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1]2004年在《新型制造模式——基于Web Services的网络协同商务链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建立了新的技术经济体系,加速了制造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和制造全球化。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先进制造技术,为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工业革命。 论文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网络协同商务链系统为依托,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为理论基础,以基于网络的协同商务思想,体系与方法为对象,以先进的网络技术为技术支撑,以开发具有实际运用价值的原形系统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较为全面地、深入地论述了网络协同商务链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及技术实现。 论文首先从信息技术引发生产方式的演变着手,分析了电子商务对传统制造业的冲击。分析了我国现代企业管理面临的转变,提出了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对传统供应链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引出了基于web services的网络协同商务链的研究思路。从而确立了本论文研究的总体框架:理论与技术实现。最后,提出了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模式、性能、行为和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为人们认识各种系统的组成、结构、性能、行为和发展规律提供了一般方法论的指导。控制论则为人们对系统的管理和控制提供了一般方法论的指导,为了正确地认识并有效地控制系统,必须了解和掌握系统的各种信息的流动与交换,信息论为此提供了一般方法论的指导。因此论文试图对网络协同商务链基础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进一步丰富网络协同商务链的理论。 其次论文分析了基于网络的企业结构与商业模型,在分析网络协同商务链四维空间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建模方法。论述了网络协同商务链的体系结构及实现方法。网络协同商务链作为一种分布、异构、松散耦合的复杂系统,本质上可以看作是一个具有自主、分布和协作特性的智能化系统(Multi-Agent System),因此将基于分布式人工智能DAI的Multi-Agent技术应用于网络协同商务链,提高网络协同商务链的智能水平。该领域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Agent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制造系统的商务链管理、信息集成、车间作业与调度等领域。根据协同商务链的特点,将其抽象为Agent,并运用Web Services技术进行功能描述与封装,从而建立基于Web Services的网络协同商务链Multi-Agent模型,可以为网络协同商务链提供一种普遍的、开放的、一致的框架结构,有利于网络协同商务链的研究与实现。摘要 最后将基于Web Serviees等先进网络技术,运用论文前面提出的理论与方法,建立网络协同商务模型、信息集成模型,并对直接关系网络化协同效率的网络性能进行研究,给出其分析算法。同时基于Web Serviees、XML、Multi一Agent等新一代网络技术,运用论文提出的理论与方法,对示范原型的系统构成、体系模型、信息模型、信息集成、多Agent模型、分布式协作等进行了研究。关键词:商务链;协同;网络;web serviees;XML;Multi一agent
熊励[2]2001年在《网络协同商务链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现代科学迅猛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商务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企业在竞争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采购成本不断提高;产品更新速度加快;市场需求急剧变化;客户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等等。社会的进步需要协同,企业的发展需要竞争,如何协调内部、外部资源,如何在博弈中协同发展,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在全球化的趋势下,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供应链等相关理论进入高一层研究,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即将到来,迫切需要用网络化手段和协同链思路,来思考企业的生存;呼唤一种新型的企业商务模式,去运筹未来的发展。 本论文以国家863/CIMS基础研究课题“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CIMS方法论(MCIMSBII)的研究”(项目编号:863-511-941-008)为依托,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为理论基础,以网络协同商务的思想,体系与方法为对象,以开发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原型系统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较为全面和深入地论述了“网络协同商务链NCCC(Network-based Cooperative Commerce Chain)”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论文第一章,从信息技术引发生产方式的演变开始,分析了电子商务对传统制造业形成的强大冲击,根据对我国当前企业信息化的分析,阐述了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在进一步分析供应链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协同商务链的研究思路,确立了本论文研究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创新点。 