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 835000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单纯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术联合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结果 本次研究发现,在患者脑内血肿大小分层方面,两组患者死亡率、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以术前中线偏倚状况为依据,当术前中线偏倚>1 cm时,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术联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以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但预后效果不显著,需要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死亡率
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cerebralhemorrhage)
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即为出血性卒中或脑溢血。因情绪激动、过度脑力与体力劳动或其他因素引起血压剧烈升高,导致已病变的脑血管破裂出血所致。其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脑出血是晚期高血压病的最常见、也是急性脑血管病人最严重的一种。高血压对脑的危害是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和生命的最危险因素,应该给予高度重视。[1]一旦患者出现高血压脑出血症状,应该及时送医院接受针对性治疗,迅速改善患者病情,争取预后良好。本文我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计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70例研究对象,均随机选自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确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为(59.13±8.74)岁;术前GCS评分5~11分,平均(8.66±1.34)分;血肿60~108 ml,平均为(69.33±2.58)ml;其中血肿破入脑室11例。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7~85岁,平均(60.18±8.95)岁;术前GCS评分5~11分,平均(8.73±1.41)分;血肿60~108 ml,平均为(69.57±2.69)ml;其中血肿破入脑室12例。本研究均排除凝血功能障、严重内脏疾病、自发性脑出血以及临床资料不全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对照组35例患者,接受单纯开颅血肿清除术,即患者全麻后取仰卧位,将其头部偏向健侧方,沿额颞弧形切口游离骨瓣,向前下咬蝶骨脊,分离额叶与颞叶,暴露岛叶,于无血管区采用脑针穿刺0.8 cm左右,至血肿腔后析出陈旧性血液,再将岛叶切开进入血肿腔内,将血肿利用吸引器抽吸,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确认为新出血后将硅胶引流管置入血肿腔内,行常规关闭切开即可完成手术。
观察组35例患者,则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即患者全麻后取仰卧位,头部偏向健侧大约为45°,沿翼点入路切口行额颞部骨瓣减压,咬除蝶骨嵴部分,保证骨瓣约为10 cm×8 cm,再剪开硬脑膜。在显微镜下,经由颞中达到岛叶,将血肿清除。在入路中,要尽可能防止侧裂内血管损伤,予以血肿壁、深部出血点电凝处理,渗血处作压迫止血处理。等血肿彻底清除后升高血压,保持为149/90 mm Hg左右。若无出血,于血肿腔内置入14号导尿管,基于硬膜未缝合下放置人工硬脑膜,于硬膜外放置引流管,除去骨瓣。
术后,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电检测,将患者血压控制为150/90 mm Hg,留置胃管,详细检测患者消化道是否存在出血现象,予以肠道内营养支持,保持内环境安全。同时,要行抗感染治疗。另外,对深度昏迷患者,预计其短时间内无法苏醒,则行气管切开,强化气道管理,行高压氧舱治疗。
1.3 效果评价标准[2]
应用格拉斯哥结果评分(GOS评分)标准,分析死亡率及术后1个月、3个月的GOS评分,4~5分为良好,2~3分为差。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文数据,计量资料(±s)表示,采用t检验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文两组患者术后,在脑内血肿大小分层方面,两组患者死亡率、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以术前中线偏倚状况为依据,当术前中线偏倚>1 cm时,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其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为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绝大多数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治疗,应在非手术治疗未能奏效而出血尚未引起原发或继发的致命损害时才有价值。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血肿、降低颅内压,解除脑疝的发生和发展,改善脑循环,促进受压脑组织的及早恢复。[3]总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是有选择性的,出血较少的,可以采取内科治疗,血肿较大时,如外囊或内囊区血肿体积达到20毫升以上,及时开颅手术或行脑立体定向手术清除血肿,常有助于解除脑受压,促进恢复。
本文研究中,对照组仅采用单纯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术联合治疗方案,以术前中线偏倚状况为依据,当术前中线偏倚>1 cm时,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1、3个月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脑内血肿大小分层方面,两组患者死亡率、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证明,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能促使水肿的脑组织向外急剧膨胀,有效降低颅内压,缓解脑组织缺血缺氧,保护了患者的脑功能;但去骨瓣减压术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易诱发术后硬膜下积液、癫痫等并发症,其适用于血肿量较大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因此,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具有选择性,一定要根据患者个体病情采取相应最佳治疗方案,才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总之,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能够低患者死亡率,便但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因此,术前一定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选择合理手术方案进行治疗,为患者预后良好奠定基础,值得我们不断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詹结民.额颞大骨瓣减压术在幕上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安徽医学,2011,38(3):322-323.[2]刘爱举,杨春伍.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微创治疗与传统手术治疗对癫痫发生率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3):48-49.
[3] 肖建兵,黄亚军,刘锋,等.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联合自拟中药治疗与内科保守治疗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3):19-20.
[4]刘继新,依斯哈尔,王志丹,等.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在大面积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1(5):520-521.
论文作者:帕尔哈提•赛都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血肿论文; 患者论文; 脑出血论文; 高血压论文; 术后论文; 死亡率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