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轨”后普通中专面临的形势和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专论文,对策论文,形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精神,我省从1997年开始对地方属非师范、体育类普通中专试行招生计划“并轨”改革,并决定在2000年对全省所有普通中专实行“并轨”招生。与招生计划“并轨”改革相配套的是推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逐步由国家计划分配转到面向社会、进入市场、公平竞争、自主择业的轨道。
招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意义不仅在于对非义务教育阶段回收一定比例的教育成本,增加教育投入,更在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使学校增强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力。但是这一改革对长期习惯于国家包招生、包分配的普通中专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若不认真研究,“并轨”后普通中专将面临怎样的形势,应采取什么对策,很可能会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故本文试就上述问题谈点肤浅的认识,供同行们参考。
(一)
实行“并轨”改革后,普通中专面临的形势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并轨”改革为普通中专学校的自我发展提供了机遇,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并轨”改革为普通中专学校开辟了新的经费渠道。“并轨”改革后,学生一律缴费上学,按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教委联合文件规定,中专学校视专业不同可以向学生收取每生每年2000-4600元的培养费和每生每年400元的往宿费,省计经委、省教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浙江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试行招生计划“并轨”改革的通知》指出:“实行‘并轨’缴费上学后,学校的事业经费学校主管部门仍继续按原拨款办法安排,不得因此而减少。”可见实行缴费上学制度得益的首先是学校,通过这一举措,中专学校可望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福利待遇,有效地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为中专学校的自我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二是“并轨”改革为普通中专学校的自我发展提供了动力。“并轨”改革的实质是把教育推向市场,它改变了由国家包办教育的传统做法,迫使学校参与市场竞争,并在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长的责任仅在于教育教学和管理,至于办学过程中的其他问题,诸如人事、经费、招生、分配等,统统依赖于政府部门。“并轨”改革后,学校不仅要抓好教学和管理,更要动脑筋想办法,适应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搞好招生和分配。因此,这一改革有利于中专学校增强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力,密切教育与经济建设的联系,客观上为学校的自我发展提供了动力。
但是,“并轨”改革也使普通中专学校面临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来自因不包分配引起的生源不足。
普通中专作为职业学校,学生上学主要受就业驱动,所以学校的招生工作受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制裕假定某所职业学校能基本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则报考者就多;若就业后行业待遇较好,报考者更是趋之若鹜。反之,报考者就少。
“并轨”改革后,由于实行不包分配制度,普通中专毕业生就业须进入人才交流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面临的困难非常大。
一是从整个社会背景看,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国营企业的改制,下岗工人与日俱增,下岗工人再就业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在这个特定的背景下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形势不佳。1997年诸暨市要求分配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共1744人,结果未能落实工作的近400人,占23%。虽落实工作,但专业不对口的无法统计,其中相当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在企业从事简单劳动。
二是相对于高校毕业生,中专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存在更多的不利因素。
其一、中专毕业生学历档次低。目前,社会上存在片面追求高学历的倾向,一些人不懂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宝塔型结构,不了解不同层次的学校有不同的培养目标,片面地认为不管干什么工作都是学历越高越好,因此在人才交流市场,一些用人单位总是瞄准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而对学历档次低一点的中专生就较少有人问津,置于被人遗忘的角落。
其二、中专生女生比例高。笔者曾对一些初中毕业班班主任作过调查,据这些老师反映,在初中后分流过程中成绩稍好一点的男生一般都要求报考普高,以求三年后挤入大学校门。而女生则由于生理上的差异,其学习成绩的稳定性不及男生,即使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较好的一些女生,亦担心进入高中后掉下来,为了求稳,她们较多报考中专。据诸暨市招生办提供的统计资料,诸暨市1997年报考普通中专的1655人中,有女生1006人,占61%。初中女生的报考心态导致了中专学校“阴盛阳衰”的现象,其中最突出的是中师,如诸暨师范学校,1993年录取的200名普师生中,男生仅占20%。为解决男生比例过低问题,绍兴市招生办从1994年开始,采取男生降分录取的办法以保证男生比例不少于40%。其他中专学校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如诸暨市中等专业学校,在现有的752名普通中专生中,女生427人,占57%。女生比例高是中专生就业的又一个不利因素。这是因为,女生就业后很快面临恋爱结婚,生养孩子等现实问题,用人单位顾忌大;加上有些行业如建筑、安装、地质、勘探等,常年流动作业,有了女同志,工作生活都不方便。所以许多用人单位不愿意录用女生。
总之,实行“并轨”改革后,普通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存在较多困难。毕业生就业的困难必然影响学校的招生,招生的困难又必然影响学校的发展,我们既要看到“并轨”改革给普通中专带来的喜的一面,又要充分估计其忧的一面,要超前研究对策,采取有效措施,使学校有关工作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
(二)
面对“并轨”改革后的新形势,普通中专学校怎样才能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呢?
