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域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论文

“一带一路”视域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论文

“一带一路”视域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杨喜璐 祖 彤

(齐齐哈尔大学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摘 要: “一带一路”倡议至今已有六年之久,2019年更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大发展年,它已成为我国当前的时代主题。“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加强了沿线国家的常态化交往,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国家建设。“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法治保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素养卓越的法律人才,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优化法学教育模式、培养高素养、高实务能力的法律人才才能顺应“一带一路”的国际化、高端化的人才需求。

关键词: 一带一路;法律人才;人才培养

“一带一路”是我国面对全球经济变革,统筹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作出的重大抉择。“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给沿线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一带一路”建设将是中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重点,既要汲取外来先进文化,又要将本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这一战略的实施需要各方面的支撑,不仅要靠硬实力,还要依靠软实力[1]。软实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人才是实现“一带一路”倡议,让走出去成为常态的重要支撑。在各国的交流合作中,法律是解决争端的重要武器,因此,法律人才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就显得格外重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法律的专业人才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一、“一带一路”视域下对法律人才的需求

“一带一路”倡议在实施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对诸多国家法律制度的解读,这一倡议能否成功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正确理解和适用彼此的法律规则,能否共建彼此认同的法律框架。而这一切顺利实现的关键,取决于我们是否拥有顺应时代特征的优秀法律人才。

2.2 产后2 h阴道出血量 48例患者中有45例出血量为50~100 ml,2例出血量为150~200 ml出血量,1例出血量250~300 ml。

(一)“一带一路”对法律人才国际化的需求

国际化法律人才是保障“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主要角色。法律人才是维护国家安定的第一资源,国际化法律人才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战略资源。“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2],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对沿线国家的投资项目逐渐增多,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列的法律风险问题。比如审核法律文书难度大,缺乏通行的国际法律保护。如若放任这些风险问题置之不理,会使国家公信力受到威胁,也会阻碍“一带一路”倡议的继续推行。因此,“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是互联互通,互联互通的基础是语言互通[3]。近几年我们一直在强调,法律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国际化,也就是说要构建一只精通英语又知晓国内外法律的专业法律人才,这在解决国际争端,实现合作共赢方面至关重要。为了满足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现实需,法律人才的培养方式也要与时俱进。所以要有针对性地培养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并懂得国际贸易的国际化法律人才。

(1)中医治疗:红花、地龙、全蝎、五加皮、毛姜、独活、乳香、没药等纯中药制剂组方研发了“腰腿痛消”。“腰腿痛消”中药组方已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01 1 15142.0)。根据病情分期服用“腰腿痛消”,同时结合中医手法整复,一周为一疗程,给予适当时间的卧床休息与局部热疗,一般经过1-2疗程治疗,基本治愈,疗效可靠稳定持久。经治疗一至两个疗程,治疗效果明显,治愈率达80%,总有效率达99.8%。

(二)“一带一路”对法律人才的知识结构需求

我国现行的教育教学方式仍然以灌输式为主。灌输式教学方式,重点在于讲授学科理论知识的传递,忽视了学生们的主体地位,降低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课堂气氛压抑,无法拓宽学生的知识框架。虽然现在推行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但实质上并没有改变概念、种类、特点这种知识架构的讲授。除此之外,法学专业的个别学科比较枯燥,晦涩难懂,比如宪法学、法理学,但他们却是培养法律思维、学好法学知识的基础。此类学科如采用灌输式教学法不仅无法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个别学生就此打消了学好法学专业的决心。“法学教育不是教授法学知识,而是涵养法律思维。无论教授了多少实定法的知识,也无法追赶上法律的制定、修改和废除的速度。”[8]这是美国法学家庞德曾说过的一句话。审视我国现行的教学模式,教师充当的课堂的主人,灌输式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活泛思维,不利于实践应用,更无法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培养出合格的法律人才。

二、“一带一路”法律人才培养现状

1.3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2]关于IPFI的确诊标准。所有病例均有肺部真菌感染的组织病理学证据或者肺组织标本、胸液或血液真菌培养阳性(不包括支气管吸取物、支气管灌洗液培养阳性),但不包括真菌寄生和过敏所致的支气管肺部真菌感染。

(一)教育模式落后

“一带一路”倡议将我国推向世界,更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更高、更广阔的平台,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向全世界展现中华优秀道德文化。作为在多边事务中起重要作用的法律人才,更应该将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现在国际舞台。高校可以将职业伦理道德列入到法学专业的必修课当中,号召法律人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头人,坚定理想信念,心怀祖国人民,在国际法律实务中展现法律人的优秀道德素养,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良好交往。

“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带来了极大的法律人才需求,要想真正实现法律人才培养,首先要从培养手段入手,即优化现行的法学教育模式,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而非掌控者。学生应该是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只有将学生的角色转被动为主动,才能培养思维活跃、善于思考、积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法律专业人才,才能顺应“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此外,也可以通过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深度交流合作加强法律人才培养。利用互联网实现国际法学院之间的在线课程分享,以此达到联合办学的目标,培养专业的国际化法律人才。

