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配电网就是连接电力设备与用户的通道,所以供电系统的整体质量与安全是配电网的运行质量和可靠性具有非常大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电能作为人们生活和生产必不可少的基础能源,一旦电力输送受到影响,很容易导致电能浪费,无法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求。在这种前提条件下,必须要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减少电力线损问题。
关键词:线损;输配电;创新技术
引言:由于当前能源资源消耗日益严重,必须要加强对能源资源的节约利用,而电能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煤炭资源等所以最主要的就是通过节约电能损耗的问题,保证电能的整体利用效率。对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针对减少线损条件下输配电技术的创新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1.电力经常产生线损的原因
1.1电网设置不科学
在我国大多数农村变电所中,电网的基础设施缺乏科学合理的配置,造成设备之间的工作不够协调,功率输入和输出不成正比,导致大部分的变电所设施都没有能够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再加上线路过长、电力输配系统复杂等因素,导致线损严重增加,浪费大量的能源资源。
1.2分线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比较低
在配电网设置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建设标准比较低的路段,主要原因在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经常会采用质量低劣的电线,导致电线电阻比较大、直径变小,很容易发生电能损耗问题,如果没有能够及时更换,也会导致漏电火灾等安全事故。
1.3电力荷载运转不均衡
当前城乡对电力需求量不断扩大,导致电力输配过程中并没有进行合理的调配,造成乡镇区域电能输送过剩。这些区域也没有出现相应的无功补偿设备,而是采用一些负荷比较大、输出功率比较低的设备,很容易导致电力荷载不均衡的问题,造成变电站无功运行,产生严重的电能浪费。
2.减少线损条件下输配电技术创新的对策
2.1不断深化改革,促进电网系统管理质量
电网的管理水平能够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所以要想提高电力输配电的运行质量,最主要的就是对电网的管理运行模式进行全面的改革。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电力输配技术管理体系,尽可能的减少线损,将减少线损的任务分配到具体的个人,增强每一个电力管理人员自身的责任感,这样才能够加强电力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水平。对电力技术比较落后的区域应该加大资金投入,改进基础设施建设,应用集中抄表技术,增强电力管理的效率,避免出现人为偷电、窃电的行为,从本质上减少线损。
2.2合理规划配变电站
线损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配变电站布局不科学,要么就是过于集中要么就是过于分散,造成线损问题严重。在配变电站分布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增加配变电站整体的分布点,缩小电网单个配电站的供电范围和半径。对用电量比较大的用户来说,要加大对变配电站的建设投入力度,促进电网整体的结构优化,保证供电整体质量。
2.3加强和推广新技术
柔性输电技术作为输电设备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技术,能够实现电压阻抗等电气快速连续的控制,通过柔性输电技术的应用也可以改进传统控制方法的局限性,提高电网的可控效果。柔性输电技术可以确保电力传输设备智能化的发展,保证快速连续的对电压和阻抗等相关因素进行合理化的控制,确保对传统控制系统的局限性进行改进,保证电力系统控制更加的灵活,增强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动态中融技术可以不断的突破现有的技术条件充分,运用线路中存在的隐形容量来增强整个输电线路传输的整体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提高配电自动化运行的效率
运用配电自动化技术,能够保证配电网运行监控的质量和水平得到全面的增强,促进配电自动化的实现。利用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对配电数据信息采集、监控、馈线、电网分析等相关,实现配电信息化。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的快速发展,能够将配电站、配电终端、配电子站、通讯网络等部分共同构成配电网自动化网络,能够检测出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故障,并且进行科学的纠错,避免对用户产生不利影响,增强整个电网运行的安全性能。通过运用配电自动化系统,也能够及时对外部进行实时监控,提高配电网的抵御风险能力,避免出现大面积停电和破坏的故障,保证用户的正常供电减少线损提高整体的运行效率。
2.5大力发展配电自动化技术
随着配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实时监测技术水平不断完善,输电线路整体运行状态得到了全面的增强,例如线路覆冰检测、绝缘子污秽监测等技术能够帮助检修人员快速处理电路中各种问题,避免出现因为绝缘子污秽导致绝缘效果下降等情况。而且也可以实现线路偷盗监测、温度监测,最大限度上减少电路损耗,避免偷电窃电的行为,也能够为偷电窃电行为的判断提供相应的标准,帮助电力企业提高自身的经营水平,保证供电的整体可靠性。配电自动化技术可以对配电网络进行实时监测,也是整个配电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电自动化系统能够对配电数据进行实时的信息收集与整理还能够对数据进行自动化的分析确保互联网的应用效果和应用水平。配电网络自动化技术还具有一定的自愈能力,可以及时发现配电线路中产生的故障问题,尽可能的减少对用户的影响,确保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1]。
2.6状态监测技术
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水平的不断创新,实时动态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通过状态监测技术能够确保输电线路状态建设的整体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从目前来看在线路监测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通过对线路覆冰监测线路防盗监测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能够保证线损的消耗明显下降,而且还能够保证线路运输的安全,另外必须要充分运用先进的监测和诊断技术,建立完善的输电线路,实时监测系统,快速准确的对故障信息进行定位,提高线路供电的可靠性。
3.供电企业降低线损的具体措施
3.1建立健全指标管理体系
线损作为供电企业最主要的考核指标之一,能够直接影响电能质量的高低以及供电企业经济效益,所以供电企业也必须通过科技创新的方式来控制线损。在供电企业处理线损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定期开展线损分析,提高自身营销管理的能力。只有全面的加强线损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才能够有效避免线损。在线损管理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建立健全供电所线损管理指标体系,这样才能够保证对于区域内所有的电力网进行协调统筹,合理调配不同线路台区的考核指标只有这样才能够加强,对于岗位责任人的科学管理,将各项指标落到实处,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制度,加强考核管理,才能够增强线损管理的实效性[2]。
3.2开展线损分析工作
在开展电力线损分析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明确影响损失的主要原因,并且寻找积极的解决策略,从而保证最佳的降耗目标,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通过线损统计能够明确电网漏电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对历史与现实的数据相对比,也能够及时发现偷电窃电等行为,尽可能的挽回电力企业的经济损失。
结论:
简而言之,电能输配过程中会出现不合理的损耗,最严重的就是线损问题。本文基于必须减少线损的前提条件下,加强输配电技术的创新,提高电能的整体使用效率,保证电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高虹瑞.输配电线路节能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04).
[2]王达.减少线损条件下的输配电技术探讨[J].电子制作,2019(08).
论文作者:黄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线损论文; 技术论文; 线路论文; 电能论文; 电力论文; 电网论文; 过程中论文; 《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