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应有“三想”——谈发展社会科学要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科学论文,要素论文,学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年来,我国的社会科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许多学科滞后不前。究其所因,我以为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社会科学研究者三“想”不够。何谓三“想”:
一“想”,就是要善于幻想。早在1901年,列宁就提出“应当幻想”。他表示无保留地同意皮萨列夫关于“只要幻想和生活有联系,那幻想决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的意见,并发挥:“可惜的是,这样的幻想在我们的运动中未免太少了。对这种情况应当负最主要的责任的,是那些头脑清醒和‘熟悉’具体情况自夸的公开的批评家和秘密的‘尾巴主义’分子。”列宁所提倡的幻想,尽管都是超前,却都和现实生活有联系。列宁慨叹,与现实生活有联系的幻想在我们运动中未免太少了。这就提示我们,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善于幻想。每一门新兴社会科学学科的创立,几乎都始于幻想。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本来是自然科学中的一种新理论,四五十年代在西方出现后很快被用之于社会科学研究,这就是善于幻想的产物。我国在八十年代有人写了《文艺信息学》、《阿Q 的性格系统》、《控制论美学》,这些著作的作者也都是善于幻想。1998年出版的苏简亚《新闻控制论》,以控制论的原理研究新闻,揭示社会如何控制新闻媒体,新闻媒体又如何以媒体这个控制器控制社会,从控制论的角度研究新闻媒体如何做好导向工作和舆论监督工作,受到了新闻界和社会科学界的广泛好评。青年女学者蓝露怡在博士论文《萧红言述的阐释》中,倡言并实践将“细读”与“赏析”这一对亦同亦异的中西文学批评模式整合为一,转为文学研究的显模式,用以阐释在每次经典化的重新定义中,其自身性质的某些方面受到遮蔽而其解读冲突日益突出的萧红文本,进行从叙事、修辞学层次到文化批评学层次的综合阐释,也取得了萧红研究的崭新成果。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所谓“创见”、“标新立异”,无不都是对研究对象作了认真、刻苦的钻研而又善于幻想的结果。我国的社会科学众学科要领先于世界,不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社会科学研究者就要“善于幻想”。
二“想”,即学者要在科学研究中善于保留和坚持自己的思想。在社会科学领域如同自然科学领域,都不是靠“长官意志”、少数服从多数来解决真理属性,而是要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解决真理属性。因此,在实践没有作出检验前,不要轻易抹煞某种学说观点;学者则要保留并坚持自己的思想。如马寅初在五十年代提出人口论,却被认为是宣扬马尔萨斯人口论,受到了严厉批判。但是,马寅初保留并坚持自己的思想。四十多年的实践表明,马寅初的人口论基本观点是正确的,他的有关计划生育的意见,更是符合中国的国情。“错批一马,人增四亿”,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这就是不允许学者保留和坚持自己思想的后果。由此可见,无论是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还是在自然科学研究中,要想使科学事业快速发展,学者应当如马寅初那样保留和坚持自己的思想;而领导人则要允许他们保留和坚持自己的思想。
三“想”,就是要提倡独立的思想。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显著成就的人都有独立的思想。陈寅恪之所以成为学术大师,原因之一,他有独立思想。本来,陈寅恪在国外留学,专攻的是历史,他又精通十几种语言文字,因此他学成归国后,许多人劝说他以史学上的造诣和语言、文学上的得天独厚,研究中国的先秦史或边塞诸国(如契丹、西夏)史,必能取得重大成果。但陈寅恪却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他认为,中国先秦以前的历史,特别是夏代的历史,出土文物太少;边塞诸国的历史,出土文物和见存文献也比较缺少,在史料薄弱的基础上勉强写先秦史和边塞诸国史,难以取信后人。因此他另辟新路,运用“以文证史”的方法,写出了《元白诗笺证稿》和《柳如是别传》两部大著。顾准、孙冶方在经济领域内之所以取得传世的研究成果,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因为具有独立的思想。在计划经济体制占统治地位的年代里,他俩各自提出了要搞商品经济,要尊重价值规律的意见。如今我们有些社会科学研究者,常常是综合诸家之说,说点自己的心得体会,甚至变相剽窃他人成果为己有。尽管这些人也有某些著作问世,却因为缺乏自己独立的思想,“尔曹身与名俱灭”,而具有独立思想的陈寅恪、顾准、孙冶方却是“不废江河万古流”。
我认为,如果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者都以这三“想”进行研究,那么,我国的社会科学诸学科将领先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