key words: Gannan Hakka culture; Integration; Teaching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206(2019)09(a)-0020-02

基金项目: 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客家文化融入地方高校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以赣州为例”(项目编号:YG2015258)。

作者简介: 段福德(1968-),男,江西永新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古代汉语与客赣方言。

通讯作者: 赖福聪(1978-),男,江西信丰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与客家文化,通讯邮箱:273821371@qq.com。

标签:;  ;  ;  ;  

赣南客家文化融入《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以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