(二)教学效果不佳

“一带一路”战略要求法律人才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既要加强法学基础理论的学习,也要注重同相邻学科之间的衔接。优秀的法律人才要善于并理性解读法律规定,运用法律原理,秉持公正的职业操守,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社会调查及信息检索能力;良好的口语表达及较强的文字功底,推行“一带一路”建设伴随着很复杂的法律问题,各国家的法律体系不尽相同[4],经济发展,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差异较大,法治环境参差不齐[5],这种复杂的环境给法律人才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需要他们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得以应对。

三、“一带一路”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一)优化法学教育模式

1.2.2 筛查流程 小儿出生后1个月,最迟不超过3个月进行初筛,“Pass”为通过,“Refer”为未通过。未通过者预约2~4周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转诊到南通市虹桥医院听力诊治中心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诊断性检查。

在我国,国际化法律人才的培养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伴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法律人才培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众多高校为了顺应这一时代发展,纷纷积极开设法律专业,目的是为了培养专注于科研领域的专业人才,或者培养符合市场化需求的双语甚至多语法律人才。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与实施,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更加严峻,要求也更加苛刻,当前的培养模式无法匹配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一带一路”视域下的法律人才必须具备国际视野,娴熟的技术能力[6],因此,我们要从现状入手,着力解决法律人才培养过程及模式中的难题。

(二)培养高道德素养法律人才

高校培养出的法学专业学生,大多数将会成为立法、执法、司法中的中流砥柱,因此,注重道德培养尤为重要。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倡导我们要重义轻利、先义后利。[9]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过程中曾强调要展现中国法律人的优秀道德素养,体现中国“礼仪之邦”的精神面貌。

伴随着我国对外商贸合作的日益推进,我国各大高校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逐步增强对法律人才的培养,并加强了“国际法”这门课程的授课比重。但反观我国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难发现,大部分法学专业毕业生都仅把国内律师事务所作为择业标准,工作领域也仅限国内法律事务,这就导致了国际法律方面业务的人才匮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高校在设置法学专业课程时,未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就业情况,即将国际法专业的培养方向限定在了国际经贸上;也没能实现多学科相融合,例如外语优秀的学生不具备法学专业知识。这就导致了国际化法律人才与现实的脱节。

(三)培养高实务能力法律人才

法律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法律实务能力。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时代背景下,法律人才的实务能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处理国际交流,国际纠纷事件中,良好处理各国关系。“一带一路”战略要成为高校培养法律人才的现实契机,给法律人提供更多接触国际案件、国际事务以及跨国实习的机会,提供强化实务能力的平台。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是全社会的共同目标,不仅可以通过跨国校-地合作、跨国校-企合作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跨国实习来实现。“一带一路”战略涉及众多国家,各国家间在法律条文上、法律文化上都有一定差异,因此,培养“一带一路”视域下的法律人才不仅要具备合格的法律实务能力,同时也要具备知晓各国法律机构、法律文化的专业知识。所以,我国要促进跨国法律实习机制的落实,用交流方式感受“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法律文化,提高法律人才的实务能力。

四、结语

法律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艰巨任务,我国应当重视法律人才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法学与外国语言、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只有培养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法律人才,才更加能在国际事务上为我国争夺话语权,才能够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准确表达中国立场,才能在国际交往中为我国争取正当利益。“一带一路”战略是一项伟大事业,我们要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更多有知识、有素养、有情怀的卓越法律人才。

参考文献 :

[1] 付子堂:一带一路战略中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探究,法治教育研究,法律出版社,2017,01

[2] 瞿振元.“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家教育新使命[N].光明日报,2015-08-13(011)

[3] 聂丹.“一带一路”亟需语言资源的互联互通[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22):66-71.

[4] 周秀娟,罗敏娜.“一带一路”倡议下培养国际化法律人才的模式探析——以吉林省地缘优势为基础的考察[J].现代教育科学,2018(4):110-115.

[5] 凤凰网.全球GDP总量达74万亿美元,各国占比排行榜公布[EB/OL].[2018-10-23].http://finance.ifeng.com/a/20170224/15214241_0.shtml.

[6] 罗培新.“一带一路”法律人才长啥样[N].解放日报,2017-07-04(10).

[7] 付子堂.当代中国转型期的法学教育发展之路[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123.

[8] 霍宪丹.法律职业与法律人才培养[J].法学研究,2003(4):80-89.

[9] 杨军.我国传统官箴文化中的义利观及其现代价值,中国领导科学,2018,02.

作者简介: 杨喜璐(1991-),女,汉族,黑龙江人,法学硕士,助教,齐齐哈尔大学哲学与法学学院法学专业。

基金项目: 齐齐哈尔市社科研究规划项目 《一带一路视域下创新性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 QSX2017-27YB)阶段性成果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 SJGY20170377)阶段性成果

齐齐哈尔大学教研项目《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 2017103)阶段性成果。

标签:;  ;  ;  ;  

“一带一路”视域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