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河 山东省平度市大泽山镇大泽山中学 266713
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也成了定义教师的一句至理名言。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对教师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解答疑惑那么简单了。21世纪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教学某一门学科时,不应该单单是死板地去答疑解惑,更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课的教学也不例外。那么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必须要对课堂教学艺术进行改革,让学生爱上历史,有着浓浓的学习兴趣,进而在历史课的学习中提升自己的各个方面的能力。
一、教学设计补充“有趣事”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在课堂上有活力,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学设计是否有兴趣有内容,便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对这堂课感兴趣,更是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
现在的历史教材内容较为简略,有些内容或被删除或是蜻蜓点水似的一笔带过。如《红军长征》这一课,大部分学生看过课文后,觉得只有红军失利的第五次反“围剿”,却没有前四次反“围剿”的内容;遵义会议后,恢复毛泽东在军事上的指挥权后,摆脱敌人围追堵截的几次重要的战事本是同学们最感兴趣的,书中却写得非常简单,这让学生感到没意思,兴趣全无。如果照着书本内容上课,他们会感到兴味索然,上课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所以,在编写教案时, 根据需要,查阅大量与课文相关的课外历史资料,筛选补充学生最感兴趣的材料。事实表明,这样的补充是必要的,学生非常喜欢这些内容,知识要点也记得更牢固。
二、课堂导入紧扣“有趣点”
一节课的导入语能否作到新奇、有趣、吸引学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几种做法。
1.视频影像再现历史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喜欢看电视,在上课前三分钟,可利用多媒体放映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视频,再现当时历史画面,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历史的兴趣。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我在上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进教室,观看电影《甲午风云》中的“黄海战役”片段,学生非常感兴趣,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了。
2.诗词导入环环相扣法。诗词语言精炼、生动、优美,学生喜爱朗读、背诵。因此可以利用学生易懂或熟识的诗词导入新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讲《中国古代著名的封建皇帝》这一专题时,我和学生一起朗诵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由于学生被诗的意境感染了,听起课来聚精会神,这节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提出问题联系实际法。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我在讲《中国共产党诞生》时,我这样讲;“同学们,我们每年的七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学生回答:是党的生日。那么,你们知道它的来历吗?” “中国共产党是哪一年诞生的?她诞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与以往的党派到底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今天,新中国又做出了哪些成绩?学生们不得不把目光聚焦在现实生活,来感受共产党诞生给我们带来的好生活,学生七嘴八舌畅谈自己的见闻感受。这样导入就深深吸引住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体现“有趣化”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保持“乐知者”的角色,教学过程必须灵活且有情趣。
1.讲课故事化吸引学生兴趣。用讲故事的方法代替死板僵化的填压式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将课文的主要内容贯穿于故事中,这样,既能引学生入胜,又能使学生掌握知识,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记忆更形象、更深刻。比如,讲述八年级上册第20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时,我将三大战役的兵力部署、战场范围、战场规模以及毛泽东“运筹帷幄,决战千里”的战场指挥艺术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来,让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里享受文化大餐,掌握知识要点。这种讲课的效果是:老师津津有味地讲,学生入神地听。同时,这种方法对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驾驭能力、授课艺术水平等都会有较大的提高。
2.课堂灵活化激发学生兴趣。中学历史课程内容知识点琐细,若教师按部就班、一一讲解,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乏味的情绪。学生自编自演历史短剧,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这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我有针对性地将教学内容交由学生处理,鼓励学生自编自演历史剧。例如,学生将《和同为一家》中“文成公主入藏”编成历史短剧,形象地再现了历史情景。学生在表演中大胆创新,塑造了美丽动人的传说。历史短剧全部程序由学生自己制作完成,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认为:初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牢牢记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每一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他们有着鲜活的生命,丰富的想象,放飞的灵感。只有学生对历史课有兴趣了,只有“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了,学生才会爱学历史进而掌握了历史课的学法,也就能从中体会到历史的魅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论文作者:张文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0月总第2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1
标签:学生论文; 历史论文; 兴趣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感兴趣论文; 能力论文; 内容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10月总第24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