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中心医院 湖南益阳 413000
【摘 要】目的:探究甲状旁腺原位显露和保护技术在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全甲状腺切除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5例。传统组实施传统切除术,试验组实施甲状旁腺原位显露保护技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钙(Ca2+)含量、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血Ca2+含量、PTH水平的比较中,治疗前传统组和试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均要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传统组为33.3%(15/45),试验组为13.3%(6/45),试验组要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旁腺原位显露和保护技术应用在全甲状腺切除术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甲状旁腺原位显露;保护技术;全甲状腺切除;效果
甲状腺疾病属于内分泌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发病率,容易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1]。通过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或者无效时,往往需要选择手术方案治疗。传统手术经大量的实践证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甲状旁腺原位显露保护技术近年来得到了临床的推从,其具体效果如何仍旧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将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90例行全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纳入样本中,探讨甲状旁腺原位显露保护技术的应用效果。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6年7月-2018年7月为病例收集时间段,将期间在我院接受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90例患者视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和试验组,每组均为相同的45例.传统组:男18例,女27例;平均年龄(45.62±2.34)岁。试验组:男17例,女28例;平均年龄(46.85±2.19)岁。上述各项基本资料的比较中,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均行常规检查,各项手术准备工作均予以完善。麻醉方式均选择气管插管全身诱导麻醉,手术切口均选择低领弧形切口,手术切口的长度具体以治疗的实际情况为准。传统组采用传统切除手术方案,将甲状旁腺充分地暴露在术野中,对甲状旁腺上下两级血供进行集中结扎后,将甲状腺全部切除。试验组鉴于传统手术方案的局限性,进行相应的改进,实施甲状旁腺原位显露保护技术。根据患者颈部组织具体的解剖结构,以此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白线,完成之后切开甲状腺被膜,结扎甲状腺三级分支血管。手术过程中,对甲状腺组织分点注射染色(选择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剂量控制在0.1-0.3ml范围内),并对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组织进行辨识。从甲状腺表面钝性分离甲状旁腺预期血管供应支,之后结扎甲状腺供应血管。甲状腺供应血管结扎时需注意紧贴甲状腺被膜。同时结扎要最大限度地保留甲状旁腺和血管支,以此满足甲状旁腺原位保留要求。进行Zuckerkand结扎,并视为标志性结节,将上方喉返神经和上下甲状旁腺分离,依次离断甲状腺峡部、Berry韧带。根据手术需要,防治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手术结束,做好术后各项处理工作。
1.3观察指标
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血钙(Ca2+)含量、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甲旁减、低钙血症等,并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以P值得大小作为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Ca2+含量和PTH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传统组和试验组Ca2+含量、PTH水平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5);治疗后,试验组Ca2+含量、PTH水平均要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试验组要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1 两组Ca2+含量和PTH水平的比较()
3.讨论
临床内分泌疾病中,甲状腺疾病比较常见,属于常见病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2]。临床对于甲状腺疾病的治疗,首选方案为保守治疗,即内分泌治疗,通过相应的药物治疗来保留甲状腺组织,一旦治疗无效或者效果不理想是,需要考虑进行手术治疗。甲状腺解剖结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进行手术操作的时候,可能会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3]。
临床对甲状腺手术治疗的研究比较多,以曹鋆等[4]研究为例,认为全甲状腺切除的过程中,实施甲状腺原位显露和保护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减少对甲状旁腺及其血管的损伤,借助内镜的直视,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甲状腺以及甲状旁腺周围组织,提升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进而提升手术治疗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在Ca2+含量和PTH水平以及并发症方面在实施治疗后要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说明甲状旁腺原位显露和保护技术的应用,要比单纯传统切除术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分析其原因后主要是因为甲状旁腺原位显露和保护技术能够保留甲状腺动脉后主干和下动脉主干,从而避免了甲状旁腺缺血情况,而钝性分离甲状旁腺紧贴被膜实施,可以有效对甲状腺吻合支血管进行保护[5]。
综上所述,甲状旁腺原位显露和保护技术应用在全甲状腺切除术中,可以提升手术的治疗效果和治疗的安全,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圆,杨方亮.甲状旁腺原位显露和保护技术在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3):108-109.
[2]王丹凤,马毅,邹贤,等.甲状旁腺原位保护技术在甲状腺全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5,18(2):118-122.
[3]吴高松,马小鹏,刘捷,等.甲状旁腺原位保护技术在甲状腺全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45(2):120-123.
[4]曹鋆,童创,武治国,等.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原位显露及保护技术的应用体会[J].安徽医学,2016,37(6):712-713.
[5]丁战伟,黄继胜,宋伟庭.甲状旁腺的保护在甲状腺全切及近全切术中的意义[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7,31(5):49-51.
论文作者:周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甲状旁腺论文; 甲状腺论文; 原位论文; 传统论文; 统计学论文; 手术论文; 技术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