1、研究办学战略,抓好三个环节
实行“并轨”改革后,普通中专学校不能再按老规矩走路,要面对新的环境,围绕“生存发展”,研究办学战略。
笔者认为:从战略上讲,普通中专办学应抓住三个环节,即招生——质量——就业。其中招生是关键,就业是重点,质量是根本。
所谓招生是关键,指的是招不进学生就办不成学校,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没有学生就不成其为学校。二是在缴费上学的形势下,招不进学生则意味着学校经费渠道的堵塞,而经济上的窘迫又必然办不好学校。
所谓就业是重点,是指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如前所述,解决就业问题是搞好招生工作的前提,因此学校要把解决毕业生的出路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切不能顺其自然或撒手不管,这既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学校负责。
所谓质量是根本,指的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学校要在专业对路的前提下,坚持以质取胜的观念。这是因为,从长远观点看,人才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毕业生素质的竞争,在同样符合经济建设人才需求的条件下,哪个学校的教育质量高,那个学校的毕业生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根本。
抓好招生、质量、就业与学校发展之间又具有密切的联系,抓好质量是抓好就业的保证;抓好就业是抓好招生的前提;抓好招生、质量、就业是学校发展的基础。
2、适应新的形势,转变思想观念
“并轨”改革的实质是把教育推向市场,学校工作要适应新形势,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一是要树立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面向经济建设大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专业人才。二是要树立效益观念,要研究如何提高现有校舍、师资、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要在认真调查研究、摸清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的基础上,争取上级支持,增加“适销对路”专业的招生名额。既讲社会效益,又讲经济效益。三是树立质量观念,要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四是树立竞争观念。知识分子历来有“自命清高、与世无争”的毛病,长期的国家包办教育的体制更使学校的知识分子缺乏竞争意识、招生坐等考生上门,分配坐等用人单位或人事调配部门同志上门,不肯放下架子、主动出击。“并轨”改革后,中专学校的招生、分配都要参与市场竞争,若不转变观念,学校工作必受到影响。与竞争观念相关的是竞争手段问题,无可置疑中专学校参与招生、就业竞争的主要手段应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但适当运用一些市场经济的办法也是必要的,1998年1月22目《文汇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寒假作业:有奖帮学校招生》的文章,文章说,金华实验中学原是一所仅有500名学生和100万元债务的农村中学,通过连续四年发动学生有奖帮助学校招生,至今在校学生达到3400人,1998年学校规模将达到5000名学生的设计容量。不仅发展为浙江规模最大的重点职高,而且“扭亏为盈”,不要国家一分钱,自投新增固定资产近200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校”,生源来自全国各地,最远的来自新疆。本人认为,金华实验中学运用市场经济的一些办法进行招生并取得成功的经验值得普通中专学校借鉴。
3、建立负责招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专门机构
为保证招生、就业基础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应建立专门机构,选派事业心强且工作能力强的同志专门负责这项工作,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这个专门机构的职责,一是开展公关工作,建立与地市县招生办、人事部门、部分生源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密切联系,及时了解生源情况和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息;二是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思想表现、业务水平、动手能力、人际关系等基本情况;三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学校领导提供准确信息,为学校调整专业设置、改进教学工作当好参谋;四是负责招生、就业的具体事务。另外,由于实习和就业本身具有内在联系,所以这个机构还可兼任实习安排与指导工作。
4、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和今后的发展,学校应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一是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要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方向、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艰革创业精神和法制等方面教育。要根据据职业学校的实际,分年段落实德育内容,保证德育工作序列化、系统化,为学生今后就业和创业奠定思想基础。
二是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突出素质能力的培养。根据职业学校的特点和毕业生就业的实际需要,普通中专学校要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技术能力和就业能力,在上好专业理论课的基础上,保证实习实验课的开出率,强化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考核。同时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选用能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新教材,从而使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
三是认真抓好体育卫生工作,关心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加强美育和健康教育,组织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强健学生体魄、陶冶学生情操。
5、提高教师素质,发挥教师作用
教师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素质,发挥教师作用。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学校党政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营造讲理想、讲纪律、讲奉献的政治氛围,引导教师进一步树立为教育事业献身精神,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鼓励教师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
其次要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主要措施:一是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函授,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二是选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见习,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三积极开展教学业务大比武活动,例如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一堂课、一个教案、一篇论文的“三佳”比武活动或普通话、粉笔字、板书设计等内容的教学基本功单项竞赛,组织专业课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竞赛、实践操作表演,单独组织青年教师进行业务比武活动等。四是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富有实践经验又有一定专业知识功底的师傅担任兼职教师,充实专业课教师队伍,提高师资水平。
再次,要建立有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主要应从继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上做文章。一是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在强调校长的行政决策权和指挥权的同时,要研究如何保障党员和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问题,努力营造学校内部民主和谐的氛围,培养教职工与学校共命运的意识,从政治上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二是进一步完善教师结构工资制和奖金福利分配制度,坚决打破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的分配方式,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质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重奖在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校其他工作中有重大贡献的教职工,运用利益驱动原则,从经济上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三是进一步加大教师聘任制力度,坚决打破“铁饭碗”的用工制度,建立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教职工岗位聘任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并轨”改革为普通中专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前途光明。但也带来了困难,形势严峻。故在实行“并轨”改革的初期,我们一定要立足长远,预见未来,深该领会“并轨”改革的实质,正确分析即将面临的形势,超前研究办学战略,以教育质量为根本,以就业分配为重点,以招生工作为关键,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创造普通中专学校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