论文第二章,在协同学思想的前提下,对网络协同商务链的内涵进行了阐释;运用系统学原理,对企业商务链的协同效应和协同共生进行了深入剖析,基于协调博弈的思路分析了企业间相互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从控制论的角度论述了网络协同商务链的正反馈机制;在此基础之上,采用信息经济学的效用模型,阐述了网络协同商务链的经济效应。最后,利用计算机所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方法,研究了商务链上分布式协同工作方式及商务群体协作模式。 论文第叁章,通过对网络协同商务链四维空间特点和结构模型的分析,将企业间协同规划、竞争、约束、协调纳入到一个协作框架中进行描述,确定了基于商务主体的网络协同商务链研究方法;在分析网络商务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协同商务智能主体模型的概念;在对商务主体理论模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探讨了网络协同商务链的建模方法和体系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基于网络实施协同商务链的关键要素,阐述了基于商务智能的NCCC工作模型建立过程,并研究在相应约束之下的协同规划和策略优化。 论文第四章,在分析物流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研究了网络协同商务链的物流策略;将商务链的物流系统视为由相互合作的综合代理组成的网络进行研究;结合汽车行业的物流特色,阐述了物流协同配送的供应链管理一体化进程。 论文第五章,主要对网络协同商务链部分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NCCC中一同步与并发协同控制机制和分布式对象的协同构件技术;其次,阐述了基于商务主体的软件多代理协同工作技术:第叁,基于安全协议的标推,分析了网络协同商务链的安全控制技术;最后,探讨了协同商务的标谁化问题。 论文第六章,首先分析了发达国家汽车生产模式的变化,针对国外汽车信息网发展和国内汽车工业的网络应用现状,提出了面向汽车工业的网络协同商务链应用构思框架;利用东凤车身部件有限公司的原始采购、生产和销售模型,进行工程背景的应用,初步验证了本论文前面章节中的许多思想或方法。 最后,第七章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论进行了总结,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宁方华[3]2006年在《面向现代制造的协同物流多要素模型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全球制造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物流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基础产业,成为当前最重要的竞争领域。近年来,为适应协同商务的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等特点,协同物流已经逐步成为物流发展的核心模式,同时,基于网络联盟协同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成为现代物流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网络协同商务链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国家863计划“面向机电行业的应用服务平台开发与应用”研究,以系统论、信息论和协同进化为指导思想,运用熵学、协同学、优化调度、博弈论等经济管理理论与方法,将协同物流置于时间、成本、效能和持续发展的四维空间,进行物流多要素系统分析与决策运筹研究。 论文第一章,从我国制造业信息化以及协同商务对物流管理的重大影响入手,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详细论述了国内外物流管理在跨企业合作模式、网络的系统优化决策方面的研究概况,着重分析了制造业物流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协同物流的多要素分析思路,确立论文的整体内容框架。 论文第二章,利用协调共生理论和熵学理论研究协同物流网络的经济共生性和复杂性,将结构熵和运行熵应用到协同物流网络的系统分析中,为物流节点协同模式的选择和网络组织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基于时间、成本、效能和持续发展多维空间的协同物流整体分析框架。 论文第叁章,以多个不同完成期限的物流任务在网络节点间的合理分配为研究对象,建立协同物流的时间协调数学模型,提出使任务优化调度的病毒协同进化算法;并在优化调度的基础上,运用时间迭加技术使协同任务并行交错进行,定量地压缩物流管线的执行时间,为实现物流服务的快速反应提供协同决策支持。 论文第四章,在分析协同物流成本体系和性态基础上,研究了基于溢出效应的协同物流成本控制策略,阐述了协同策略对物流成本降低的不同作用:为优化网络资源配置和物流任务的分工协调,提出协同物流任务的成本协调决策模型并设计其病毒进化求解算法,并利用模式定理论证了该方法的性能优越性,为协同物流成本节约提供有效的决策方法。 论文第五章,从经济效益、服务质量以及增值效率叁个方面研究协同物流的效能协调策略。运用描述节点之间资源、方法共享的活动网络,建立基于效益协同的物流网络数学模型,并应用于德马公司的物流外包策略和产品供需过程中的物流服务;为将物流增值效率的均衡控制在很好的范围内,运用协调博弈理论分析网络节点协同效率的动态均衡。 论文第六章,基于持续发展的理论本质,应用协同学原理讨论成本投资和流程整合协同下的物流节点势函数演变过程;并借鉴生态学的协同进化思想,建立基于物流效能的协同进化模型,提出表征网络及其节点持续成长竞争力的进化能力体系;运用进化博弈论分析协同物流网络达到进化稳定策略的进化轨迹,为协同物流的长期、持续发展提供战略依据。 论文第七章,回顾分析了机械制造业的物流运作模式、技术创新与发展现状,提出现阶段我国机械行业物流的战略发展措施;对于典型的机械制造业应用,构建了汽车行业协同物
