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桓台县起凤中学 256407
摘 要:国学经典是中国古代贤哲的智慧结晶,意深、理透、志远、境高。诵读经典,更是引导学生感悟美好、启迪智慧、明辨真理的最好途径。那么,如何上好经典诵读课,如何让经典在我们心底扎根呢?从“激发诵读兴趣;教授诵读方法;创设诵读情境”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激发兴趣 感悟美好 启迪智慧
古人云:三日不读书,如纤微起尘,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然而,读尽一般书,实不如读经典。国学经典是中国古代贤哲的智慧结晶,意深、理透、志远、境高。诵读经典,如同师从贤哲,饱览群书;诵读经典,就像与大师对话,与圣贤同行;诵读经典,更是引导学生感悟美好、启迪智慧、明辨真理的最好途径。那么,如何上好经典诵读课,如何让经典在我们心底扎根呢?
一、激发诵读兴趣
兴趣是从事一切活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动力。同样,如果学生产生了经典诵读的兴趣,才会快乐地诵读,才会在诵读中感受古文化的魅力。因此,我们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努力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让学生乐学,爱学,从心底产生诵读的冲动。我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要善于设计新颖、活泼的导入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导入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成败。那么,怎样才能让导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呢?我想,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要明确所教内容。课堂导入必须要与内容有紧密联系,这样,我们才能借着新颖、活泼的导入,水到渠成地引到我们的诵读内容,从而让诵读自然地深入人心。如我们在教学《道德经》中的“善者不辩”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辩论赛的形式简单谈谈“忠言逆耳利于行”或是 “巧言令色鲜矣人”的看法,还可以联系历史上善于进谏的朝廷大臣的看法。在学生看似轻松自由的讨论背景下,很自然地引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等教学内容,其不乐哉。(2)教师要明确所教对象。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是更加有思想、有个性的一代,他们的内心世界更丰富,他们对老师的教学也更加“挑剔”了。教师明确了这一点,就可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喜欢什么,流行什么,我们可以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来导入。如21世纪的学生都对个人的信誉很重视,我们可以从这个话题入手引出《论语》中“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部分内容,从而进一步学习与之相关的做人的准则。(3)教师要明确时代的发展。任何不合时宜的脱离时代的东西,不但对社会的发展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会影响社会前进。我们的经典诵读教学也要时刻把好时代脉搏,让古文学穿上“时尚服装”,让学生更愿意接受。
2.要善于把内容与生活取得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胃口。生活处处皆学问,学生对生活常识的兴趣远远大于课本的理论知识。因此,我们在诵读经典时要善于联系生活,让生活知识带动书本知识的学习。这样,不仅学生学起来有趣而且让经典也融入了生活。如我们在讲《道德经》中的“不争无尤”时,我们可以联系当今社会上的一些无私奉献的人,或者给学生播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视频,让学生充分体会“上善若水”的真正含义。通过这种活动,学生也明白了国学经典不是属于某个时代的,它是应用于整个人类社会的。
二、教授诵读方法
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仅仅是达到了爱读的目的,教授正确的方法才能达到会读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好的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感。德国学者克司和伊瑟尔的接受美学认为:作品本身如果不经过阅读理解,就没有任何意义,就永远成为没有生命的,死的语言材料,只有依靠读者在读的过程中主动地挖掘,才能实现文本意义的发生。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熟读成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经典的目的是悟经典、用经典,而做到这些的前提就应该是熟读成诵。我们必须让学生多读。当然,可以大声地诵读,可以低声吟唱诵读,也可自由地畅读。但是,教师要及时地纠正学生诵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会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达到“诵”的目的。在学生愉悦的诵读中培养对国学经典的语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日积月累的诵读中,学生便自然地养成了整体感悟的能力。
2.表情朗诵。表情是交流的一种看似直接而又含蓄的方式,把表情用到诵读中更能激起学生的诵读兴趣。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彩的诵读应该走进作者的内心,跟随作者的心情不断变化。这样,学生不仅诵读了经典,而且有了自身的动态的体验,高兴时,眉开眼笑,心花怒放;生气时,双目圆睁,怒发冲冠;沉思时,双眉紧蹙,口中念念有词。有了表情的诵读不仅减少了泛泛而读的枯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琢磨经典文段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与文本融为一体,与作者心心想通。我想,这样的诵读才是最高境界的诵读。
3.配乐朗诵。国学经典本身有着强烈的音乐美,而音乐又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音乐引入诵读,让音乐把学生带到空旷、辽远的古代,通过音乐的渲染,让学生更加深入到经典美文的深处,感受古文学家的内心丰富的世界,感受经典发源地的博大胸怀。如诵读《关雎》时,我们可以选一些和缓的轻柔的古筝乐,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那种美好的情感;诵读岳飞的《满江红》时,我们可以选一些深沉但又慷慨有力的旋律。总之,老师在选择音乐时,一定要结合诵读的内容,让内容与形式(音乐)融为一体。
三、创设诵读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周围的环境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思维和心理,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诵读情境尤为重要。平时,我们可以在教室的板报或墙报上张贴经典诗文,可以每周刊登一首诗,一句经典文句。学生在一周内反复诵读,并记忆。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在耳濡目染中保持背诵古诗文的兴趣。我们也可以搞一些比赛型的课外活动,如古诗文朗诵会、诗文吟唱会、古诗文手抄报等等,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让学生通过参加多种形式的活动,增强国学经典的语感,接受经典的熏陶,感悟经典的魅力。除此之外,我们老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经典。国学经典既然是中国古文化的瑰宝,我们就有理由让她的生命永远年轻,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地运用经典。也唯有如此,学生才会把经典看得更高,经典才能真正复活。老师除了要组织学生动起来,自己也要动起来。平时,我们可以加入到学生诵读的队伍中,谈谈自己的感悟,交流一下彼此的心得。同时老师还要给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可以评出班中的“诗仙”,“诗圣”等榜样诗人,让全班呈现出一种热爱诵读的氛围。
读书是从业之基,道德乃做人之本。国学经典让孩子们在接受传统文化精华渲染的同时也接受了高尚道德情操的洗礼。21世纪“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促使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那些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的古诗文经典熏染学生的灵魂,加厚他们的文化底蕴;我们有责任让经典来提升他们的文化品味,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有责任教会学生读经典、读人生,读社会。让经典永驻我们心田。
参考文献
[1]高晶 《国学经典诵读伴孩子快乐成长》[J].语文建设,2012,(12)。
[2]白春平 《国学教学工作总结》[J].新课程,2011,(12)。
[3]朱丹 《诵读国学经典,澄澈我们的精神家园》[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9,(4)。
论文作者:巩玉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3月总第1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7
标签:经典论文; 学生论文; 我们可以论文; 国学论文; 兴趣论文; 教师论文; 内容论文; 《教育学》2018年3月总第13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