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调控回顾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81(2001)02-0012-03
1992年,我国确定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对宏观经济运行实行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消费调控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近年来我国的消费调控进行回顾,并展望消费调控发展趋势,对制定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近年来消费调控回顾
经过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三年治理整顿,我国国民经济从1992年驶入快速增长的轨道。1993年出现高通货膨胀,表明经济过热。其原因之一是城镇居民以用为主的新一轮消费需求热点的形成引发了消费膨胀。为了抑制消费需求过快增长,从1993年开始,国家实行了紧缩性消费调控政策,诸如提高存款利率,实行保值储蓄,开征消费税,加强工资管理等,这种紧缩性消费调控政策一直持续到1996年4月。其政策效果是明显的,通货膨胀被扼制,国民经济转向稳定增长,1996年宏观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
从1996年中期开始到1997年底,仍然以实行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为主。鉴于1997年下半年爆发的东亚和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外需减少,而国内经济发展受结构性因素的深层次影响,引起有效需求不足,引发通货紧缩。尽管有从1996年5月1日到1998年12月央行连续六次下调利率的举措。在1998年下半年,国家果断实施了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试图依靠公共投资需求的增长带动整个需求的增加和经济增长。可见,1996年中期至1998年,消费没有成为宏观调控的重点,既没有推行一系列鼓励和增加消费的政策,也没有采取抑制消费的措施,消费调控政策呈现中性特点。不过,尽管1998年公共投资需求增加了,但民间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不足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例如,1998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上年仅增加6.8%,商品零售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则分别下降2.6%和0.8%。
经过1999年上半年的酝酿,在下半年,我国的消费调控出现了根本性转变,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鼓励、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一是继续下调居民存款利率;二是提高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失业救济金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三是增加公务员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四是鼓励发展消费信贷;五是征收高达20%的利息税;六是积极改善消费环境;七是高校扩招。在消费需求持续不振,物价持续低谜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实行扩张性消费调控政策应该是正确的选择。那么,这些扩张性消费调控举措的效果如何呢?它减缓了1999年消费需求增长的下降幅度,对有效地抑制整个经济下滑趋势,实现全年7.1%的经济增长目标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扩张性消费调控政策也缓解了通货紧缩压力,如从1998年5月份至1999年6月份,物价平均下降水平为-3%,而1999年下半年物价降幅趋于减少,大致维护在-2.5%到-0.28%之间。
2000年以来,国家继续奉行上述扩张性消费调控政策,并着力进行消费体制改革,消除那些阻碍实现居民消费需求的体制性因素。这种调控继续提高了消费增长速度,有效缓解了通货紧缩势头。1-11月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8%,全国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了0.2%(注:《经济参考报》2000年12月21日。)。
二、扩张性消费调控必然会要持续下去
始于1999年下半年的扩张性消费调控政策不应是短期之举。基于我国经济增长的现实条件、居民消费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扩张性消费调控应持续下去,直到社会消费需求转向快速增长,通货紧缩完全消除,宏观经济形势完全好转,出现根本性转折。在这里,我们主要分析要求在将来一段时期内继续推行扩张性消费调控的一些因素。
1.社会消费呈现低速平缓增长,消费率较低,而抑制居民消费需求的体制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等短期内难以有效消除。
从1996年开始,我国全社会消费品销售增长率迅速下降,1996年降为20.2%,1997年下降到10.2%,1998年只有6.8%(注:根据《中国统计摘要1988》有关数据加工计算。)。1999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只增长6.3%。这意味着我国社会消费已呈现低速平缓增长,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消费率也在逐渐下降。居民消费率1992年还有48.2%,1995年下降到46.9%,1996年与1997年略为上升,1998年又降到46.2%(注: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有关数据加工计算。)。最终消费率前几年较低,1997年、1998年分别达到58.8%和58.2%,但这只是政府消费需求增加的结果。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居民消费率和最终消费率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前者国际平均水平是60%左右,后者为70%左右。而且,我国的消费率还要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如果1992-1996年消费率下降主要归因于紧缩性消费调控政策,那么近三年来消费率下降和社会消费增长低速平缓的根本原因则在于体制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
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经济制度和经济生活出现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变化。诸如居民对未来收入的不稳定预期;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原有的住房、医疗、养老、失业等保障制度已被打破,而新型的保障制度尚未完全建立;消费信用体制的建立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等等。这些变化降低了居民的消费倾向,抑制了居民的即期消费需求,尤其不利于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增长。还有消费体制改革知易行难,也阻碍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
