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知识凝聚力的特例--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分析_军事历史论文

课本知识衔接的一个特例——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特例论文,世界大战论文,课本论文,原因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学历史课本上的各部分知识都是根据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搞清楚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主要表现就是能够将知识有机地衔接起来。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有学生提到这样一个问题:课本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一战)背景的讲述比较集中、明确,从背景到战争的衔接容易说清楚,也能很容易地归纳出战争的原因,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的背景知识既多又分散,从背景到战争的衔接感觉到比较乱,要归纳出战争的原因也比较费劲。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一探讨,求教于同行。

两次世界大战从根源上来说是一致的,都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和国际关系恶化的结果。教材中关于一战前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列强间矛盾的产生、发展和最后激化集中在一节课内,讲得很紧凑、清晰。与一战不同的是,二战是由20世纪30年代后的一系列局部性的国际战争演变而来,因此,理清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关系史这个大背景对于分析战争原因就非常重要,而分散在第二章、第三章的这部分知识,可以归纳如下: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崩溃

1.开端:“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霸占了中国东北。华盛顿体系所确定的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均势,是以他们在中国的均势为前提的,所以“九国公约”明文规定:缔约国要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但日本侵占东三省使这一均势打破,战火首先在亚洲燃起。

2.德国毁约扩张,凡尔赛体系瓦解。从1935年开始,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展陆军,重建空军,开始建造军舰。1936年3月2日,德国军队开进莱茵不设防区,进一步撕毁了凡尔赛和约,德国的目的在于建立欧洲霸权,随着它的这一系列政治军事冒险的成功,凡尔赛体系彻底瓦解。

二、资本主义世界分化组合,法西斯侵略同盟形成

一战前,欧洲列强统治着世界,一战后,德国被打败,退出争霸行列,美日加入,形成英法美意日五国争霸的局面。20世纪30年代,德国崛起,与日本一起要求按新的力量对比重新瓜分世界,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为两国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提供了良机,意大利对凡尔赛体系的分赃不均很不满意,三国同恶相济,各取所需,为发动战争,重新瓜分世界互相勾结。1936年11月,德日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11月,意大利加入进来,三国结成法西斯侵略集团,法西斯力量完成了洲际联合。后来,匈牙利、满洲国、西班牙、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相继加入,国际紧张局势加剧。

三、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流产

1.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自“九一八事变”开始至1935年意埃战争和1936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英法美皆推行绥靖政策,到1938年慕尼黑会议达到了顶点,这极大地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影响着三国的军事准备,尤其是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在欧洲孤立了苏联,严重影响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1939年8月23日,苏联为摆脱德日两面夹击的危险,赢得时间准备反侵略战争,同世界头号敌人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不但给自己带来了道义上的损失,而且使欧洲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世界大国的互不协作和互相拆台最终使德国受益,导致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流产。

四、局部战争发生并逐渐升级,最终演变为世界大战

自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到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德意开始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由于世界上战争势力和反战争势力在力量对比上,前者比后者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法西斯侵略战争也相应地由局部战争演变、升级为全球性、整体性战争,最终导致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在此基础上,可以归纳出二战爆发的原因: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埋下祸根。二战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也是列强矛盾对立不可调和的产物。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虽维持了五国新的均衡,但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列强实力对比发生了新变化:德国复兴而原有的殖民地被剥夺光了,日本嫌分赃太少,意大利虽然贫穷但野心大,英法分赃最多,当然不会放弃既得利益,美国发了战争财,欲凭借经济实力称霸世界,上述矛盾难以调和,必然要拆诸武力。

(2)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战争的温床。大危机加速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打破了均衡,为法西斯势力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条件,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分化成了两大营垒。

(3)法西斯成为国际现象并发动了战争。现代社会中,法西斯势力是战争的动力,它摧残人类,灭绝种族,剥夺政权,泯灭自由,打击民主,是人类公敌。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扩军备战,挑起战端。

(4)绥靖政策是战争的催化剂。政治上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军事上的两线作战是制止德国发动战争的两个主要因素,而绥靖政策的推行使之不可能得以实现。

(5)苏联图谋自保催生了战争。战前,欧洲四大国的三角关系,如图所示:

英法苏三国连横、就可以制止至少可以推迟战争,相反,苏德合纵则会加速战争的爆发。而事实上从战前四国纵横捭阖,扑朔迷离的三角格局上看,是英法苏合纵,德国连横,结果是德国操纵了欧洲局势,加速了战争。

(6)局部战争未能遏止二战的爆发。由于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国力薄弱,孤立无援,各自为战,加之世界大国绥靖或图谋自保,因此,20世纪30年代中国、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的反侵略战争均未能遏止住二战的爆发。

标签:;  ;  ;  ;  

教科书知识凝聚力的特例--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分析_军事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