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药辩证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接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20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中医辩证分型,采取不同中药方剂辩证论治,观察临床中医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209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0.43%。结论:中医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收效显著,经辨证分型论治,患者症状得以改善。
关键词:中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辩证论治
骨性关节炎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赘形成。是一种骨科常见疾病 ,也是引起中、老年人膝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1]。我科于2013年3月~2015年9月用中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例209例,收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纳入209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209 例患者中男58例 , 女 151 例 ,男女之比约 1∶3 ;年龄为 45~76 岁 ,平均年龄 62 . 6 岁;病程 5 年以内者 120 例 ,5~10年者 22 例 ,10 年以上者 17 例。单侧关节发病者 102 例 ,双侧 57 例。单纯关节疼痛者65 例 ,关节痛伴活动障碍者 65 例 ,关节痛、活动障碍且伴关节积液者 51 例 ,关节痛、活动障碍且伴关节畸形(内、外翻) 者 28 例。209例患者 X 线检查均呈不同程度的关节间隙变窄 ,胫骨髁间嵴变尖等。全部病例均为我科骨科门诊病例 ,因膝关节疼痛、活动不利等症状明显而就诊 ,经体格检查(膝关节疼痛或伴关节功能障碍 ,主动或被动活动时可听到摩擦音或触到摩擦感 ,偶有关节积液 ,浮髌试验阳性) 及 X 线检查(可见胫骨髁间嵴变尖 ,平台边缘有不同程度的增生) 确诊为骨性关节炎。
1.2诊断标[2,3]: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
(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1.3辩证论治:
1.3.1风寒湿痹证:
主症: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治法:散寒除湿,祛风通络。方药:防己黄芪汤合防风汤加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防风10g,防己10g,黄芪10g,羌活10g,独活10g,桂枝10g,
1.3.2风湿热痹证:
主症: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治法:清热疏风,除湿止痛。方药:大秦艽汤加减。秦艽15g 当归12g 甘草6g 羌活12g 防风9g 白芷12g 熟地10 茯苓9g 石膏30g 川芎9g 白芍12g 独活9g 黄芩12g 生地12g 白术12g 细辛3g
1.3.3瘀血闭阻证:
主症: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当归15g、川芎10g、桃仁10g、 红花10g、 羌独活各15g、乳香6g、 没药6g、 五灵脂10g、川牛膝10g、全蝎6g、蜈蚣2条、穿山甲10g、炙甘草6g。1.3.4肝肾亏虚证:主症: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无力。治法:滋补肝肾,强壮筋骨,兼以祛风散寒除湿。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0g、 寄生20g 、杜仲15g、 怀牛膝15g 、川断15g 、秦艽15g 、防风10g 、细辛3g 、当归10g 、白芍10g 、生地10g 、党参15g、云苓15g 、炙甘草6g、川芎10g 、肉桂6g。
全部病例均选用中药口服治疗 ,中药每日1 剂 ,分 2 次服用;同时利用药渣对病变关节进行熏洗 ,每日 2 次 ,每次 30min 。疗程共 4 周。疗程结束后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程度来判定疗效。
1.4疗效评价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来评定。临床治愈:膝痛、肿胀完全消失,行走及上下楼梯无不适感。显效:静息无膝痛,无肿胀,偶有活动时疼痛,行走时无疼痛,不影响工作及生活。有效:膝痛时发时止,行走时仍有轻度疼痛,上下楼稍感不便,关节活动稍受限。无效:膝痛、肿胀及活动时疼痛无明显改善。本病因属老年退行性病变 , X 线改变呈非可逆性 ,故未将 X 线的改变列入判定标准。
2治疗结果
型经中医辨证施治 4 周后进行临床疗效判定 ,209 例中临床痊愈 55 例 , 显效 55 例 , 有效 79 例 ,无效 20 例。总有效率为90 . 43 %。其中风寒湿痹型 58 例; 风湿热痹型 48例 ;肝肾亏虚型 69 例 ;瘀血闭阻型。
3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特点是以膝关节疼痛、患肢活动不利为主症 , 当属传统医学中“痹证”的范畴。现代医学研究认为 ,人体发生骨性关节炎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 ,但可以肯定与年龄、损伤、肥胖、遗传、软骨细胞代谢等因素有关。治疗上主要采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来减轻疼痛、缓解症状 , 该类药物虽然止痛作用。但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而中药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本组209例患者全部采用中药治疗 ,总有效率达 90.43 % ,各型在组方用药上注重辨证施治 ,选用制川乌、威灵仙、细辛、干姜等散寒除湿 , 通络止痛;苍、白术健脾利湿用于治疗寒湿阻络型; 选用滑石、忍冬藤、薏苡仁、赤芍、丹皮、黄柏等清利湿热 ,桑枝、杜仲、丹皮、牛膝等滋补肝肾用于治疗肝肾两虚型; 选用丹参、红花、制香附、川芎、赤白芍等活血化瘀 ,当归补血活血用于治疗瘀血阻络型 ,均取得满意疗效。此外 ,利用中药剩余药渣对病变关节进行熏洗 ,使药力经皮直达病变部位发挥药效 ,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中药价廉、毒副作用小的特点 ,又使其更容易为年老体弱或兼有其它系统疾病的患者所接受。
综上所述,经过中医辩证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显著,其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应进一步研究推广,以造福更多患者。
参考文献:
[1]黄铁银,陈新华,李笑男等.针刺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2):5703-5704.
[2]王良兵,何成山,周吕云等.关节注射结合中药辩证治疗膝骨性关节炎[J].中华全科医学,2011,09(3):418-419.
[3]吴文仁,蔡立民.中医外治疗法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23):684-684.
作者简介
朱学启(1977年11月-);男;汉族;云南陆良;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骨科临床工作。
论文作者:朱学启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9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9
标签:关节论文; 膝关节论文; 关节炎论文; 疼痛论文; 患者论文; 疗效论文; 中药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9月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