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困境与对策分析论文_张江波,赵顺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困境与对策分析论文_张江波,赵顺

中建长江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610000

摘要: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已经成了市政规划人员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这篇文章研究的就是城市地下管廊空间建造的相关问题,详细说明了管理建造工作所面临的困境以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地下综合管理;空间资源;解决办法

引言

简单来说,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就是集中铺设电力、给排水、燃气等管线的地下结构体。这些管线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市政规划人员必须要对管廊建设工作给予高度重视。

一、地下综合管廊的优势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对于城市的稳定运行以及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帮助。第一,可以为其内部铺设的各种管线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特别是对于一些地质结构容易发生变化的地域,建造管廊能够有效防止沉降、塌陷等事故对于管线的破坏。同时也避免了地下水以及土壤对于管线的侵蚀作用,提高管线的安全性[1]。第二,建造管廊结构体可以提升城市抗灾的能力,当城市遭受到洪水、地震以及大风等天气的时候,可以保证一些具有危险性的管线的安全,比如说燃气管线以及供电线路,避免爆燃或者漏电等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将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第三,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地下空间,随着城市的发展,地下管线网络的铺设也变得更加复杂,在建设了地下管廊之后,埋藏在地下的各种管线能够得到统一的管理,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提高地下空间的利用率。第四,地下管廊具很高的长期受益,虽然建设成本比较高,但是使用寿命非常长,而且后期维护成本很低。从长远上来看,利用地下管廊可以大大减少管线铺设工程的成本。

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旧城区管廊建设进展缓慢

城市中旧城区地下管廊建设缓慢是管廊建设工作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很多城市的旧城区在建设的时候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占地面积往往比较大,在进行地下管廊建设的时候成本会比较高。其次,旧城区人口密集,存在商业街或者是景观建筑,而建造地下管廊工程就需要封锁街道,开挖道路,对于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最后,旧城区地下管线的分布十分杂乱,很多的管道由于年代久远,其设计施工图纸已经丢失,施工人员在建设管廊的时候无法准确判断这些管线的位置,严重影响施工进度[2]。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旧城区的管廊建设进展十分缓慢,不仅增加了城市运行的成本,也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

(二)投资巨大且模式单一

地下管廊建设的成本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当地的地质条件、管线的类别以及断面尺寸大小等。比如说在北一线道路及综合管廊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建设四仓综合管廊,管廊的长度达到了17.5km,管廊内部的管线包括信号线路、燃气管道、消防管线以及给排水管线等。四仓管廊造价达到了9200万元/km,其建设费用比传统的埋设式管线铺设方式的建造成本要高出两倍,如此高的建设成本让市政部门承受了非常大的资金压力。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城市地下管廊的建设还是由政府部门主导,很多城市的地下管廊建设资金全部由政府负担,这对当地政府的财政稳定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因此造成了管理水平低、建造风险高等问题。

(三)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由于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出现的时间比较晚,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在管廊建设技术上已经逐渐与世界接轨,但是在管理制度以及法规制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欧洲发达国家的管廊建设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框架,借助于完善的法律体系,地下管廊的设计、建造以及运营都能有条不紊地开展下去。而我国自全面推行地下管廊建设工作以来,国务院、财政部门以及各地方政府部门以及颁布了各种建设指导以及管理办法,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形成一套完整且同意的设计、建造、运营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的缺失,在建设地下管廊的过程中一旦发生了纠纷,缺乏解决问题的依据,导致问题迟迟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容易造成比较恶劣的社会影响。

三、地下管廊建设对策

(一)寻找全新的投资模式

针对地下管廊建设中投资模式单一的问题,政府部门要积极拓展新的投资模式。通过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减少市政部门的财政压力,同时让社会资本适当分摊政府面临的风险。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与探索,目前有两种具有高度可行性的新投资模式。第一种是BOT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政府部门与社会上的投资人签订BOT协定,投资人按照合同的规定从政府部门获取到具有旗下的地下管廊经营权限,在取得权限后组建建设工作并进行投资、融资以及建设等工作,在对管廊进行管理的时间段内,通过收取入住管线单位租金以及维护费来实现盈利,在特许经营权到期之后将项目移交给政府。第二种是TOT模式,投资人向政府部门购买已经建设完成的地下管廊所有权,在规定的期限内通过对管理的经营来收回成本并实现盈利,这种模式可以减缓政府的财政压力,与我国目前地下管廊建设的现实情况有着很高的契合度。

(二)攻克旧城区地下管廊建设难关

城市中的旧城区人口密集,人流量大,而且存在很多重要的建筑,如果无法在旧城区进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那么城市管廊的意义就会大大降低。针对旧城区各种疑难问题,工作人员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排查,同时要保持灵敏的反应,对于其他部门进行的旧城区地下空间开发、旧城区改造工程以及道路改造等要进行积极的配合,通过参与这些项目让管廊建设工作人员可以对旧城区地下管线结构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知[3]。比如说北一线道路及综合管廊工程,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地下管廊的建设就与1.3km的电力隧道建设工作保持同步,在电力隧道以东17.5km的道路中央布置地下综合管廊,一方面让管廊与其他工程形成了高效的配合,避免反复开挖以及移动管线所带来的建设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缩减工程的工期,尽可能减少对于群众正常生活的影响。

(三)健全管理制度

由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具有建设投资大、施工周期长以及涉及因素多等特点。为了顺利完成管廊的建设工作,相关部门就必须要加强管理力度,让建设的各个环节都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进行。而想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市政部门在管廊建设之前就要成立专门的管廊建设管理结构,并且调派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人员来参加管理工作,该部门负责管廊建设工作的设计、建造以及后期的管理等工作。另一方面,当地政府要制定出具有高度可执行性的入驻流程,并且对日常运营以及收费等工作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同时管理部门要对管线建设单位进行监督,禁止建设单位在综合地下管廊工程建设完成之后再另行铺设其他线路,确保城市地下管理的整体性[4]。此外,国家也要对地下管廊建设工作给予相应的重视,加快相关领域的立法工作,让政府管理部门在对管廊工程进行管控的时候变得有法可依。

四、结束语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建设对于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提高对于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也能对各种管线进行妥善的保护。想要做好管廊的建设工作,就要认真分析管廊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式,确保地下管廊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苏平, 苏鹏涛. 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 建材与装饰, 2019, 571(10):141.

[2]王军, 陈欣盛, 李少龙,等.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及运营现状[J].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8, 35(2):105-113.

[3]汪文龙, 倪燕翎. 旧城改造中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困境[J]. 价值工程, 2017, 36(21):30-31.

[4]林广泰, 王建军, 李彩霞,等.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研究进展[J]. 西部交通科技, 2018(1):181-184.

论文作者:张江波,赵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  ;  ;  ;  ;  ;  ;  ;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困境与对策分析论文_张江波,赵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