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环境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出现,要与时俱进,解决社会现状问题,改善当下民众的居住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自我发展的同时带动社会的发展。在全球化的今天,城市公园中的景观类型多种多样,植物景观以其独有的季节性变化、灵活多样的搭配形式以及色彩的丰富性、姿态的优美性等广受城市居民喜爱。本文介绍了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随即对游人以及城市居民对公园中植物景观的心理需求做了对应探讨,着重就城市公园内的植物景观设计要点和设计内容展开了细致分析,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城市公园;环境心理学;植物景观;生态;设计
一、环境心理学概念
所谓环境心理学,其研究内容主要是人的经验积累和行为动作与周围的天然或者人工环境之间的相关性,从心理学角度对人类整体活动和经验受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系统化研究,特别是物理环境作用,将不同客观环境中人的当下心理活动及变化规律放进特定的理论体系内借助心理学的研究工具加以系统论证,人对环境当下的认识、态度以及心理反馈等均在其研究之列。特别是人在特定空间中当下(个人空间以及私密性等)所产生的心理压力以及生理反应是研究的重点,涵盖了社会学、环境学、人类学以及心理学等不同领域的多个层面,其学科界限不很明显,核心在于从不同学科和不同层面探寻人与外部环境之间互动关系的良性发展与循环。
二、游人以及城市居民对公园中植物景观的心理需求
1.多样性:城市生活的消极特点是忙碌、节奏快、压力大,闲暇时间人们倾向于闲散、舒适的调剂方式,能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是人们休闲方式的首选。城市中拥挤的建筑和交通使得公园成为人们亲近自然的为数不多的选择,景观植物的多样性对于放松神经和缓解疲劳大有裨益;2.安全性:作为开放的公共场所,公园内游玩的小孩和老人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植物本身物理外观的安全性是其一,其二是植物造型在其所处空间内对人们在心里层面上尽量不要造成侵犯的感觉;3.可达性:也就是从公园任意一点到某具体景点的难度高低,若植物景观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公园游客就能比较容易地近距离接触景观植物,进而产生良好的空间交流效应,公园的服务价值就能顺利全面发挥;4.舒适性:人体对于周边环境最本能的要求是舒适性,在公园中主要是光线明暗、色彩变化以及植物质感等方面的舒适度。
三、城市公园内的植物景观设计要点分析
1.满足植物景观多样性的需求。首先是植物种类多样性,不同种类的植物不仅生长习性不同,其所表现出来的外观枝干、花叶的形态和颜色等也更加丰富多样,从艺术审美和植物生态的角度构造动静结合、立体多变的植物景观造型,为城市公园增添平和舒适的自然之色;其次是空间层次的多样性,通过灌木、乔木以及草本植物错落有致的搭配和组合,将公园空间通过柔和的方式划分为不同功能区,以用心的设计将把植物景观和谐地嵌入到城市公园中。
2.满足植物景观安全性的需求。一方面是植物本身的安全性,因公园游客跨越了各个年龄段,首先选取植物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尽量避免外观形状带刺或者容易落果的植物种类,其次,所选取的植物不能具有毒性,确保景观植物无毒无害、可亲近;另一方面,景观整体造型在设计时要兼顾游客的心理安全的需求,既要不影响公共区域视线的通透性,比如设计绿篱等形式的隔离带,又要保障游客对空间环境的可控制性,植物景观在公园中的具体位置和适宜,不能产生障碍感,而对于卫生间等私密空间,就要注重周围植物的隐秘效果。
3.满足植物景观可达性的需求。可达性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视线可达,比如,在设计公园的植物景观时,对于不同造型的节点和序列的排布要精心筹划,保障不同区域景观之间视线不受阻碍,或者保有半通透性,提倡以灌、乔、草相互结合的方式打造层次分明又简洁的景观效果,甚至可以借助色彩更加鲜亮或者造型更加突出的植物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对特殊部位、中心部位或者遮挡景观的视线可达;另一个是路径可达,与植物景观密不可分的是道路和围合空间,路径可达才能实现景观设计和建设的功用,通往景观的路径通畅和便捷是可达性的良好体现,如果过于注重“曲径通幽”等艺术效果,无端将路径设计过多弯绕,景观路径可达性的降低就会明显盖过其艺术性,影响景观价值正常发挥。