我国正处于企业结构、产业结构等经济结构的调整期。使得不少居民在面临市场竞争的同时,还要承受结构调整带来的不利影响,抑制了他们收入的稳定增长。况且,产品结构的调整滞后于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也制约着消费增长。
在将来一段时期内,上述抑制消费需求的体制性和结构性因素依然存在,就必然需要用消费调控手段抵消这些因素对消费增长的不利影响,就不可避免地要推行扩张性消费调控政策。
2.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从需求角度分析,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有三大块:消费、投资和净出口,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因为从长期看,投资需求只是消费需求的派生需求,消费需求没有增长,投资需求不可能持续增长。要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必须使消费需求保持增长。中外经济发展的实践也证明,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占主导地位。1978-1988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数为67.889%,1988-1996年美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84.4%,1985-1995年英国为89.7%,1987-1995年日本是62.2%(注:数据来自《世界统计年鉴》1997年。)。
90年代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两次下降趋势。第一次是1992年到1995年,第二次是1996年以来。前一次下降趋势归因于实行紧缩性消费调控政策,1996-1997年由于实行中性消费调控政策,消费贡献率较前几年增加了,但1998年还没有转向扩张性消费调控政策,致使消费贡献率迅速下降到31.8%。把消费贡献率与投资贡献率相比,1992-1998年的7年中,消费贡献率大于投资贡献率的年分仅3年,而投资贡献率大于消费贡献率达4年。尤其是在1998年,宏观调控的重点放在扩大公共投资需求,导致投资贡献率高达63.1%。这7年消费贡献率平均为46.0%,而投资贡献率平均达49.2%。显然,这些年经济增长中各因素贡献情况与消费需求应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规律不相符。
3.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消费调控政策才能迅速启动消费需求。
我国在短期经济条件下,居民的消费需求随投资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一旦投资需求增加了,必会立即带动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从而使整个经济增长。例如,1985年和1998年投资需求的扩张带动了居民消费需求的膨胀,使经济出现高增长。这是因为在短缺经济条件下,消费品市场表现为卖方市场,居民存在消费“饥渴症”,当投资膨胀时,居民随之增加的收入几乎全部转化为有效购买力,如果投资收缩,消费需求会因居民购买力下降而收缩。随着短缺经济的消失,消费品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之后,居民的消费行为变得理性成熟起来,居民消费需求脱离投资需求对它的决定性影响,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独立变量。1998年大规模扩大公共投资需求,就并没有带动消费需求的迅速增长。为了启动居民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增长的带动作用已经变得有限,投资乘数效应降低,这就要求实行扩张性消费调控政策。
4.从中长期看,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保持较快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
我国属于发展中的低收入国家,即使与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也还较低。就城镇居民而言,吃、穿、用等基本生活需求已得到满足,正向较高层次的新的消费需求迈进,这些需求主要包括住房、小汽车、电子信息产品、教育培训、环保产品、服务消费等。而广大农村在吃、穿基本解决后,将迎来耐用消费品的消费高潮。现在的问题主要不在于消费品的供应,尤其是加入WTO后,消费品的供应变得更加丰富,关键是如何启动实现城镇居民这些新的消费需求,使潜在的消费能力释放出来。
三、消费调控政策选择建议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基本政策,显然货币政策将仍是我国消费调控政策的选择范围,可以预计,随着消费增长条件的不断改善,货币政策不可能会像以前那样(如连续下调利率)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很少。至于财政政策,已连续近3年实行扩张性财政支出政策,财政负债率已相当高,将来不太可能运用财政支出来扩大消费需求。我们认为,继续推行扩张性消费调控,下述政策措施应在选择范围内。
1.鼓励发展消费信贷。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消费信贷是刺激居民消费需求的有效措施。我国已经开始发展消费信贷,但其刺激作用无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这主要归因于消费信用体制的不成熟和居民消费心理尚未转型等因素。很明显,我国有必要不断改革消费体制,完善消费信用体系,积极鼓励发展消费信贷,使消费信贷成为刺激消费的重要手段。
2.收入与社会保障政策。收入与社会保障政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重要措施。在我国,要运用这两项政策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居民对预期支出的后顾之忧,增加居民的即期消费。
3.就业政策。就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就业与否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尤其在体制转轨期,人们还没有对失业抱以平常心态。增加就业途径,提高就业水平,降低失业率也是扩张消费的重要举措。
4.价格政策。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由市场机制决定,但现在许多非市场因素对商品价格产生一定影响,导致不少消费品价格过高,使消费者难以达到相应购买能力。因此,促使消费品尤其是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应是扩张消费需求所选择的政策。
标签:贡献率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消费投资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济论文; 消费信贷论文; 调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