陈嶷[4]2003年在《基于多主体的协同商务的协调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人类将迈向一个以高科技为特征的知识资源的生产、占有、配置和消费的信息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威胁,信息技术改变了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的范式,没有任何企业可以将自己和发展中的信息技术隔离开来。由于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大大降低了对信息的获取、解析及反应的限制,使企业的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快,企业必须着眼于对这种变化的迅速感知和反映。这使得企业长期拥有某种竞争优势的可能性不复存在,任何企业都不能安然的沉醉于旧时的辉煌,而必须不断的创新而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所以已经觉醒的企业,正在深入地研究如何在分布式、互联的世界里更有效地运作。种种乐观的迹象表明了与知识管理和协同相关的所有领域的市场的繁荣,因此开发新一代知识型网络协同商务平台变得及其迫切。本论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协同商务链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编号:70172016)为依托,以智能协作原理为理论基础,以面向主体(Agent-Oriented)为技术路线,以开发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协同平台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较为全面论述了“基于多智能主体的协同商务的协调机制研究”。论文第一章,从企业面临的信息化问题山发,在进一步分析国内外协同商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协同商务的概念及其优化作用,提出了协同商务协调机制的研究思路,确立了本论文研究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创新点。论文第二章,阐述了作为开发协同商务的关键技术——智能主体信息技术的研究。首先论述了智能主体的概念、性质和内部结构,然后讨论基于多智能主体系统的定义及面向主体(AOA)的开发方法,随后概括了智能主体信息技术应用的特征、现状和难点,最后介绍了面向主体技术的最近研究进展及发展动向。论文第叁章,论述了作为开发协同商务的主要方法——协商原理和协作问题求解过程。首先介绍了协商的定义及有关协商的叁大范畴:协商语言范畴、协商决策范畴、协商过程范畴,在此基础上给出研究协商问题的两种基本理论方法:公理化方法和策略方法。然后讨论了智能主体之间协作的原理与技术,在简要介绍表示CPS形式化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对控制主体行为的心智状态:承诺、约定和意图的理解,最后得到协作问题的求解过程。论文第四章,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主体信息技术和协作、协商原理的协调机制模型。为了达到商务资源在协同商务系统中的合理分布及保障商务主体自主动态协调从而最终达到商务流程的合理运转的目标,引入了“协作单元(Collaborative Unit)”概念并给出协作单元模型;同时提出“商务协同主体(CCAgent)”概念,从功能角度出发确定CCAgent的具体活动;采用招投标机制,确立相关基本算子,以招投标模型实现协同商务任务的合理配置,提出招投标任务的中标竞争策略;最后引入最短路径法对协同商务任务在各商务主体间的进行优化协调。论文第五章,介纠了基于多智能信息主体的协调机制的协同平台的实现。首先从商务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主体和信息传递的角度描述了多Agent的协同商务系统,然后论述了在新型商贸流通模式卜协同商务运作模式的安全性,并由此确立了以IBM webshpere电子商务安全解决方案作为协同商务开发平台的支持,接着阐述了汽车行业实行协同商务的必然性、现状和发展前景,确立了将汽车行业作为协同商务实施的首选对象,并针对东风车身部件公司信息化的具体需求,将协同商务理论和具体实践有机结合,引用协商协作原理和招投标等协调机制、运用智能主体及相关网络技术开发了东风车身部件公司协同商务网站,详细介绍了其结构功能,最后总结了该系统平台的特点。 论文第六章,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展望未来协同商务的研究方向。
张飞[5]2007年在《制造协同服务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分工的深化,生产性服务业逐步从制造业的生产环节中分离出来,为生产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从而提高了制造业价值增值能力。同时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相互融合发展的趋势日渐明显,逐步形成了以服务业带动制造业发展的新型模式,为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工业革命。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网络协同商务链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家863计划项目“面向机电行业的应用服务平台开发与应用”相关主题,提出了新型制造服务模式——制造协同服务网。以“网络组织理论”、“对策论”、“耗散结构理论”与“和谐管理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以先进的网络技术为技术支撑,以开发具有实际运用价值的原型系统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较为全面地、深入地研究了制造协同服务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以及技术实现。