4.满足植物景观舒适性的需求。要满足人体舒适性要求,在设计植物景观时首先要对日照环境加以合理规划,植物对光线最明显的作用就是遮挡,高大茂盛的乔木下是游客夏季庇荫的优选,对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时首先要充分考量城市所处地理位置的气候和日照条件,从一年中光照强度的分时变化和游客对光照强度舒适性的需求出发,选择合适的植物类型开展景观设计。其次是风环境的影响,城市风向在年际范围内一般都有规律可循,按照风速、风向大致规律对景观设计的植物类型开展配置,比如孩童在草坪放风筝时需要风,草坪周围一定空间范围要具有良好的开阔性,而对于有避风需求的区域需要借助相应的植物加以遮挡。
四、城市公园内植物景观的设计内容
1.空间设计。由植物营造的空间感知最主要的受限因素是水平、垂直以及顶三大项。水平方向的控制要素主要是植物景观对空间的隔断和连接作用,通常起着空间引导和暗示效果,比如草坪和花坛等地被植物的设计和使用。垂直方向的控制要素主要是树丛、绿篱等,是特定空间范围的软界限,但却起着重要的空间围合作用,植物层次之间的立面关系,错落有致的空间层次也更加增强了景观植物与空间环境的融合度,同时满足了多样性的需求。公园空间跟建筑空间最大区别在于顶面结构,天空是城市公园最直接也是唯一的顶面,高达大树冠连接而成的局部覆盖区域增加了顶的层次性,不同季节又呈现可重复的变化性,从某种角度也可以把顶理解为水平和垂直两要素的综合体现。植物景观空间造型设计可以是开敞式、半开敞式、封闭式或者覆盖式,选用何种空间类型要根据具体空间区域的功能设定加以选取,而不同空间类型所适宜搭配的植物种类也不尽相同。
2.植物的季相。植物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的外观特点称为植物的季相,对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时不仅要考虑人们对三维空间环境的认知,也要考虑对包括时间变化在内的四维时空的感知。植物的色彩、形态以及质地都会随时间(季节)呈现不同变化。进行景观设计时把季节性有差异化的植物相互搭配,利用花、叶、果实等季节性变化使植物景观在时间层面上呈现流动变化的丰富色彩效应。植物外观随季节变化带给人的质感也是动态变化的,春天的嫩芽柔美细腻,夏季的浓枝密叶给人以力量和粗犷的感觉,秋季叶落传达的是萧索之感,冬季光秃的树干就只剩冰冷和疏离感。景观设计中把针叶植物与阔叶植物、落叶植物与常青之物、有花植物与无花植物相互搭配,形成色彩和形态的相互映衬,充分满足不同时间点人们对公园中植物景观的心理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五、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功能规划
城市公园是在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的同时提供运动、文化、管理等功能。基本可以将城市公园分为休息区、散步区、游览区、运动健身区、公共游乐区、儿童游戏区、私密区、交流区和附属部分等几个区域。
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功能设定是一项重要任务,一般情况下,一个城市公园建设要满足物质功能、精神功能以及审美功能,三者缺一不可。城市公园空间作为休闲娱乐活动的必要空间,要从以人为本的设计角度出发,合理组织各模块规划空间形态,协调功能和形式的关系,重在满足人们客观户外活动需求。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必须具备各项功能的设施,在平面规划中合理规划路线,完善功能设施,要掌握设计的中心,根据位置合理分配功能设施,要经过综合的功能设定分析之后进行适当的配置,不宜过多或过少,避免出现空间凌乱,景观质量差的现象。
城市公园景观中有明确的功能划分,且这些功能空间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为避免放置太过零散,要将这些空间作为有机的整体来考虑,形成统一的脉络和形式,平衡与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建造一个城市公园景观的常规组织格局。根据地理位置不同,景观功能模块也不同,一般需要考虑:1、交通,其中包括公园所在位置的主干道和次干道、停车场地、残障人士通道、园内车行和人行道、自行车存放处等等;2、场地,包括不同年龄段的活动场,广场、运动场、休息场所、观景平台等;3、水体和绿地,主要是指行道景观树、草坪、花坛、栅栏静态或动态水池等。
将城市公园景观中的各要素按照功能划分之后,系统的组织起来,进行同类归纳,统一有序的合理布局,将功能性发挥到极致。交通分析、空间分析、模块分析、照明分析和绿化分析都是将同类要素进行归纳,将各功能合理组织到一起来实现系统性的景观功能分析。
六、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交通组织规划
1、交通组织与网络布局
(1)人车分行。建立人行与车行的分离交通组织体系在保证公园环境的独立性和安全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人车分行的布局方法能够保证公园内各功能区域正常进行,避免开放区域出现机动车阻塞滞留产生的种种问题而影响游憩活动的质量,基于环保健康的目的,在公园内的路网布局方面应遵循以下原则:进入公园后对步行道和车行道在空间上分离,设置步行道与车行道两个独立的路网系统。首先将车行路明确分级,采取围绕公园布置的方式,采用枝状或环状形式延伸至游憩场地出入道路。在车行路附近或末端,应合理设置的停车位。在车行路的末端适当加大尺度或设置回弯,方便回车。步行道应在车行道路网内部,用步行道将绿地、活动场地和公共服务设施贯穿起来,并延伸到游憩活动场地的入口。
