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 210014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医院诊治的978例危重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89例。两组患者转运前均经过责任医生评估可以转运。对照组院内转运中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院内转运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转运过程中意外事故发生率为0.6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91%(P<0.05);实验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9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0%。结论: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效果
护理风险是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事件,而护理风险管理则是对可能发生的不安全事件进行预见性识别、评估,采取针对性行动的一个过程。危重患者疾病类型较多,病情变化也比较快,患者抢救复苏后往往需要转运到病房进行持续治疗。但是,患者院内转运时间相对较短,转运过程中风险发生率较高。数据显示:院内转运患者死亡率是正常者的10倍,因此,临床患者治疗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降低风险管理,提升医院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为了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护理效果。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医院诊治的978例危重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医院诊治的978例危重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9例,男228例,女261例,年龄(9-84)岁,平均(61.1±4.4)岁。实验组489例,男229例,女260例,年龄(10-85)岁,平均(61.3±4.5)岁。入选患者均为ICU经转运完成CT、MRI等检查或转至专科的患者。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案、护理方法等知情同意,且自愿签知情同意书,患者性别等临床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院内转运中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方法: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由护士和家属以平车进行护送,为患者静脉输液,氧气袋给氧。
实验组院内转运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法:(1)转运前评估。患者在转运前医师、护士必须做好患者转运前的评估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对于符合转运标准者方可实施转运。同时,转运前应该备好氧气、肾上腺激素等急救药物,保证患者转运过程安全。(2)建立危机管理制度。转运过程中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完善危机管理制度,对潜在的危机进行有效的评估,对于转运过程中存在的意外,应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3)加强转运护理。转运过程时应该确保患者舒适体位,避免影响患者病情,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对于出现窒息或误吸,帮助患者清除气道分泌物,呕吐时尽可能偏向一侧。转运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意识、瞳孔情况、氧流量以及饮食等。转运时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减少转运时间,保证患者安全。(4)转运到目的地的护理。患者院内转运时到达目的地后,护送人员与病房护士一起将患者搬运到病房,并做好患者给氧、监护、管道等交接工作,采用专门设计的转运记录卡,包括患者转运前的生命体征、用药情况等[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意外事故发生情况,如:心率变化、血压变化、呼吸困难、管道异常等,并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对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采集数据采用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方差)表示,行t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研究中,实验组转运过程中意外事故发生率为0.6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91%(P<0.05);实验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9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0%,见表1。
3.讨论
院内转运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运送,也是抢救急诊危重病患者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位,属于是救治过程中不可忽略的环节,但是转运途中可能由于病情不稳定、监测治疗设备不足、环境条件限制等,使得患者在转运过程中风险率较高。近年来,护理风险管理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3]。本研究中,实验组转运过程中意外事故发生率为0.6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91%(P<0.05);实验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9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0%。护理风险和常规护理方法相比优势较多,该护理模式更加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该护理模式主要是运用医院内职员的知识和专长,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减少患者生命的危险因素,并根据护士实际情况持续培训其不断提高患者转运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更新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观念,保持高度的风险意识。同时,护理风险的实施能完善、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完善院内救治体系,能从根本上防止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的护理风险。转运前,通过对转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准备好必要的急救设备进行转运前的处理,能降低途中突发性死亡事件,杜绝护理安全隐患,转运时通过与家属充分的沟通交流,更加有利于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能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率。但是,临床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单一实施护理风险效果不理想者,则可以联合其他方法护理,发挥不同护理模式优势,降低风险发生率[4]。
综上所述,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理想,能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率,提高临床治愈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叶慧萍,施春芳,陆金英.危机管理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12):17-18.
[2]余新颖,马琳.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89-90.
[3]林月娇,张梅青,高龙海,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途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6):63-65.
[4]段京娟.风险管理在院前急救转运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0):139-140.
论文作者:金宗玉,徐月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患者论文; 危重论文; 院内论文; 实验组论文; 过程中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风险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