第一章,阐述了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制造业信息化策略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情况,着重分析了目前制造业模式的转化以及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论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和内容框架。第二章,研究了制造协同服务网的内容组成、协同与服务内涵及其系统学特征。分析了制造协同服务网与网络协同商务链的区别。提出了制造协同服务网的理论—技术—应用的研究体系结构,为进一步研究工作提供了思路。第叁章,提出了制造协同服务网价值链式的有盟主的网络组织结构,描述了盟主企业的职能。构造了制造协同服务网组建的叁阶段模型,以及核心企业群的非零和合作博弈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求解;构造了盟主企业选择其他非核心成员的具有时间特性的决策判断模型。探讨了制造协同服务网中盟主企业激励监督成员企业的引入奖罚函数的委托—代理模型,通过对模型函数的分析得出制造协同服务网激励监督机制;引入持续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制造协同服务网盟主企业采用激励监督机制促进成员企业努力工作的可靠性与系统可持续性。第四章,引入耗散结构理论分析研究了制造协同服务网的复杂性与不稳定性。进一步引入和谐管理理论研究了制造协同服务网的系统和谐调节机制,提出了和谐性改进方法,为制造协同服务网系统提供了检验是否形成了充分发挥系统成员和子系统能动性、创造性的条件及环境,以及系统成员和子系统活动的总体协调性的方法。第五章,分析了制造协同服务网应用资源的集成需求与特征,论述了支持制造协同服务网信息系统的关键使能技术架构。在分析业务过程的基础上,构建了制造协同服务网的业务流程,研究了信息系统安全访问控制。在分析面向Web服务系统构架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服务的制造协同服务网分布式应用资源集成机制。第六章,在分析汽车行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在汽车行业开展制造协同服务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同时分析了目前面向汽车行业的制造协同服务网内制约系统发挥最大协同作用的不和谐因素。在面向服务的架构下,利用WebServices技术开发了面向汽车行业的制造协同服务网信息系统中的协同商务服务系统。初步验证了论文所提出的理论方法的可行性、正确性和有效性。第七章,对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展望了未来的研究工作。
梅益[6]2005年在《面向区域制造的信息化服务联盟模式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网络协同商务链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家863计划项目“面向机电行业的应用服务平台开发与应用”相关主题,以研究支持现代制造系统信息化的服务联盟模式的体系过程及其关键方法和技术为主要内容,采用理论方法研究与计算机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服务联盟模式的体系结构及其过程模型,系统地进行了关键方法与技术实现的应用研究。 第一章,阐述了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详细介绍了国内外企业信息化策略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情况,着重分析了目前以ASP模式构造现代先进制造环境下面向区域制造业信息化策略的不足,结合工程实践的体会,提出了论文研究的主要思路和内容框架。 第二章,在分析实际工程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课题的成果,研究了服务联盟模式的内容组成、基本原理和系统学特征,给出了联盟系统聚合过程与体系框架。针对模式的成本效益体系,分析了模式所面临的“柠檬问题”,提出了基于合作对策的服务联盟效益分配方法。本章论述了模式基本内容及其可行性。 第叁章,针对服务联盟的资源对象建模需求,研究了以资源对象模型为基础,以IDEFO功能模型和基于Petri网的过程动态模型为扩展,并将其集成为一个系统对象融合模型的方法;以融合模型为基础,分析了服务资源调度与控制的需求与特性,研究了一种基于有色延时Petri网(CTPN)的调度与控制集成框架及其基本设计方法。本章的研究说明了服务联盟构造的关键过程与模型。 第四章,以系统融合模型为基础,研究了基于本体的服务资源结构,给出资源描述框架(RDF)的模型元数据构造方法和服务资源的分类法则。在此基础上,实现了Protégé环境下建立面向服务资源的资源库。以此建立的资源库,有利于资源的统一而灵活的管理,为后续的资源利用打下基础。 第五章,根据服务联盟的聚合过程,研究了相应支持过程决策的关键方法。首先,应用AHP-Fuzzy方法对服务资源进行择优,优选的服务资源依据具有一定逻辑关联的聚合模型进行流程构造,并采用遗传算法对方案进行优化,得出服务联盟资源的最优聚合方案。然后,针对聚合流程中出现的随机现象,研究了过程的位相型分布特性和聚合效率测度的计算方法。最后,研究了服务联盟的可靠性冗余优化模型,并给出模型的解析。根据关键过程决策方法,可以确定服务资源聚合的最优路径,理论上保证了系统效能与可靠性的最优化。 第六章,分析了支持服务联盟的关键使能技术构架,针对服务资源的聚合需求,提出了一种柔性、动态的服务资源聚合机制;运用大粒度的整合模式来聚合不同的应用服务资源:基于RDF的应用服务数据结构描述、流程定义和灵活的业务规则,以及多样的端口绑定方式构成了聚合方法的主体。通过聚合,可灵活