(2)人车混行。城市公园人车混行的交通组织方式的有点事经济实用。城市公园规模一般都不大,在具体路网布局中,需要从各个方面考虑人车混行安全与便利的问题,包括园区规模,游人出行方式以及场地环境等因素。在小规模公园内,不需要强调人道车道完全分开。由于对空气质量的要求和公园的游憩性质决定,相关规定已经明确提出不再允许一般机动车车辆出入公园,这些也在逐渐得到市民的理解和认可。
2、交通使用功能分析
(1)分级和宽度。公园的道路也称园路,按其使用功能可以分为主路,支路和小路三个等级。各级园路以总体设计为依据,确定路宽,平曲线和竖曲线的线性以及路面结构。
(2)道路设计有关规定。公园内的主路纵坡宜小于8%,横坡宜小于3%,粒料路面宜小于4%,纵、横坡不得同时无坡度。山地公园的园路纵坡应小于12%,超过12%应作防滑处理。主园路不宜设计楼梯,必须设楼梯时,纵坡宜小于36%。公园内的主路,支路和小路纵坡宜小于18%,纵坡超过15%时,路面应做防滑处理,纵坡超过18%时,宜按台阶,楼道设计,台阶踏步数不得少于2级,坡度大于58%的楼道应作防滑处理,并设置护栏设施。通行机动车的园路宽度应大于4M,转弯半径不得小于12M。园路在地形险要的地段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公园出入口及主要园路应当便于通过残疾人使用的轮椅,其宽度及坡度的设计应符合《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的有关规定。
(3)道路人性化设计。在进行园路设计时,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分析人的行为活动。在建筑节点和景观节点之间可以合理规划设计直线道路,这样不仅满足了人们“抄近路”的习惯,而且也避免景观植物遭到破坏。
3、场地铺装功能分析
根据公园总体设计的布局要求,确定各种铺装场地的面积。铺装场地应根据集散,活动,演出,观景,休憩等不同的使用功能进行单独设计。地面铺装是城市公园的构成要素之一,一般分为软铺装与硬铺装,软铺装主要是指植被覆盖。
七、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绿植规划
在选择植物种类的时候尽量选择适生种类即指包括公园所属地的本土树种,和经人工引进及已经适应本土多方面条件的生长状况良好并已经在当地广泛采用的树种。植物种植的密集度对人的心里存在直接影响的作用。要根据当地的人口及气候调整植物的疏密。公园内部的不同区域种植密集度也各不相同,不同区域的用途不同,提供休憩的人群和面积也不同,所以要适当分析研究之后调整植物密集度从而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
八、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植物科学的不断完善,植物景观是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态原则、艺术原则以及以人为本的原则,都是城市公园植物造景的核心所在,根据城市气候环境,土质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种植,进而使得公园景观美化,同时,结合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根据不同游客的心理特征,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应当以便利性与观赏性为设计要求,突出植物景观的生态优势与观赏优势,把握植物的季节变化与物候特征,通过合理的路径安排与植物搭配,为游览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憩环境。
参考文献:
[1]秦春林.城市公园植物生态景观设计的探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6):90-93.
[2]唐家法,黄伊.浅议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的设计与序列[J].南方农业,2011,5(4):70-72.
[3]胡静静,吴小刚.环境心理学在公园夜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0(35):41-42.
[4]王斌.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策略分析[J].北京农业,2015,(8):71-72.
论文作者:刘琴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6
标签:植物论文; 公园论文; 景观论文; 城市论文; 空间论文; 功能论文; 环境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