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钰晴 曹丽 茅春雅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 江苏南通 226001)
【摘要】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对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3月来我院治疗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5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自主排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实行个性化护理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缩短自主排尿时间、减少残余尿量,降低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7-0164-02
脊髓损伤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会导致患者损伤节段以下肢体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严重影响[1]。神经源性膀胱是指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常见的伴发症,严重的易导致患者死亡。目前临床一般采用导尿管排尿治疗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导尿管排尿也存在局限性,长期使用会引起泌尿系感染,损伤肾功能[2]。有报告显示[3],对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能有效缩短自主排尿时间,降低泌尿系感染。为验证这一观点,本研究对来我院治疗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行个性化护理,并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相比,观察效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5年3月来我院治疗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5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9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39.8±9.6)岁。研究组中男20例,女8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39.5±9.2)岁。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向患者宣教疾病知识、心理安慰、按医嘱用药等。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个性化护理,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个性化护理包括膀胱训练、间歇导尿,具体方法如下:
1.2.1膀胱训练 (1)训练患者的排尿意识,护理人员告知患者膀胱区或肛门内出现胀或麻木的感觉则表示膀胱充盈,指导患者寻找引起排尿反射的扳机点。根据脊髓损伤部位的不同指导患者不同的排尿方法,如颈椎、胸椎脊髓损伤者指导患者刺激会阴区、大腿内侧、臀部,能诱发排尿;T12以下损伤的脊髓损伤者,可以指导其放松盆底肌肉,采用双手由膀胱底部向体部环形按摩,然后再将双手慢慢挤压膀胱,逐渐加重力度直到排出尿液;(2)中频治疗,将GM2000中频治疗仪放置于相应的穴位进行电刺激。
1.2.2间歇导尿 选择14号单腔超滑导尿管在无菌环境下对患者进行间歇导尿,导尿期间嘱咐患者减少饮水量,可以10点饮水200ml,16点饮水200ml,晚上可以稍微增加饮水量。控制导尿时间,白天每隔4~6h导尿一次,导尿量控制在400~500ml之间;夜间根据患者的饮水情况定时开放导尿管。患者练习自主排尿后,导尿次数可以根据患者自行排尿后残余尿量调整,如残余尿量100ml以下,每日1次或两天1次;残余尿量100ml以上,每日2次;残余尿量超过150ml,每天3次;残余尿量超过200ml,每天4次。如果残余尿量小于100ml并能持续1周以上,则可以停止间歇导尿。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残余尿量、自主排尿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观察两组患者泌尿系感染。残余尿量根据尿道插管回抽残余尿测定;自主排尿时间是指残余尿量小于100ml开始计算;生活质量采用我院自制评价表评定,评分内容包括社会/家庭健康状况、生理健康状况、情绪稳定状况、功能健全状况、附加注意事项,满分195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4]。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残余尿量、自主排尿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自主排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2.2 两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中有1例(3.57%)发生泌尿系感染,对照组患者中有12例(42.86%)发生泌尿系感染,研究组患者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脊髓损伤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日常生活。导尿管导尿是治疗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的常用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泌尿系感染是导尿管导尿常见的并发症,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个性化护理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护理方法,主要是根据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了解患者的需求,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服务[5]。本研究主要讲述对来我院治疗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行个性化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自主排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主要由于个性化护理根据患者脊髓损伤部位的不同指导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训练自主排尿,提高患者自主排尿意识,从而缩短患者自主排尿时间,减少残余尿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传统留置导管虽然能解决排尿困难,但是长期使用会导致泌尿系统感染[6]。而个性化护理通过训练患者的自主排尿,缩短自主排尿时间,从而降低泌尿系感染率。
综上所述,对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实行个性化护理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缩短自主排尿时间、减少残余尿量,降低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秀梅,徐彦龙.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5,35(07):670-673.
[2]郑珍香,颜小茜.早期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及尿路感染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08):1265-1266.
[3]李小梅.个性化护理对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康复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08):36-37.
[4]周波,张威,李璇.综合康复护理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应用[J].中国康复,2014,29(02):133-134.
[5]荆莉萍,金培英,周玮.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22):3515-3517,3518.
[6]何梅,倪少波,李丽华.PDCA循环管理联合个体化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8):3472-3475.
论文作者:葛钰晴,曹丽,茅春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9
标签:患者论文; 膀胱论文; 脊髓论文; 泌尿系论文; 损伤论文; 残余论文; 神经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