刘明杞[7]2008年在《协同商务链的协同效应分析》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以信息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崛起,商务模式以及企业竞争合作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在竞争中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在这个快速转变过程中,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日益显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目前大部分企业只关注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盲目地引入各种业务系统,未能够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到企业的业务与管理等流程,因而会不可避免地造成企业内部的“信息海洋”和“信息孤岛”,难以有效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并无显着作用。而协同商务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真正实现电子商务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子化的优势,最有效地利用和整合各种资源,从而为企业带来切实的利益。本论文选题来源于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协同商务链的设计策略与智能平台研究》(项目编号:A0610018),以系统论、信息论、和谐论、协同论、复杂适应系统等理论为基础,通过协同性测度、协同效应评价、协同效应实现等叁方面对协同商务链的协同效应进行了研究,较全面地论述了协同商务链的协同效应理论体系。论文主要内容有以下八章。第一章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并形成技术路线,重点阐述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二章主要从协同商务理论、协同性测度研究和协同效应相关理论叁方面介绍本论文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第叁章在对协同商务和协同商务链等基础理论进行较为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对协同商务以及相关或延伸的概念进行进一步阐述。并结合知识共享、协同矩阵和齿轮联动等思想,从多角度提出了协同商务链的组成要素。第四章在深刻理解协同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协同商务链的协同共生环境,并根据协同性分析矩阵(HAM)对协同商务链的协同性进行了定量的测度,提出了系统协同性的管理机制和优化机制。第五章是对协同商务链协同性的延伸性研究。在介绍协同商务链协同效应的深刻内涵、理论基础以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价值链的协同效应构成模型,并对各环节的协同效应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六章通过对价值链理论的研究和学习,结合协同商务链协同效应的表现形式,构建了协同商务链协同效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处理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协同商务链的协同效应进行了综合评价。第七章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协同商务链协同效应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有效地实现企业协同效应的主要途径。第八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根据全文的分析研究,给出了本文的观点和研究的不足。
张夏恒[8]2016年在《跨境电商物流协同模型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跨境电子商务逐渐兴起,并呈现出飞速发展态势,备受各国政府、企业及消费者关注与重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带来了跨境物流等关联要素的发展与变化,尤其对跨境物流的影响最深。围绕跨境电子商务的研究成果虽然不断涌现,但是仍偏少,且缺乏相对系统的研究以及成熟的理论支持。伴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影响加剧,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尤其研究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问题,已迫在眉睫,且意义重大。结合跨境电子商务实际发展状况,围绕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两个核心要素进行系统探析,梳理出七种从事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类型,以及六种从事跨境物流业务的企业类型。从对比分析的角度,剖析了跨境电商、国内电商与国际贸易,以及跨境物流、国内物流与国际货运;较为全面地、系统地探究跨境电商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对跨境物流模式进行梳理,在国际邮政包裹、国际快递等传统跨境物流模式基础上,又提出海外仓、边境仓、国际物流专线、集货物流等新型跨境物流模式,同时对这些跨境物流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以供应链、协同理论、生态系统理论为研究理论支撑,构建出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并提出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结构图。从物种的视角出发,借助于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出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协同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现阶段的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协同偏低,这与跨境电子商务尚处于发展的初期相匹配;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作为两个重要物种,对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协同影响很大,需要加以重点剖析。