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干预在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探索论文_石涛

慢性病干预在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探索论文_石涛

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 100028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病综合干预对老年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或就诊的520例老年慢性病高危人群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2年后对520例老年慢性病高危人群的血压、血糖、血脂变化及脑卒中发病率和病死率。结果:在实验组对象中各种危险因素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干预和控制,干预后实验组脑卒中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也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慢性病干预可有明显降低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病率和病死率。

关键词:慢性病干预;脑卒中高危人群;预防效果

随着医学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逐年增长,而老年人是慢性病的高发人群。慢性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 50 % 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 2.7亿人,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而且脑卒中发病率逐年攀升,成为我国各类疾病导致的死亡首位原因[1]。随着慢性病发病率越来越高,慢性病管理已经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因此积极探索脑卒中预防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或就诊的520例老年慢性病高危人群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和自愿原则并根据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工作情况等因素相近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选择同期不愿参与健康管理的260名作为对照组,观察2年后对520例老年慢性病高危人群的血压、血糖、血脂变化及脑卒中发病率和病死率;研究组260例,男140例,女120例;平均年龄(63.2±7.8)岁。对照组260例,男150例,女110例;平均年龄(62.3±3.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相关疾病诊断标准

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参照 2010 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即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在非同日三次测得血压,收缩压≥140 mm Hg 和 或舒张压≥90 mm Hg,患者既往诊断有高血压,目前在用高血压药,血压低于140/90 mm Hg,亦诊断为高血压[2];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5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3];超重及肥胖、高脂血症等诊断标准参照陈灏珠主编的《实用内科学》第12版的诊断标准。脂肪肝诊断标准参照周永昌编著的《超声医学》诊断标准。脑卒中诊断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分1996年《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诊断标准[4],且经过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存在脑血管病。

1.3、慢性病综合干预措施

1.3.1、对照组:给予药物对症治疗,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常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等,嘱研究对象按时服药。

1.3.2、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充分发挥信息传播优势,广泛宣传血脂、血糖、血压异常的防控知识和理念,设置健康知识固定宣传专栏,申请微信公众号,编制适合的健康教育资料模板和核心信息,并定期更换相关内容,为高危人群开展健康讲座和咨询。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推广简便技术和适宜工具。与居委会配合建设有利于身体活动的支持性环境,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制作盐勺、油壶、腰围尺等发给职工并推广使用。建立健康指标自助检测小屋,提供体格测量简易设备,包括血压、身高、体重、腰围、体脂等。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的人群实施管理和健康指导,包括药物与非药物两个方面。建立自我管理小组,提高自我管理健康的能力。建立志愿者队伍,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协助参与高危人群的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3、监测指标

观察指标主要有血压、血糖、血脂、基础疾病变化,脑卒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1.4、资料分析方法

检查数据正确性,录入所有资料,并采用 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血压、血糖、血脂及基础疾病比较

干预后实验组血压、血糖、血脂较干预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干预前后脑卒中发病率与病死率比较

干预后实验组脑卒中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也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

2.3、在实验组对象中,各种危险因素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干预和控制,包括对吸烟、体重控制、高血压管理和药物治疗情况。通过对管理的高危人群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部分指标,包括自测血压、控制体重、锻炼的比例、对降糖治疗的了解、检测血糖、血脂的比例等过程指标已经在干预前后发生了较好的变化(P<0.05)。

2.4、健康管理后两组研究对象的慢性病知识知晓情况:实验组慢性病易患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平衡膳食等几个知识点的知晓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服药率和控制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卒中为神经内外科常见疾病,由于其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群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研究已证实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是导致脑卒中发病风险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5]。国内外研究报道,在社区人群中给予脑卒中高危人群综合干预可有效控制脑卒中发病率及病死率[6]。因此,积极开展脑卒中的早期预防措施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应用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方法。目前我国已经将慢性病自我管理方法纳入2010年启动的“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项目范畴。在社区开展慢性病管理要充分利用社区现有资源,利用社区组织协调的优势,开设健康讲座,发放健康资料和自我健康干预工具(盐勺、油壶),设立健康监测点(设立血压、体脂和体重自测点),鼓励高危人群定期测量血压和体重,及时发现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以社区为建立对一般人群、高危人群的规范化、个体化的管理,可以提高人群慢性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降低脑卒中发生的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表明社区综合干预可有效减缓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进展,从而降低脑卒中发病风险,明显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病死率。综上所述,加强社区综合干预,可改善脑卒中高危人群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情况,降低脑卒中发病风险,对预防脑卒中的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建功,石亚丽,王敏.北京市西城区在职人群常见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3,14(10):754-758.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制订委员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3.

[4].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分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5].任永年.脑卒中前期的社区综合干预与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8):95-96

[6].Starby H,Delavaran H,Andsberg G,et al.Multiplicity of riskfactors in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relations to age sex,andsubtype a study of 2,505patients from the lund stroke register[J].Neuroepidemiology,2014,42(3):161-168.

[7].褚建东.社区预防干预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生,2015,31(8):151-152.

作者简介:石涛 女 1973年出生 硕士 副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普通内科单位: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邮编 100028 邮箱 jinjin821758@163.com

论文作者:石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5

标签:;  ;  ;  ;  ;  ;  ;  ;  

慢性病干预在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探索论文_石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