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菊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目的:探讨体检人群中动脉硬化的检出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42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动脉检测,分析体检人群中动脉硬化的检出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4260例体检者中的baPWV异常者1248例(2930%),其中轻度增高者624例(1465%),中度增高者512例(1202%),重度增高者112例(263%),统计学分析显示baPWV与高血压、吸烟、高血脂、性别(男性)、高龄密切相关(P<001)。结论:baPWV可作为动脉硬化性疾病发病卫校的早期评价指标。
【关键词】健康体检人群;动脉硬化;肱-踝动脉脉搏波传播速度;危险因素A Study of Arteriosclerosis and the Risk Factors Analysis among Adult Population of Health Examination
Yang Ju(Sichuan Zigo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Zigong 643000)
【Abstract】Objective:To inwestigate the prevalence and major risk factors of early arteriosclerosis in adult population of health examination.Methods:In 4260 healthy subjects,carotid artery detection.As the indexes to evaluate the arteriosclerosi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to analysis the correlation of arteriosclerosis and risk factors Results:The prevalence of arteriosclerosis among health examination was 2930%(1248/4260),It was found that hypertension,smoking,hyperlipidenmia,gender(male),age were the indepengdent risk factor of arteriosclerosis (P<001).Conclusions:ba PWV c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arly indicator of arteriosclerosis
【Key words】population of health examination;arteiosclerosis;baPWV;risk factors
【中图分类号】R543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151-0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健康人群中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肥胖的人逐渐增多,随之而来的动脉硬化也呈急剧增高的趋势,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国人第一位死亡原因。研究显示,在动脉硬化早期,动脉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等指标都会出现相应的异常情况[1],因此,在健康人群体检中,动脉硬化检测的应用尤为重要。尤其是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4260例体检者的动脉硬化检测资料,以了解健康体检人群中动脉硬化的检出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动脉硬化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提高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10年9月~2012年8月间在我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且进行动脉硬化早期检测的4260例的健康体检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234例,女2026例,年龄26~80岁,平均515岁。
12仪器的基本性能介绍:京鑫悦琦科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VBP9),能同时检测PWV(脉搏波的传播速度)和ABI(脚踝/上臂血压比)。
13检查室内设有空调,保证室内有适宜温度。检测前休息15min。
14血压测量方法:对体检者进行血压测量时,采用汞柱式袖带血压计,嘱受检者安静坐位休息至少10min后再进行血压测量。
baPWV测定方法:使用京鑫悦琦科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VBP9),它是能同时检测PWV和ABI的动脉硬化诊断装置。通过ABI可判断有无下肢动脉狭窄(阻塞),通过PWV可以把握血管的僵硬度和弹性。检查前需要录入受检者的身高、体重、年龄、性别、患病史,受检者安静休息15min以上,检查室温度调节在25℃[2]。取左右两侧检测出的baPWV的高值进行统计分析。ABI测定:左/右踝臂指数是用左/右踝收缩压除以较高一侧的上臂收缩压,直接计算出来的。
同时进行血脂、血糖、肝功、肾功等生化检查及B超、心电图等检查及生活方式疾病史问卷调查。
15评价指标及危险因素定义:采用PWV作为动脉硬化的重要指标。在矫正了年龄后高出正常值20%以上者诊断动脉硬化(≥20~30%提示即动脉轻度硬化,即动脉血管弹性轻度降低;≥30~50%提示动脉中度硬化,即动脉血管弹性中度降低;≥50%提示动脉重度硬化,即动脉血管弹性重度降低[3]。)
ABI(踝臂指数)判断下肢动脉狭窄、阻塞的标准。正常范围09~13<09有可能存在动脉闭塞疾病;<08有查出动脉闭塞的高度可能;05~08有一处动脉闭塞;<05有多处存在动脉闭塞。
分析主要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等病史以及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空腹血糖、体重指数(BMI)等体检检测指标。高血压诊断及血压水平分级参照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腰围男≥85cm,女≥80cm视为肥胖[4]。
16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受检者检查出异常疾病情况表1受检者检查出异常疾病情况统计(n,%)
疾病异常人数正常人数所占比例高血压3973863932高血脂4183842981糖尿病3213939753冠心病2104050589动脉硬化检测异常情况
表2受检者动脉硬化检测异常情况统计(n,%)
异常情况异常人次所占比例总异常者12482930轻度异常者6241465中度异常者5121202重度异常者11226323相关因素分析
表3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分析
3讨论
近30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的生活和医疗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从总体上看,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期望的寿命也是逐年延长。但同时研究也发现,我国人群中心血管病,主要是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提前[5]。进一步研究发现,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典型的特征,动脉结构和功能发生病变,这些都成为了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
动脉硬化检测异常与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肥胖以及老龄等密切相关,我国2010年高血压病防治指南已将其作为血管功能检测的推荐指标[6]。PWV的增高即表明动脉硬化表现的“血管弹性下降”,其情况是可以通过适当的相应治疗,就能较早的得到改善。如患有高血压就可以通过降低血压进行改善;血脂增高者降低血脂后就会有改变;血糖受损或糖尿病的病人就要控制血糖来改善;体重超标者通过减肥,采取这些措施都可以降低PWV值,从而血管弹性就会慢慢得到改善,从而使动脉硬化得到逆转。
本研究发现,作为健康体检人群,动脉硬化检出率已达到2930%,说明在貌似正常的人群中,动脉弹性减退也存在问题,证实了目前动脉硬化性疾病流行的趋势,更提示我们早期检测、及时干预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部分人群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人群。
我们将检测出动脉硬化者和未检测出动脉硬化的受试者进行对比,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的风险因子,如年龄、体重指数、性别(男性)、吸烟、缺乏运动、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腹型肥胖、血脂异常等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提示可能为动脉硬化的高危因素。
综上所述,动脉硬化检测可作为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的早期评价指标,通过在健康体检人群中广泛进行检测,评估血管功能受损情况,对危险人群采用积极的生活方式及药物干预措施,延缓动脉硬化进程,能够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参考文献
[1]寇学均,刑艳秋,路方红,等.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4(4):109112.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 多重心血管病危险综合防治建议[J]. 中华心血管杂志,2006,34(12):10611071.
[3]王继光,动脉血管早期并将的检测[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24):19171919.
[4]中国血管病早期检测技术应用指南(第一次报告)[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6,18(9):323331.
[5]姜淼,宋微珩. 糖尿病合并外周血管病患者踝背指数与隐匿性冠心病关系的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8):3536.
[6]胡品津,循环系统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5.
论文作者:杨菊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3年10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0
标签:动脉硬化论文; 动脉论文; 高血压论文; 异常论文; 因素论文; 情况论文; 血管论文; 《河南中医》2013年10月第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