在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影响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协同的重要物种。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相伴共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理论,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专家咨询等基础上,提出了跨境电商物流协同的理论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研究假设,重点研究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问题。通过多次试验测试,针对跨境电商物流协同评价量表进行验证与调整,确定出最终的跨境电商物流协同评价量表,包括跨境电商与其他物种协同量表、跨境物流与其他物种协同量表、跨境物流链协同量表与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量表,并构建出跨境电商物流协同结构方程模型。使用问卷调研法,获取了跨境电商物流协同调研数据,通过测试分析发现数据与模型适配度较高,得出可以用于实际的统计分析。借助于SPSS21.0与AMOS21.0统计分析软件,依据调研获得的统计数据,结合所构建的跨境电商物流协同结构方程模型,对拟定的研究假设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发现:跨境电商与其他物种协同对跨境电商物流协同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跨境物流与其他物种协同对跨境物流链协同有显着地正向影响,跨境物流与其他物种协同对跨境电商物流协同有显着地正向影响,跨境物流链协同对跨境电商物流协同有显着地正向影响,而跨境电商与其他物种协同对跨境物流链协同没有显着地正向影响。这一研究发现有利于探究跨境电商物流协同的影响要素,以及跨境物流链协同的影响要素,对如何促进跨境物流链协同与跨境电商物流协同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从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供应链与协同理论的角度,对跨境电商物流协同缺失问题进行了详尽式的剖析与挖掘,尽可能还原跨境电商物流协同缺失的表征,提出协同缺失主要体现在: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本体缺乏协同、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间缺乏协同、跨境物流横向层面缺乏协同、跨境物流纵向层面缺乏协同、跨境逆向物流缺乏协同、跨境电商及跨境物流与环境缺乏协同。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实现路径,可以促进与推动跨境电商物流协同。
王晓林[9]2006年在《物流系统Benchmarking量化方法及实施策略研究》文中提出Benchmarking的体系中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在实施这项管理措施中有许多关键性的步骤需要由一整套科学依据来加以辅助指导。最具有典型意义就是标杆对象的选取,它所涉及的理论、方法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的重点集中在Benchmarking的主要阶段——从自身的评价到标杆企业的选取,目的是针对这个阶段的各个环节探索一个有效的途径,使得每个步骤均采取量化的方法进行操作。本研究根据973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研究——基于RFID的网络协同商务链物流跟踪系统研究(项目编号:2005CCA04900)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和谐思想的扩展型企业协同供需链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04Y604281),以杭州物流协会及邦达物流公司等企业为实际研究背景,建立了具有可实际操作性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利用量化流程进行了实际的量化运作,最终完成了标杆企业遴选。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分析了我国企业对现代物流管理的研究及实施的状况,阐述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采用具有自我检查、自我完善机制的Benchmarking管理方法的重要性。同时,分析了国内外企业在物流系统中实施Benchmarking的现状,提出了本文所要研究和解决的关于Benchmarking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并给出本文的基本研究框架。2.物流系统概述概要性地介绍了常规物流系统模式、物流节点以及物流中心等组织机构的特征。考虑到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系统的形成以及对物流系统运作方式和效率的影响,结合973基础研究和省基金研究项目,分析了协同商务链环境下物流企业的运作特点。从系统评价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物流系统评价的因素、标准和方法。针对物流系统绩效评价,结合国内外学者绩效测度方面的成果,进一步比较分析物流绩效评价的指标,构建了相应的评价体系结构。3.物流系统绩效评价物流中心运作涵盖着广泛的内容,针对物流系统的体系结构,运用模糊集理论进行系统评价。首先介绍了评价指标要素绩效的隶属度及其求解方法,运用实际例子加以说明。其次,通过研究指标要素权重系数的求解方法,选择了适合物流系统评价需要的求解方法。最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针对实际范例完成了对物流系统的评价。4.标杆值求解为了使标杆管理中的绩效改良更具有目的性、更切实可行,专门针对改良标杆的优选问题进行了研究。