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曹永善论文_曹永善

曹永善

溆浦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4193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临床上膝关节损伤患者中实施核磁共振(MRI)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时间段为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病例数共计有72例。使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CT诊断,观察组中患者接受核磁共振进行诊断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均对韧带损伤、关节腔积液、骨质改变以及半月板损伤方面进行检测,观察组的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膝关节损伤症状患者开展核磁共振检查效果良好,其对各种症状的检出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膝关节损伤;核磁共振;CT;效果;诊断

临床上在各类的骨科疾病中,膝关节损伤属于较为常见的类型,通常是因为非接触性的损伤或者接触性损伤所导致,具体有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或者髌骨脱位肌腱断裂等等,而其中又属运动员以及体力劳动者最为多见,膝关节损伤后主要表现为关节内积血、膝关节难以伸直、严重疼痛或者肿胀等等。若果不能及时的获得治疗则容易导致患者发生各种膝关节部位的功能性障碍为主的后遗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在近些年以来,临床骨科医疗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能够使用越发专业的技术对膝关节疾病实施诊断,并且其诊断的准确率有了极大地提升,患者在诊断治疗后的效果明显的获得好转。核磁共振(MRI)作为一种现代的临床检查技术,其具有分辨率高、视野广、无辐射且由多参数成像的显著优势,在针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中获得广泛运用。本次研究中探讨核磁共振在院内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研究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时间段为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病例数共计有72例。使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20例,女性患者有16例,年龄范围在23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32±1.46)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19例,女性患者有17例,年龄范围在21岁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76±1.59)岁。组间患者的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中的患者实施CT检查诊断,在实施检查之前将患者膝关节垫高,引导其呈仰卧位,将胫骨的长轴面和台面中心保持高度一致。之后运用1mm薄层螺旋实施扫描,观察其侧位片以及正位片。

针对观察组使用核磁共振进行诊断检查,患者同样呈仰卧位,之后对患者的冠状面T2WI和矢状面STIR、T1WI、T2WI运用1.5T磁共振成像扫描仪进行扫描,扫苗参数:FOV=18mm,层距=0.5mm,前交叉韧带需与斜矢状面保持平行,冠状位T2WI像的TR设置为4000ms,TE设置为102ms。矢状面的STIR像的TR设置为4000ms,TE设置为44.3ms;T2WI像TR设置为4000ms,TE设置102ms;TR设置为300 ms,TE设置为17 ms。在检查的过程中,需结合膝关节损伤的实际情况,对剖面进行合理科学地调整。

1.3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均对韧带损伤、关节腔积液、骨质改变以及半月板损伤,对比总检出情况。

1.4统计方法

SPSS21.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值用表示,均行正态分布检验,采用双侧检验,比较用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组间比较则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检出率,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当前我国的深灰经济水平不断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于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不断提升,促使我国的医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临床各类检测方法中其准确率以及便捷性越来越高,,原因在于医生只用使用更加优秀的检查方法才能够为患者进行诊断,进而制定更加有效、贴合实际的治疗方案。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对于患者的治疗、恢复以及医院的发展来说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从解剖学上来说,膝关节的组成包括胫骨内外侧髁、股骨内外侧髁、髌骨,其结构特点注定容易遭受强杠杆力,损伤率较高,在临床治疗后其预后效果较差。其发病机制为患者体内的体液循环发生异常,在病变处产生堆积,从而导致炎症发作。所以在疾病的早期便要对患者实施准确的诊断方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最大限度的降低膝关节功能障碍风险,显著的改善患者预后状态,最终实现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的良好恢复。通常临床上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方法有X线以及CT。X线针对骨折情况可以明确的诊断,而CT则是可以清晰的对骨折错位、软组织肿胀或者粉碎性骨折进行显示,但是在对于半月板损伤、软组织肿胀、粉碎性骨折以及骨折错位风方面以上两种方式均比较难以有效显示。而核磁共振方式则能够弥补以上两种方式的不足之处,有效避免检查视野狭窄、分别率低以及较高的辐射等缺陷,同时在诊断结果方面,能够较高水平的与手术治疗效果相吻合。使用核磁共振诊断能够详细检查各部位韧带纤维组织,对各种损伤情况做到明确的诊断。

在膝关节损伤类型中最多的是半月板损伤,无损伤状态下的半月板基质内无氢质子,无法再核磁共振检查时成像,,因此在MRI影像中表现为低信号,而在半月板受损或者存在退行性病变过程中,在撕裂或者退行性病变部位发生滑液深入的情况,提升了氢质子浓度,导致半月板在MRI上从低信号转变为高信号。

膝关节部位的韧带是弹性纤维组织,当膝关节发生韧带损伤时是指髌韧带、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前后交叉韧带等部位受到损伤,针对韧带成像的时候,核磁共振是最为有效的无创模式。损伤状态下的韧带会发生氢质子和水肿液渗出,使得在MRI图像中表现为高信号,在韧带过度肿胀时,在MRI图像上呈现为不规则状态的韧带增粗或者高信号,出现与外界不清的分界,不规则的外形。

膝关节腔积液症状:当习惯接受损伤的时候,有极高的几率导致膝关节周围软组织部位严重肿胀以及疼痛,引发关节囊积液和积血症状。因此在发生膝关节腔积液的时候便提示韧带、关节囊的损伤。在MRI序列上呈现长T1、长T2信号,出现出血时,呈现高信号,部分会有分层的现象。

综上所述,临床上针对膝关节损伤症状患者开展核磁共振检查效果良好,其对各种症状的检出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文荣,王盛智. 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观察[J]. 世界中医药,2016(b06):2030-2030.

[2]李文华,卢东霞,杨金花,等. 膝关节韧带损伤的CT与MRI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8):121-123.

[3]张强军,赵栓来. 核磁共振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可行性研究[J]. 中国医学装备,2016,13(5):61-63.

[4]李显,赵力,王淑丽,等. 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关节镜与MRI诊断分级研究[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5(1):29-32.

[5]杨淑芳. 高场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医疗设备,2017(B07):268-269.

[6]陈玉权,吴勇江. 多层螺旋CT与MRI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比较[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14(6):252-254.

[7]贾丙申,纪志华,周立义,等.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研究[J]. 海南医学,2016,27(17):2804-2806.

[8]孙晓新,周伟,左淑萍,等. 成人完全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形态学特征及MRI评价[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6,35(9):799-803.

论文作者:曹永善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曹永善论文_曹永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