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大小标杆的概念以及大标杆的设立与企业管理目标结合的设想;同时,以物流中心绩效评价体系结构为对象,利用求解多目标决策反问题理论体系的模糊关系方程,推导和归纳出一种求解小标杆特解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关于小标杆绩效值修整与调节时决策者所应当考虑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借助于企业诊断的思路和方法对各影响因素如何影响最终目标绩效分数进行了量化分析。5.候选标杆企业的遴选通过对DEA理论及方法的介绍,说明该理论及方法在Benchmarking中对于标杆企业的选取的重要作用。此外,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输入、输出为模糊数DEA方法的研究,提出了一个适合于物流中心选取标杆企业的有效性论证的方法。其中提出了利用小标杆作为虚拟DMU新观点,同时结合α-截集的FC~2R模型,完成了候选企业的DMU进行有效性的论证。进一步,利用多目标决策的手段,进行了偏重于决策目标的标杆企业的选择。6.标杆管理量化实施策略以物流企业作为标杆管理的实施对象,在分析常规Benchmarking实施的方法与步骤的基础上,阐述了针对我国目前物流企业标杆管理的基本思路。为解决Benchmarking中标杆企业的选定问题,确立了基于标杆量化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利用小标杆,并借助DEA方法进行标杆候选企业的遴选。其中,设计了一套物流企业Benchmarking中采用量化手段和实施的策略,使企业能够在Benchmarking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标杆对象选取、样板学习及后期的绩效整改问题。同时,利用实际案例对Benchmarking的量化过程进行了演算,证明“量化实施策略”的科学性与可行性。7.总结与展望对本文各个环节的研究和系统性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针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及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工作做出了展望。
李红贵[10]2009年在《网络协同商务平台模式及系统架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企业单凭自身内部资源的整合已难以把握迅速变化的市场机遇。企业必须采取基于核心能力的内外部资源整合的手段,参与市场竞争,取得竞争优势。协同商务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利用以Internet等为特征的新兴技术为实现手段,在企业的整个供应链内及跨供应链进行各种业务的协作,最终通过改变业务经营的模式与方式达到资源最充分利用目的新型商务模式。本文就网络协同商务平台的服务联盟模式以及使能技术架构进行了探讨。论文以网络协同商务为依托,以协同等为理论基础,以基于网络的协同商务的服务联盟模式思想,体系与方法为对象,以先进的网络技术架构为技术支撑,以开发具有实际运用价值的原形系统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较为全面地、深入地论述了网络协同商务平台的模型研究及技术实现。论文首先协同商务的内涵以及表现形式,然后探讨了协同商务平台的产生,作用,以及层次结构协同学思想以及网络平台协同的前后台互动思想。其次研究服务联盟模式的构建,组成与模式特征,提出联盟系统的聚合过程与体系框架,分析模式系统学原理,模式的成本效益优势。通过对服务联盟模式内涵、系统学特征、联盟过程以及模式的效益体系的分析,论证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然后分析了网络协同商务平台系统的技术需求,研究了形成具有专业应用背景的、面向业务过程的综合使能技术框架。主要包括:信息的表示与通信机制、跨企业业务流程的设计方法与实施,详细介绍了采用服务接口技术、数据格式定义及其转换技术、协同会话技术、在协同框架的基础上开发业务流程等关键技术。最后,在前述有关协同商务平台服务联盟的模式与体系架构的指导下,开发和实现了网络协同商务平台原型系统平台。本文的研究对网络协同商务平台系统模型的构建以及技术的实现提供了参考,也为今后协同商务平台系统的改进和建设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 新型制造模式——基于Web Services的网络协同商务链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D]. 王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4
[2]. 网络协同商务链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 熊励. 浙江大学. 2001
[3]. 面向现代制造的协同物流多要素模型与应用研究[D]. 宁方华. 浙江大学. 2006
[4]. 基于多主体的协同商务的协调机制研究[D]. 陈嶷. 浙江大学. 2003
[5]. 制造协同服务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 张飞. 浙江大学. 2007
[6]. 面向区域制造的信息化服务联盟模式与应用研究[D]. 梅益. 浙江大学. 2005
[7]. 协同商务链的协同效应分析[D]. 刘明杞. 华侨大学. 2008
[8]. 跨境电商物流协同模型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D]. 张夏恒. 长安大学. 2016
[9]. 物流系统Benchmarking量化方法及实施策略研究[D]. 王晓林. 浙江大学. 2006
[10]. 网络协同商务平台模式及系统架构研究[D]. 李红贵. 江苏大学. 2009
标签:互联网技术论文; 跨境电子商务论文; 协同效应论文; 物流网络论文; 电子商务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分析论文; 协同软件论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电子商务发展论文; 网络模型论文; 电子商务模式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协同设计论文; 信息论论文; 联盟标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